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科学二十讲:大家西学》读书笔记谷穗

发表于-2008年04月10日 下午5:43评论-1条

在《自然辩证法》课程所列的11本参考书①中,我对《西方科学的起源》、《生命的未来》和《科学二十讲》有极大的兴趣,也大概读了此三本书的前面一些内容。其中,《科学二十讲》最让我情有独钟,是因为在我读它的第一讲——《对话》,我就被这本书,被苏格拉底的睿智所震撼了,当我从网上书店订购并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心里充满了不忍打开又想马上阅读为后快的矛盾与激动。整个下午,我坐在临湖轩的长椅上,静静的享受着这本书带给我的连续不断的震撼,这种震撼,或许是来自于以前从未触及的思考,又或许来自于灵魂深处本能的“似曾相识”的渴望。

因为课题和时间的缘故,我只能每天抽出点时间来阅读它;加之对于越经典的书,我越想慢点阅读,尤其是对于这种引导人思考的好书,更是如此。每每读到精彩之处,便愈是舍不得,就好像美味的食物,不忍像猪八戒吃桃般囫囵的吞下去,于是便掩卷片刻,理一理自己的思路,看看旁边的风景,再继续读下去。

因此,到现在为止,我还远远没有读完这本书,事实上我只读完了总序、编者序和前面的五讲,第五讲在读。我把我的进度如此坦诚的说出来,不是为了博得各位老师的理解,而是表明本文的定位,他不是对于一整本书的感想,而一些片断式的思考和总结,可以称勉强称之为读书笔记。 

一、 what, why, how?

在表述或思考问题的时候,我们总会有一个逻辑思路,比如以时间为顺序,以地点为序。其中我最钟爱的方式之一就是三个w问。比如遇到一个学说,我们会先问一下这个学说的内容,然后会思考为什么这样,有什么原理或者历史背景?最后当然还得有如何做,如何表现,如何解决之类的问题。因此,本文也试图以此为基本的行文方式,争取让读者、当然还有我自己的思路更为清晰。值得注意的是,在思考一个问题的某一步的时候,可能会牵涉到其他的东西或概念,从而引出下一个层次的what, why与how。如果要穷极物理的追问下去的话,恐怕会触及到世界的唯一绝对本原的问题,那可能只有神才能告诉我们答案,所以,我们当尽量避免无节制的陷入下去,避免陷入细节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二、科学是什么?

说实话,自己以前从来没有认真严肃的考虑过这个问题,就像从来没有考虑过生命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一样。

理解一个问题是什么的时候,要么就用以前的知识或相对的范畴去定义,要么就有或者假设了他的存在(比如这个事物是原子不可分的)去定义。

我以前理解的科学,是和迷信相对应的。而所谓迷信,是指相信神,并且仅凭祭拜神就想解决实际事情的做法。只要不迷信的东西就是科学。后来又觉得科学就是有用的技术,小平同志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便隐隐约约的觉得,科学就是技术。在我以前的科学观念里,科学还和专家有一定的联系,觉得专家,或者科学家们,他们说的话,做的事就是科学。后来,接二连三的发生几个事情,让我对这个概念开始有了怀疑,其中有科学技术最为发达的美国出现专家诊断已死的人在准备捐献器官时却意外的活过来的事件英国也有类似的事件②。即使在中国科学技术号称最为发达的北京,那些专家们的话也差点害死了两个创造奇迹的孟氏两兄弟③。怀疑归怀疑,却一直没有时间去思考科学的内在涵义。

读到本书,才开始真正的思考科学的真正涵义。我现在理解的科学有下面几种涵义:

科学是对经验的规律性总结和理论性概括。

科学是一种研究确定性的学科。

科学不一定有用,但他可以产生有用的技术。

上面的理解显然还不够,那我就再次捡起我们之前用过的武器——从与科学在同一范畴,却有明显区别的其他概念入手,去理解科学的涵义。

科学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科学只指自然科学,广义的科学泛指学问和知识。下面就两个对立面的范畴去理解这两个概念。

狭义的科学是自然科学,是基于科学的功用性来说,因为自然科学相对于人文科学有其明显的优势。人文科学的对象是人的精神世界,自然科学的对象是物质世界,“前者追求历史性解释,后者探索因果性说明”,正是因为近代自然科学的这种“以征服自然,利用自然,提高人类对环境的掌控能力”为目标的科学,虽然把希腊理性科学的“内在性逻辑”精神发挥到了极致,同样也因为轻视人的本性,缺乏自然、和谐和生命的关怀而倍受质疑。

广义的科学如果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比,可以理解的更为清晰。西方人理念是个人“自由”的寻找与探索,教化形式是科学,科学很多时候只是“自由”的途径或手段。他们更重视个人的发展。而中国主要以儒家为代表的人性理想是‘仁’,其途径或教化形式是‘礼’。从‘仁’的结构上可以看出,它从人,从二。本义是博爱,人与人相互亲爱。其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孔子便以之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而‘礼’,也是会意,又做‘禮’。从示,从豊,而“豊”是行礼之器。本义是举行仪礼,祭神求福。“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其核心是人应该敬拜天神,而人与人之间、人与神之间也应该符合一定的规格和秩序。因此,中国传统文化里更强调神(或者说统治者)的权威性和人的群体性。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在希腊的真正涵义可以从亚里士多德在第二讲《关于科学知识》中的一段话看出些端倪来:“显然,我们追求它并不是为了其他效用,正如我们把一个为自己、并不为他人而存在着的人称为自由人一样,在各种科学中唯有这咱科学才是自由的,只有它才仅是为了自身而存在”。

