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在他的文章中说:“当英雄的光绪皇帝拒不顺从特权阶层的阴暗心理改变航向并威胁要撤换帝国航船的‘官僚水手”时,特权阶层的代表人物那拉兰儿从挪用海军经费建造的豪华盖世(的)颐和园里走出来,用阴谋手段发动政变,囚禁维新领袖光绪皇帝,对维新英雄亮起了血淋淋的屠刀,六名维新党精英,包括中国近代最伟大(,)最杰出(,)灵魂最为高贵的思想家之一的谭嗣同,都被特权集团以‘卖国贼’(的)罪名押往菜市口刑场砍头示众,民族英雄的鲜血被京城老百姓樵(?)了人血馒头……”
“有望使中国在短期赶超日本的戊戌变法就这样被以那拉兰儿为首的特权集团淹没在血泊之中。中国再次错失了千载难逢的巨大机遇。”
这句话的前言是君主立宪制度,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光绪皇帝是在兰儿垂帘听政撤销后所要办的唯一的一件事,兰儿尽管撤销了垂帘听政,但手中的权力还没有完全放弃,影响还在,兵权还在(她还担任着实际上的军委主[xi]),对光绪皇帝的变法,刚开始并没有表示出反对的意见,如果她要反对,那就没有光绪皇帝历时103天的折磨。
甲午惨败以后,不能说兰儿没有任何的自尊,国家吏治的改革,如果没有兰儿的默许,恐怕一天也不能进行下去,新政的内容包括:裁汰冗员,废八股,开学堂,练新军,满汉平等,涵盖教育,军事等多方面的政策和体制,其最终目标,是推行君主立宪制,所有的新政内容,其目的都是为了维持爱新觉罗家族的统治利益。
兰儿挪用海军经费建造颐和园在先,甲午惨败在后,也就是因为有了这个教训,兰儿应该是有所觉悟的,尽管她不了解西方,更不了解铁路,但她对于巩固爱新觉罗家族的统治绝对不会无动于衷,忘了祖宗的伟业,更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强国富民,江山永固。
早在变法之初,慈禧太后就对光绪皇帝说过:“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以图富强也。”
这句话说的很清楚,变法也是兰儿一向的志愿,同治皇帝时,湘军首领曾国藩就有过变法的奏章(并不是谭嗣同等人首创),同治皇帝也接纳了曾国藩的意见,这其中就包括出洋留学,吸收西方先进的统治经验,造船制械,增强国防力量,以求国强民富,如此胸怀,足见兰儿的卓见,难道就因为兰儿跟我寡妇是一女子,就忘掉了她渴望变法的初衷?
兰儿深怕光绪皇帝担心,还给予鼓励:“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凡是可以让国家强大,人民富裕的事情,你(儿)自己考虑,我不会制约你。这是可等的胸怀,就连我们前两任的领导人也不敢说这种话,还要留着军队自用,当然,光绪皇帝是她的儿子,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从兰儿的这句话里,我们看到了一位妇道人家的坦然,看到了一位坚决维护家族利益的卫道者的胸襟和远见。
不是兰儿扼杀了戊戌变法,而是“英雄”的光绪皇帝操之过急,把改革寄托在几位书生身上,所以也就失败难免了。
失败的最大原因是光绪皇帝还没有具备足够的权力和威望,维新派人物(特别是康有为)对政治现实的无知,还有就是他们对西方社会制度的肤浅了解,所以失败难免。
急进的变革主张,造成整个社会结构的强烈震荡,使许多与现存社会有利害关系的社会集团和政治势力觉得受到了威胁,百日维新期间,上谕达110多件,令人目不暇接,各地方官员都怨声载道,而光绪皇帝又严惩阻挠变法的官员,树敌太多,废除八股改革科举制度,又在庞大士人群体中引起普遍恐慌。如此大的变革,得罪了整个上层阶级,阻隔了知识分子的仕途,没有民众的支持,甚至没有民主资产阶级的同情,怎么能够成功呢?
只有兰儿审时度世,这已经不是变法的问题了,这几个书生的幼稚马上就会导致清皇朝的崩溃了,她不得不走出来稳定局面,腰斩了这几位书生,软禁了光绪皇帝,承担了“政变”的罪名,维护了清皇朝的存在,在处理戊戌变法这件事情上,兰儿有功无过,如果兰儿有野心,那她就该称帝了,她没有,连光绪皇帝也没有杀,可为什么总有人要这样去丑化兰儿呢?我真为兰儿感到冤枉。
兰儿并非反对改革,她自己施行新政时就说过:“前因中外积弊过深,不得不因时制宜,力加整顿。而宵小之徒,窃变法之说,为煽乱之谋。业经严拿惩治,以遏横流。至一切政治有关国计民生者,无论新旧,均须次第推行,不得因噎废食”。
由于兰儿所受的教育程度和时代的局限性,兰儿只是在维护家族利益的主流上来考虑问题,没有对整个事件从头到尾进行考虑,她没有主动去接纳新知识,而是被动地当观望者,当她看到整个事件已经偏离了原来的轨道的时候,她出手了,她一出手就制敌于死敌,如果不至敌于死地,那么,她的家族统治就要受影响了,从这一点上看,兰儿是有功的。
从“英雄”的光绪皇帝到“残暴”的兰儿,我们应该总结出这么一个道理,凡是改革,都应该依序渐进,迎合社会的发展规律,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所有得变革都是在维护政权的基础上进行的,凡是动摇政权的改革,都会受到既得利益者的反对!
-全文完-
▷ 进入黑寡妇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