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就曾熟读过《农夫和蛇》的故事,谴责过蛇的忘恩负义,嘲笑过农夫的愚蠢。农夫的不幸,是因为他事先不知道蛇在获助后仍会害他。前不久,却出现了一个比农夫还要“愚”的人,“蛇”已经害她,而她仍旧全心去救助这“蛇”。这人就是山东威海市的退休教授李建华。
3月26日上午,53岁的李建华遭遇了入室抢劫的歹徒,她在身中数刀的情况下与歹徒斗智斗勇,最终占得上风,面对精神崩溃、瘫倒在地的19岁的歹徒,李建华拨打120急救电话,让歹徒得到了及时救治。
此事传开后,社会上议论纷纷。有的人赞扬李建华的宽容,有的人嘲笑她的迂腐,还有的人认为她认贼作子纵容犯罪。是啊,面对一个要致自己于死地的人,李建华有一千个一万个理由来仇恨,来报复,但她最终选择了一条常人难以想象的处理办法,用自己的爱心和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去感化和救治一个已经重病的心灵,使得那绝望的年轻劫匪声嘶力竭地跪喊着“妈”。
李建华的事情并非个别,出租车司机刘彦友,在制服劫车歹徒后主动帮助其交纳住院押金;成都张女士等市民面对连续作案,被发现后跳楼摔成重伤的小偷,第一时间将其送往医院救治,这些大仁大智的行为都曾经遭过热议。不少人对这些给予许多无辜者伤害的犯罪分子恨之入骨,恨不得除之而后快,包括李建华的儿子在内,都非常不理解母亲的行为。但是,我想,相比较于棍棒拳脚和即将面临的高墙,让那年轻的劫匪心灵受到更深震动的,一定是李建华的善心和母爱。
不错,面对犯罪分子我们不能袒护,不能纵容,这是大是大非、善恶分明的问题。有时,对一个犯罪分子的袒护,就可能是对另一个无辜者的犯罪。就像李建华说的:“我救他并不代表就原谅了他的行为,我只是希望能挽救一个孩子的生命。至于对方应承担的惩罚,那不应该由我来惩罚,而是应该给他一个机会,让法律来制裁。”但是,不管法制发展得如何完善,也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法律可以惩治和警戒犯罪,却不能从人性根处消灭犯罪的冲动。很多问题仍然需要靠道德去教化,去约束,去解决,这也是法律努力提倡对待犯罪分子也要实行人道主义,并千方百计用各种方法去感化他们的原因。况且,民贫而起盗心,这个社会有太多的不合理和不公平,这才是产生犯罪的根本原因。凡犯罪之人,本身处境也必有其可怜而令难以承受之处。对此,我们给予一些悲悯和同情难道有什么过分吗?我们不能想象,一个完全靠法制来运行的社会,会是多么的冷漠而让人难以忍受。有时候,人世间美好和让人留恋的,不正是像李建华这样人的高贵的心灵所散发出来的光辉吗?
说到这里,想起佛经里的一个故事。日本得道高僧良寛禅师住在山脚下的一座茅屋里。一天晚上,禅师踏月归来,恰碰上光顾他茅庐的小偷。禅师平静地说:“你也许是长途跋涉而来,不该空手而归。就把我身上的衣服当礼物送给你吧。”说着,脱下身上的纳衣交给小偷。小偷一时不知所措,拿着破纳衣匆匆地溜走了。看着小偷的背影,禅师裸着上身坐在门前的石台上,望着皎洁的明月沉吟道:“可怜的人,要是可能的话,我愿意把这美丽的月亮也送给他!”夜色退去,天渐渐亮了。禅师走出茅庐,忽然发现昨晚送给小偷的那件衣服,竟被折得整整齐齐地放在石台上。
良宽禅师用自己的慈悲心肠感化了小偷。他送给小偷的不仅是一件衣服,还有一轮明月。
这明月就是善念,是人的佛性至宝,是每个人心中本来就有的清净无染的本性。唯有自己的心中有明月,清澈晶莹的月光才能照澈他人的心灵。相信李建华所送出的那颗善良的种子,也一定会在那颗年轻荒芜的心灵里发芽生根。
-全文完-
▷ 进入向往天空的鱼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