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评易教授“品三国”我本布衣

发表于-2008年04月11日 中午12:03评论-0条

最近不管是朋友,还是网上都炒的沸沸扬扬的,说一个叫易中天的教授出了本书:《易中天品三国》,还上了中央电视台呢。我本人也是三国迷,想既然教授出书,是好事啊,那肯定得欣赏欣赏。 

其中有很多地方,易教授讲的深入浅出,使得大多数人都能够很容易的看懂。这对我们这些对当时历史文化了解不多的人来说,帮助我们读《三国演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还是要感谢易教授的。 

然而易教授又告诉我们:“历史有三种形象:历史形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那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历史呢?我个人的看法还是首先要弄清楚历史的本来面目,就是弄清楚历史形象。”对此我却禁不住要问了:可能吗?有必要吗? 

首先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历史的车轮早已离我们远去。我们所能知道的情况,只能是根据当时的一些零星的记载,所以作为现代人的我们不太可能知晓当时的真实故事。即便当时写历史的官员,也不可能完全知晓事情的全部的真实的经过。打个比方,就拿我们自己来说,以前发生的事情,我们又有几件能够完完全全的记清楚呢?除非自己有记日记的习惯。那更何况那些记录历史的官员写的是别人的故事呢?所以谁敢去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历史学家?我敢肯定即便是最有权威的历史专家也不敢夸口。 

其次我认为是没有太多必要的。《三国演义》作为一本小说,本身就符合小说的特点:来源于生活,又超越生活。也就是说它存在虚构,就像《西游记》,现代的科学技术已经证明了:鬼神是不存在的。所以没有人会站出来还《西游记》的本来面目,证明一下孙猴子是否确有其猴。因为没必要嘛,大家都知道这是虚幻的。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西游记》里孙猴子的形象,相反它的故事却一代代的传下来。难道到了《三国演义》,我们就有必要还其本来面目?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文化的存在,难道我们要一一还原其本来面目?没必要的。(但我并不是说没有学历史的必要,历史还是要学的。)我所针对的只是文学小说而言的。 

再者我认为读一本好书,重要的是它的教育意义。我们不是很在乎其真实的面目,虚构就虚构吧,我们把它当作真实的来读,就当是历史是这样发展的又如何呢?我们其实最想听到的是:我们读《三国演义》,能够学到什么,能够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就像读《西游记》,我们明知道它是虚构的,我们还是要读,不仅仅是它的故事引人入胜,更重要的是它给予我们的启示:这支四人团队,表面上看是杂乱无章,但他们实际上最后取得了胜利,这是一支世界上最伟大的团队。所以团队的管理人员就要注意,对自己的下属不仅要管其所为,也要理其所需,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就拿《三国演义》来说,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为什么?从物质层面上说,农民缺衣少食;从精神层面上说,他们没有了汉王朝的凝聚力,缺乏对其的原有信仰,农民转而信仰黄巾,起义是肯定的。还有“三顾茅庐”,我们管他刘备现实中去了几次,我们就当他去了三次,而且每次都是他去谒见孔明。他以师待孔明,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他得到孔明帮助,建立了自己的帝国。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道理:但凡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就要屈己待人,遍求人才,重视人才,用师者独霸一方。如此等等,不胜枚举。所以《三国演义》这边书本身的教育意义非同一般,我们为何要去还原其本来面目呢? 

教授的职责在于教书育人,培养我们的下一代,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同时作出一些自己正确的学术思想,指引世人,帮助世人,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而不是专做一些雕虫小技。 

还有每一本书都有其教育意义,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读出自己的收获,目的就已经达到,别人的观点只是参考,除非他的观点是金科玉律。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我本布衣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心灵苦渡点评:

敢把皇帝拉下马的精神就值得称赞.自成一家,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