前几天,我和教语文的蔡老师在班级多媒体上给学生播放了演说家邹捷教授在南京的演讲录像,题目是《让世界充满爱》,主要内容是关于青少年如何去爱自己的父母、老师以及放大了的家庭——祖国,这应该是对青少年的一次感恩教育吧。当邹教授讲到老师们是如何关爱学生的感人事例时,全班同学都泪如泉涌,他们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离开自己的座位,一个个井然有序地来到我和蔡老师的身边,孩子们稚嫩的脸庞上挂着晶莹的泪珠,他们一边说着“老师,你辛苦了!”一边给我们深深地鞠着躬,此时此刻,我的眼睛湿润了,我轻轻地拍着孩子们还很单薄的肩膀,只是不停地给每个学生点头示意。全班六十名学生从我身边一一走过,这是我从教十五年来第一次经历的如此内心震撼必将终生难忘的场景啊。
我激动之余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广大老师可谓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把自己的毕生心血都给了学生,可是,让老师们感到不解和委屈的是,你对学生好,学生非但不感恩,而且毕业后根本就不记得你,尤其是你教过的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真的非常值得我们每个老师好好反思呀,我个人认为,这可能是我们的教育本身出了问题。
说起教育,应该从类人猿向人转化的那天起就开始了吧,在当时极其恶劣环境条件下,孩子们跟着他们的爸爸们学习极富刺激和挑战的狩猎技巧,跟着他们的妈妈去学习如何采集和辨别野果的方法。由此可见,教育是与我们人类相伴而生的。
就我们中国而言,真正的有一定规模的学校教育,应该是从的孔子开始的吧。在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小小的鲁国国力弱小,人口不过十万,但是,孔子的学生就有三千,其中,后来在各诸侯国中干到省部级领导干部的贤者就达七十二人!这样的教学效果可谓是空前绝后的,也难怪人们称他为“万世师表”啊。如果以现在的眼光看,孔子好像是位连课堂纪律都维持不好的老师,不是吗?孔老师上课的时候,学生想问什么问题就问什么,学生可以对她的观点随时可以提出质疑和反驳,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哈哈大笑,可以低头不语,也可以自由出入去洗刷间或者到小树林里兜个风什么的。孔老师也好像没有什么期中期末考试,他对学生总是和颜悦色,他从来不对学生们说“你必须……”“你一定……”“你敢……”等之类的话,他似乎也没有把学生的家长叫到“杏坛”汇报孩子在校的“劣迹”。就是这样一位看似有点“窝囊”的大放养似的老师,却得到学生们的普遍尊重和爱戴,于是,孔子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学生把他当时的“教案”加以汇集和整理,便有了这部看似简单却又惠及后人的《论语》,这不得不说是整个教育界的奇迹,如陈年老酒,值得品味啊。
然而,自隋朝设立科举后,教育改革的结果就变成了“学而优则仕”了,凡是中下层家庭的孩子,想飞黄腾达、平步青云,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就要整天摇头晃脑地去背《四书》《五经》,去写那些又臭又长的八股文。分数考得好了,你可以中举,甚至入三甲,衣锦还乡、光宗耀祖了。反之,你到老也就是个不值钱的童生或者穷秀才,就像范进五十多岁中举前的样子。这种状况自隋朝以后,历经唐、宋、元、明、清达一千四百多年,在这期间,老师也只是扮演了师道尊严的角色,学生们对自己的老师又有多少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感激呢?
新中国成立以后,百废待兴,急需大批有知识有文化的建设者。“文革”之后,以恢复高考为标志的教育春天真正到来,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每一个校园里又响起了朗朗的读书声。老师们在三尺讲台上,尽情地挥洒着自己的汗水和热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考和中考的指挥棒压的人几乎喘不上气来,评价一位老师、一所学校、一个县市和地区的最重要标准就是考试成绩,于是,从上往下一级级压下来,处于最前沿的老师们就万般无奈地、持续不断地拿学生大大小小的考试成绩向学生施压,每次考试结束,把成绩排名在教室的醒目位置张贴公布,对排名靠后的学生召开批斗会,让他们写检查,下保证,请家长,好像考试成绩不好就成了人民的罪人似的,使他们的人格尊严处在随时都有可能被践踏的境地。这些祖国的花朵们在还未含苞待放的时候就被分数成绩打蔫了,有的就早早地夭折了。
在这种分数至上的评价中,老师们就很容易自觉不自觉地偏爱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注和呵护,他们非但不感激老师,反而会瞧不起老师,因为他们认为,你对他好,是因为他会考得好成绩给老师争了光。
由此可见,在教育者张口闭口把学生的考试成绩挂在嘴上的时候,学生们对老师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感激就少得可怜了啊。
值得庆幸的是,就在2008年春节前后,我们山东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切实推进素质教育,这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此次改革的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对学生实行无分数评价,即学生考试不记分数,只划等级,不能公布学生的成绩和排名,另外,还严格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此项措施是对中国自隋唐以来1500多年的科举以及应试教育弊端深刻反思的结果,其积极作用必将在不久的未来日益显现出来。
无分数评价,是对教育本身的大解放,它首先解放的是我们的学生。把本来应该属于学生的时间和欢笑还给孩子,在学习和各种活动相得益彰中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增强他们的感恩思想和社会责任意识,这绝对比多考一些实际并无多大作用的分数意义重大得多。其次,解放的是我们的老师。现在,老师们可以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老师应该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服务者,理顺了师生关系,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才会在学生们的心里产生共鸣,尊重老师才能成为孩子们真实情感的流露。再次,解放的是家长。在应试教育下,许多家长跟着成绩不好的孩子抬不起头,为孩子的成绩愁白了头,有的和自己的孩子因为学习产生激烈的矛盾冲突而酿成了悲剧。这种状况,从现在开始正在逐渐好转,家长们可以安心地工作,孩子回到家里可以互相分享亲情的天伦之乐。
当然,在无分数评价下,同样还有许多值得我们不断地去思索和探讨的问题,不过,现在大方向已定,只要我们在细节问题上思考的越深入,问题解决的越及时,那么,我们的学生、老师和家长以及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获得的解放就越彻底。
2008·4·19于孔子故里
-全文完-
▷ 进入中秋石榴红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