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来,无论生活在家乡的小城,还是都市的高校;无论走在时尚的前沿,还是坚守着心底古老的情愫。对于春节,这一传统的属于我们自己的节日,历来情有独钟。
我们老家是在山东烟台栖霞,就是盛产全国闻名烟台苹果的地方。我六岁那年,随父母离开家乡。从此,在喧嚣的都市度过了三十年,关于家乡的童年记忆也渐渐远去,但对春节的记忆,却从没淡薄,随着年龄的增长,离家越远,那份记忆不但没有忘记,反而愈加强烈,更加清晰。
在我的记忆中,春节,所有的孩子就要回家,无论多远都要回到父母的身边,似乎我们一生一年团圆的日子,也只有在那个节日才能真地做到阖家团圆。我们家也是如此。爸爸妈妈还在世的时候,记得,在春节前的一周,我大哥和大嫂、侄女会从山东济南赶回家;二哥二嫂和侄子会从遥远的南国飞回家;我也会从流浪的途中匆匆回家,一家人,就这样,一年一度地聚在了一起,坐在一起,听爸爸共[chan*]党员似的教诲,听妈妈喋喋不休的唠叨。
那时候,大哥是我们兄弟三个的榜样,也是我们兄弟三个唯一一个学理科的,他是建筑师,他的思想也像他的职业:严谨、古板、正统。大哥回家后,他会包揽所有的清理房间的任务,做记者的二哥和我会在一旁指手画脚,瞎指挥、挑毛病,但决不动手。那时候,妈妈总会说:“唉!这几个孩子,到底谁是老大啊?”每当这时候,我和二哥也会装模作样地找点事干,但妈妈一进厨房,我们便会逃之夭夭。我和二哥的观点是:老大,就应该多给我们做点表率,行动是最好的语言,是最有说服力的,只有这样才能给我们指明方向,才能让我们学习有榜样,干活才能有目标。
就这样,我和二哥把大哥作为榜样和学习的目标,一学就是近二十年,但始终也没有学够,总感觉还有很多要学习的东西。二哥也总说:大哥的精神,是我们一生的财富,是我们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我们一定要用以大哥为榜样,用大哥的精神激励我们,鼓舞我们,真正运用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
我也会说:对!赞成二哥的论述,学无止境,学海无涯,一定要活学活用!
这时,爸爸会把大哥手里的家什接过来递给我们,和蔼地说:我看你们两个的活学活用。每当这时,我和二哥都会指着对方大喊:他说的!
全家人就会笑成一团。大哥,还是会勤勤恳恳,仔仔细细地清扫着房间,一干就是每一个回家团圆的日子,但他从没有一句怨言。
其实,回家过年的日子里,最让我们记忆犹新的还是大年初一的早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爸爸妈妈就会起来把三十晚上妈妈亲手包的饺子下锅,那时候,我们兄弟几个和嫂子会陆续起床,按照家乡的规矩和程序,我最小,要第一个起来,先去敲爸爸妈妈房间,很正式地问候爸爸妈妈:“爸、妈!过年好!”这时爸爸妈妈会很幸福地回答我:“好!”然后,妈妈会给我压岁钱,当然,我十八岁以后,他们就没再给过。
随后,我还要陆续去大哥二哥他们的房间,逐一拜年。之后,二哥二嫂、大哥大嫂也要像我一样,依次行使这一程序。
妈妈说,这是祖辈的规矩,不能破,而且还要传下去。这一程序,伴随了我近三十年,直到妈妈去世以后。我很喜欢这个规矩,我想,我会把它传承给我的儿子和女儿。
接下来,就是春节的第一顿饭,妈妈把饺子端上来后,我的侄女和侄子会狼吞虎咽吃将起来。因为,妈妈在包饺子时,会在饺子里按家里的人口包上一分的硬币、甜枣和栗子。妈妈说,谁吃到钱,这一年就会有钱花;吃到枣,会嘴甜;吃到栗子,会过日子。所以那时候,大家都会不遗余力地拼命吃饺子,吃了一碗再吃一碗,直到吃不下了。要是谁吃到了硬币,会欢呼起来,吃到了枣,也会说上几句好听的话,吃到了栗子,会说,我找了个好媳妇。
后来,很多年过去后,我一直在想,这个规矩,真的是家乡的习俗吗?是不是妈妈为了让孩子们多吃一点,故意编的故事呢?还是一切真的像它所预示的那样准确呢?我不知道,妈妈在世时,我也没有问过她,但我不得不承认,每一年我都会吃到好几枚硬币,但从未吃到过栗子。也许,命中注定吧!
就这样,我带着这份记忆,度过了三十二年。1997年的夏天爸爸离开了我们,2003年的春天,妈妈走了,永远地走了,这个家也没了,哥哥嫂子也都变得忙碌起来,再也没有回家过年,这个家,也就成了诺大空荡的老房子,永远地没有了家。我也就成了心的孤儿,很想回家,但不敢回家,回家就会想爸爸妈妈。就这样,一直在外面流浪、漂着,让自己不去想家。但,每一次这个节日的到来,还会想起它,想起阖家团圆的那段时光,那些规矩,那些习俗,那些欢乐。
真的,那时很美、真得很美……
-全文完-
▷ 进入古都剑客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