总结以上,我现在对科学的理解是:为了追求自由与智慧、或是说为了找到生命的彼岸,而借助的,有深刻理性逻辑的确定性的知识。

三、科学的“价值”——为什么我们需要并学习科学

由于这个问题在上一节已经有了叙述,在此便不再赘述。

但或许我可以在这里偷工减料的做一些总结性的表达,我们学习科学,至少我现在的想法是,科学的价值不仅是笛卡尔在第五讲中倡导的面向世界、遵循理性的功用科学,也在于要把科学看成是一个人寻找我们生命从哪里开始,我们又要到哪里去的终极真理——那个最为抽象的世界本源、获得更大的物质和精神自由的途径。

四、怎样学习科学

我得承认,我是被本书的第一讲《学习即回忆》而吸引阅读此书的。

作者柏拉图用极其简洁的对话形式,描述了苏格拉底如果用一个个的问题,唤起一个童奴知识的回忆,从而达到学习的效果。可见,知识一定存在于一个人的某个地方,我们姑且把它称作灵魂,它一定先于人们来到这个世界就已经存在于这个童奴身上,因为我们可以保证童奴在这次回忆之前,包括在胎儿阶段,没有接受过任何知识的学习。柏拉图认为,人的学习过程即是回忆的过程,我在他的其他著作中看到这样大致的描述,说人生来之前就已经有了一个理型,这个理型是永恒不变的,就像烤面包的模型是不变的,而烤出来的面包却没有一个相同。人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时忘记了以前的知识,现在应该做的,只有以恰当的方式去寻找那个失去的知识,还有灵魂。

我们在这里没有花太多的精力去关注灵魂或者神学,虽然这也是科学的一部分。我们关心的是,如果他说得对,那到底以怎样“恰当”的方式去唤起他的回忆,从而让他学习到知识呢?因为我的知识浅薄,我还没有看到柏拉图的更为具体的答案,我想,这些恰当的方式中,一定会有一些顺序和层次,一定会有一些条件和背景,毕竟,个人的成长又是具体的、特殊的、个人的,不是吗?

从这个意义上讲,探讨一些层次性的问题可能会有些对实践和个体有些指导上的意义。就像达芬奇在第二讲的《科学断想》中说的,“感觉和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科学必须是经验与理性相结合”。因此,我将尽量去思考另一个问题——《抽象与具体》。

五、抽象与具体

先大概查询一下具体与抽象的概念。所谓具体,是指个体的、特殊的事物。而所谓抽象,是指从许多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的过程,是形成概念的必要手段。不能或没有具体经验到的,只是理论上的;空洞不易捉摸的。与“具体”相对。(《汉语词典》)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同意一个观点,那就是科学的途径,就是逐步的从具体上升到抽象的过程,更抽象的东西就具有更为普遍的含义。如果能找到一个可以解释一切的事物及规律的事物,这个事物一定具有最高层次的抽象,这个事物一定是永恒的,否则我们现在所做的努力都将徒劳无功,而且也不可能积累任何科学知识。(柏拉图在第一讲中就传递出了这样的信息)。所以说,“科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是有一定道理的。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与之相似的问题。

作为一个计算机系学生,如果突然有人问你,你学了这么多年的计算机,你对计算机体系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呢?

我想了想,突然想到了十个字——环境与应用、抽象与分解,这十个字不仅对计算机至关重要,还影响到我对计算机、甚至我对于生活的思维习惯。在本文中,我不想探讨过多的环境与应用的问题,也不想过多的陷入计算机专业知识中不能自拔,我当尽量用简洁易懂的语言来描述。

在计算机中,具体可以指具体的环境,如机器的型号,也可以指各式各样的具体应用,如邮件系统、网站系统。分解是指在解决一个问题(应用)时把大问题化小的一种化复杂为简单的一种途径。

计算机科学所做的很多努力,都是用更为高层抽象的技术,去隐藏低层的各种差异和复杂实现,从而向高层提供一个统一的平台或接口。从门逻辑到集成电路,从二进制语言到高级程序语言,从最早的无操作系统、单道批处理系统到现代操作系统,无一不是逐步分解、找到其共性、然后层层抽象,最后从一个个相同的“电子管”、构建了整个庞大而复杂的计算机系统大厦。

当然,计算机中所讲的抽象与哲学中的抽象还是有些不同。计算机讲的抽象有时是指隐藏不同,提供相同的接口或平台,然后再建立不同的应用。我们这里讨论的抽象,是指“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从这个角度看的话,计算机最高抽象层是二进制与电子管,而具体的是多式多样的应用。

我们学习和研究计算机技术,有两种基本的途径。一种是从二进制开始(电子管技术是硬件是问题,这里不做讨论),到汇编语言,再到高级语言和各种应用。一种是先学一些高级而复杂的技术,然后再逐层深入,一直到你不再感兴趣的层次。一般来说,喜欢做研究的人更偏向于前一种方式,喜欢做工程和应用的人偏向于后一种途径。

讲了这么多的关于计算机问题,我只是在试图理清我们的思路,来提出并思考这个问题:我们能否从计算机系统去类比的看大自然系统?

