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看到有的人和事物被冷落或遗弃,究其原因竟然是追求完美惹来的祸。追求人性和品行修为的完美是每个人的最高追求,可现实就恰恰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和打击。追求完美的人反而得不到该有的幸福和尊重。有缺点成为正常被人推崇认可,追求完美成了不可理喻甚至是被定义为犯傻行为。这就成就了社会上的“好女人造就坏男人,好男人成全坏女人”的现象,让那些违背道德伦理的人多了一份理直气壮。我对此只有感叹的份,你追求的完美不但不被别人接受,反倒助长了别人的不长进甚至犯错。一个人的好有时也会惹祸的。
想想我们从小成长的过程中,有多少这样的事例。父母总是想把我们庇护于他们的羽翼下,怕我们风吹雨晒、怕一切可能发生的伤害。因为怕你被鱼刺扎到,每次仔仔细细的把鱼刺剔除干净。可谁能想到你独自吃鱼时第一口就被鱼刺扎到喉咙,那时你心里没有对父母的感激,反生了对父母娇惯的怨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倒让你少了抵御外界侵袭的防护力。
在学习中有的老师对学生也倾注了所有热情,有着不把自己所学全盘倒出誓不罢休的坚韧,殊不知把学生变成了没有思维没有发展的接收器。学生自身的潜力被扼杀了,这样老师的好能得到学生的认同吗?
我有这样一位女友,她孝顺老人,相夫教子,是个典型的温柔贤良的女人。做事能干,为人随和,认识她的没有谁不说她的好。丈夫也认为她是最好的女人。可他在外面花天酒地,拈花惹草。“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是那男人最引以为傲的事情。她忍气吞声地做好女人的本分,打碎牙往肚子里咽。她坚信丈夫终有回头的那一天,结果等到那男人回头的时候还带着二奶生下的孩子。嫂子义无反顾又担起了母亲的职责,替丈夫吞下种下的苦果。
女友遭受的一切不就是因为她的好吗?这样的好女人放纵了多少不负责任的坏男人?如果她一开始就对丈夫的不负责给点教训,他一定有所顾忌不会太任性妄为。毕竟家庭的幸福不是靠一个人的牺牲来成全的。
这还不是最可悲的,起码结果还算是苦尽甘来。其实还有多少是付出没有结果,好人没有好报的事例。有时善良成全了罪恶。
在一个穷乡僻壤的山村,有位母亲在丈夫早逝的情况下艰难的抚养三个儿子。特别是倾其所有来培养小儿子读书,在温饱不济的岁月培养出了一个大学生。那样的成就在当地轰动了一时,可那儿子并没有对母亲和早早辍学的两位哥哥有过感激,觉得吃好穿好是自己光宗耀祖而理所应当的。在参加工作后,他更是经受不了物质诱惑,利用手中的职权,挥霍无度,尽情追求享乐。母亲和哥哥都规劝过他,但他却充耳不闻。后来终于东窗事发,被关进了铁窗内,那时的他归罪于妈妈:“你为什么要生下我?我如果不是生在那样的穷家庭,也不会见钱眼开了,我想把以前没有享受过的都弥补回来,这有什么错?”母亲流着眼泪真的是说不出一句话来。亲情的分量在冷漠的天平里是那么的微不足道。母亲和兄长把他该承受的苦难都分担了,让他养尊处优而忽略了生活艰辛的体验,对亲情和甜蜜生活的珍惜也就自然缺乏了。谁培养了他的冷漠,就是母亲和兄长的好。
我们的好与不好,要别人认同才行,也要在自己所能承受的范围内。委曲求全的牺牲不一定真的成全了别人。我们的好要用得恰当合理,更要把握分寸,这对做好人增加了难度。其实我们应该追寻的是自然,不要以为自己的好就能换得对方的好。
林黛玉说:我为自己的心。忠于自己的心,守护自己的心灵,让自己的心灵有个落脚的地方,哪怕显得自己庸俗无知,让别人明白自己的感受及时醒悟反省未尝不是好事。从小接受传统教育的中国人,推崇忍耐,其实忍受有时是勉强,是毁灭。勉强的是自己,毁灭的也许是自己甚至祸及他人。
有位嫂子在丈夫离开自己追寻新的爱情的时候,她没有想着牺牲自己的幸福,放手让丈夫离开。她故意疏忽对儿子的管教,刚上初中的孩子慢慢混迹于小地痞、流氓之列。孩子的变化让出走的父亲及时悔悟,家庭幸免于难,儿子在亲情的召唤下迷途知返。这位嫂子的不够完美却换来了完美的结局。生活就是这样启示我们的,不明智的犯错有时需要我们用不明智的行为来提醒和矫正。
古代圣哲教导我们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自己能将心比心,不把自己视为恶、痛苦、灾祸的东西强加给别人,不做恶人、恶事是做人最起码的原则。现在更提倡“己所欲,勿施于人。”不要武断地把自己视为善、快乐、幸福的东西强加于他人,凭着助人、救人、造福于人的出发点而对别人造成了严重的侵犯和困扰。好人的好不能成了自以为是,更不能纵容别人的恶。现代社会是价值多元的社会,人们在精神信仰和私生活领域方面都享受了越来越多的自由。在不违背法律的前提下,尊重他人,尊重自己,这样的好才可能被别人认可。
我们要适时检讨自己的好是不是不受欢迎了,如何有效地表现自己的好那才是我们需要追寻的完美目标。真诚善良的人们别忘了平常多扪心自问:“你的好惹祸了吗?”
本文已被编辑[山野文選]于2008-4-18 21:18:15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一泓清水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