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听一位大商人说过这样的话,觉得很有道理:穷不读书,穷根不断;富不读书,富不长久。不错,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的力量显的尤为重要,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让我们体会愈为深刻。
如今,农民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且不说为了孩子读大学砸锅卖铁,就说孩子读小学、初中,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不得不耗尽心血。
农民重视教育,这是好现象,这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然而他们所面对的现实又如何呢?他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一边是高额的学费,优质的教育;一边是正常的收费,劣质的教育。
我以前是苏北农村初中的一名老师,几年来,目睹了农村教育现状的恶化,感到痛心疾首,但作为一名普通的老师,自己唯一能做的仅仅是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别无其他,然而这对于农村教育的日趋恶化的现实来说,也是于世无补的。
大概五年的时间,学校师资、生源流失严重,当然,这是相互影响的,师资流失,必然造成学生流失。学校大概有教职工100名左右,除去后勤人员10多名,老教师10多名,领导干部10名左右,真正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也就是60多人,然而,几年中,流失的老师多达一半以上,其中考研、考公务员离开将近10人,招聘进城(包括公办学校和私立学校)约有30人,可以说,把这些流失的老师组织起来完全可以再办一所这样的中学,而且师资力量比现有的状况要好的多,客观的说,离开的老师在学校大部分都是骨干,中坚。现存的状况是,领导每天忙着搞工程建设,搂钱,跑关系,老师是人浮于事,毫无凝聚力。插一句,有好事者曾经统计过,全县有一半以上的中学,中心小学校长都与教育局长有着这样或是那样的关系,剩下的,不是书记镇长的亲戚,就是部长局长的“朋友”,这里,大部分人最初当校长的出发点就是错误的,不是为了学校的发展,实现人生的价值,只是为了自己的那一己私利。这样,在老百姓看来,好老师走的差不多,孩子继续留在这是看不到希望了。于是学生是走的走,转的转,以至于现在好多孩子在小学时就背井离乡,到县城去读书。
今年,县城的一所私立初中竟然开出天价,初一新生学费最低9800元,然后根据考试成绩名次相应增加,高的甚至要收到20000。据说,这所私立中学是县委县政府推行教育体制改革的新成果,它享有其他公立中学所不具有的特权,县城中学仅此一家可以面向农村招生,它打着县重点中学附中的旗号,招聘教师,招揽生源,大肆敛财。9800元,这对于普通的农村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是一个农民不吃不喝要劳动几年才能挣得的,况且这才刚刚是初中啊,后面的道路还很漫长。
面对巨额的学费,好多家长沉默了,然而他们的心在流泪,在滴血,他们为不能让孩子到最好的学校读书而愧疚,同时更为孩子到那样差的学校读书而失望。哀莫大于心死,把孩子送到那样差的学校去读书,意味着什么,他们很清楚,孩子是家长的希望,就是这样的希望,他们也再也看不到希望了,他们无法选择,无力选择。
在我们高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我们要建设的是这样的新农村吗,新农村到底要靠谁来建设?
-全文完-
▷ 进入大湖之神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