计算机中的二进制和电子(管),对应于大自然的本源,或者说神。计算机中各式各样的应用,就相当于大自然多样性的物质和观念。

大自然的科学家们就远没有计算机研究者们幸运了。因为后者至少可以有两条路去寻求答案,而科学研究则只能用人的理性和经验,还有人的那不精确的记忆和捉摸不定的灵魂、以及人类的积累和传承,去试图理解神的旨意。

可惜的是,人类和计算机不同,即便两个人有相同的环境,也会不会有相同的思想;可惜的是,人生和计算机程序不同,人生就像一个上帝脑中运行且只能运行一次的计算机,没有重启,没有精确的内存记忆……

可我们也从另一个角度说——

可贵的是,也正是人和人的这种不相似性和不可预测性,才使得我们有了理想,去追寻我们生命的本源,去创造一个个不同的人生;可贵的是,也正是人生可以但只能运行一次,我们才会珍藏过去存储的记忆,珍惜现在生命运行的过程,畅想未来人生结果数据的完美和灵魂的永恒……

六、不是结论的结论

因为没有阅读完本书的原因,也有自己对科学与哲学的理解只是近段时间的努力,所以,一方面自己的见解甚是浅薄,一方面也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系统。所以,在最后这个结论中,我一方面想让老师和各位朋友原谅我的无知,一方面也想让自己,还有阅读过本文的朋友一起,去关注更多的关于自然、科学、哲学、神学方面的主题。就本书而言,我对其中的谈科学方法、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自然的数学化、还有现代科学、伪科学以及宗教,当然还有科普很感兴趣,希望能在这些方面有更多的探索、思考和笔记。

最后,以本书封面上的一句话,因为它也与本文息息相关,来结束此文:要科学精神,不要科学主义。

--------------------------------------------------------------------------------

①这十一本书、下载及介绍如下:

科学革命的结构——下载地址:http://ishare·iask·sina·com·cn/cgi-bin/fileid·cgi?fileid=2953840。介绍地址:http://china-pub·com/616400。

科学哲学:当代进阶教程——下载地址:http://ishare·iask·sina·com·cn/cgi-bin/fileid·cgi?fileid=3392407。介绍地址:http://china-pub·com/688013。

生命的未来——下载地址:http://ishare·iask·sina·com·cn/cgi-bin/fileid·cgi?fileid=1549097。介绍地址:http://china-pub·com/777305。

科学二十讲:没有找到电子书。介绍地址:http://china-pub·com/1460700。

科学方法和科学动力学:介绍地址:http://china-pub·com/414204。

科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介绍地址:http://china-pub·com/417767。

西方科学的起源:下载地址:http://f2·ebok·icp·sn05001822·chnxp·com·cn/xifangkexuedeqiyuan·pdf·rar。介绍地址:http://china-pub·com/1376111。

自然辩证法——不知道具体是哪本?是杨德才是还是恩格斯的?

自然辩证法在中国——没有找到下载地址,介绍地址:http://www·llxbbook·com/books/18/180928·html

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没有找到下载地址,介绍地址:http://china-pub·com/629394

科学:没有止境的前沿——没有找到下载地址,介绍地址:http://china-pub·com/540741。

②这位美国男子名叫邓拉普,今年21岁。2007年11月,邓拉普出车祸受重伤,医生随后宣布他脑死亡。事后,邓拉普的家人同意将他的器官捐赠。近日,当医生决定进行器官移植时,邓拉普竟突然苏醒了,他的这一反应令所有人“大感意外”。

③2007年8月18日晚,北京市房山区史家营乡金鸡台村一非法采煤点发生塌方事故,矿工孟宪臣、孟宪有两兄弟被困井下。矿工兄弟和家人想救,可为了“科学”的保护现场,不能救。8月19日,北京市矿山应急救援抢险队赶到现场施救。8月20日中午,营救现场指挥部开会认为:“被困人员已不具备生存条件,继续救援极易造成次生事故,危及救援人员安全。”决定停止救援,这些结论是召集各个领域的专家所讨论出来的科学结论。8月24日上午,孟氏兄弟从塌方位置上方自己挖洞自救逃生,历时130多个小时!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谷穗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江心小舟点评:

如此一篇读书笔记,推出,希望能有机会让更多的同样爱好《科学二十讲》的读者朋友们与作者于此共同交流。

文章评论共[1]个
江心小舟-评论

问好作者!
  【谷穗 回复】:谢谢你! [2008-4-11 10:39:25]at:2008年04月10日 晚上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