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耘耥歌谣(散文)金矿

发表于-2008年04月19日 早上9:08评论-0条

耘耥歌谣(散文)

金矿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单林博士是研究江苏民歌的专家,这次他想写一篇计划十五万字的论文,命题为《漫谈江苏田歌》。说实话命题范围如此局限,没有几十万字的旁证博引不行,没有民歌区的民歌生活感受不行,没有稻作文化的历史经典溯源不行,没有寻根究底知难而进的决心和勇气更不行。我真钦佩他的坚贞不拔,因为在如今如此浮燥的现代社会,还有谁能刨此民俗的故纸堆,何况资料来源多已频临灭绝,感兴趣的人太少了。

作为我是他的朋友,我又是一个民歌痞子,更有责任帮他这个忙,于是我在搜集民歌的时候就特别留神关于田歌的东西。所谓田歌,应该说是单指农民的农田劳作时所说唱的歌谣。以前我为他提供有秧歌、牛歌、车水号子、拉犁号子等。他感到不够全面,还不尽满意。

这次我特地帮他重点寻访了家乡的耘耥歌谣,在早年的生长不同水稻品种的水田地区找到多位高寿老人进行回忆,终于得到了好多珍贵资料。

原来在早年的南闸水乡,有一部分是高田,种一麦一稻,大部分是低洼田、,只能长一季水稻。通常秧栽下去,天特别热,一般人家的大姑娘小媳妇都喜欢在秧田里泡着,直到秧苗孕穗合行为止。这时农活干什么,就是薅草和耘耥。薅草是用手工拔一些稗草、野慈姑之类杂草。而耘耥则是用手抓抓秧根,有一种活动根须的作用,意思是把多余的根抓去后,让根与苗很自在地生长。或者把大秧茁子的多秧匀到小秧茁子上,让它们象弟兄分家一样,均而匀之,大家分之,一样的密度,一块茁壮生长。

提到耘耥,还有一个旧的习俗故事,说是秧苗是刚开窍的童男子,就要女的抓抓痒,胯裤裆才能提精神长得快。所以耘耥又是一种抓痒、调节秧苗身心的愉快劳动。

在一家一户的时代,这种耘耥劳动通常是家里的姑嫂、妯娌几位女同胞每人戴一顶凉帽在田里作业。既然是群体劳动。就会开心地哼哼唱唱,这种小唱就应该叫耘耥歌谣。怎么唱,没有固定的曲调,多是借用秧号子或其它民间小调,很自由地填上与耘耥相关内容的词,开开心心,以消除烈日下劳作的疲劳。

如果是姑嫂对唱,便会相互奚落,带一点情感的指桑骂槐。炎热天,耘耥的女人多起得特别早,乘早凉,唱时往往是嫂子先开口:“太阳未出麻花亮,姑嫂二人去耘耥,秧苗好比抓抓痒,咯吱咯吱往上长,姑子心里痒唆唆啊,红霞一衬免梳妆,嫂子替你长长眼,包你找个好情郎。”姑子也不甘示弱,会立即反唇相讥。“姑嫂下田来耘耥,秧苗好比抓抓痒,姑子承认嫂当家,莫嫌碍事夺家当,一十八岁年纪小,哪能当家做婆娘,尖嘴嫂子少言语,当心哥哥打床桄。”她们往往轻声细语演唱,防止其它田块里她人听到。二人世界其乐融融。

如果是妯娌,相互唱就没有这么细了,会穿插几句荤句子,例如,嫂子唱:“耘耥等于抓抓痒,大福子欢喜跑二房。”弟媳妇唱:“耘耥等于抓抓痒,小叔子找嫂理应当。”都不饶人,都想占上风,可谓充满了乡野原始生活的趣味。耘耥是整天的劳动,耘耥歌谣的取材内容很广泛,但总的说来,这种抒情式劳动田歌是优雅而飘逸的,同这种自由的劳动形式形成了交相辉映的共鸣。

进入大集体后,国家领袖毛泽东亲手制定了“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的农业八字宪法。种田已逐步规格化、科学化。那是人民公社夺高产的时候,栽秧的拳行与退步都有了严格的要求,坚持合理密植,每行秧都是笔直一条线,田间管理也相应抓得紧了。这时候耘耥这种原始的劳动方式有了改变,从安徽传过来的打耙取代了耘耥,用一枝竹竿支撑着一种a字型底盘,底盘上钉有数根内弯的j型钩钉,人不需要弯腰就可以进行活动秧根、去除杂草的工具程式劳动。相应劳动的频率效率也提高了。

打耙分大耙和小耙,根据体力差异,男女劳动力都可以进行。这是一种有节奏的程式劳动,那种原来的耘耥歌谣已不适应了,又出现了一种群体呼喊式的“打耙号子。”(另篇记述)。

目前,每家劳动力多常年在外打工,都是靠化肥农药及除草剂,已没有人再到秧田里从事耘耥这种低效率的手工劳动,耘耥歌谣也在乡野消失了,也只能算是一种乡野文化遗产了。

我这几年迷上了民歌研究,仔细解读所收集到的耘耥歌谣,不禁有了一种新的发现。它有一种特殊的乡野美学性,有一种朴素的美,从优美的耘耥歌谣旋律中我们可以看到农民那种本能的朴素的心地和情怀。这是乐观的又是达观的,也是率真的。这些也许就是耘耥歌谣给现代农村生活的原始启迪吧。

单林老师,我说的对吗?

(字数:1748)

赐教处: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南闸文化站

电话:15952353096邮箱:jinkuang2008@163·com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金矿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林秋菊点评:

一直都佩服作者的文笔。朴素中带着轻灵,厚重之间闪烁着智慧!
就如这一篇文字,看着作者的文字,我们仿佛听到一个人在静静的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