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我的诗观殷锡奎

发表于-2008年04月10日 清晨7:54评论-5条

古人有一句话,‘诗以咏志’,这大概就是说诗就应该是写诗者诉诸的情趣,孔子撰纂诗经起,采集风雅颂的过程就已发现,原生状态的诗,特别是采于民间的风不过是人们随心情而起的语言组合。只是诗进一步的发展,经过南北朝及盛唐,华丽的骈文逐渐渗入诗行,诗就渐渐给韵律束缚;即使如此,诗仙李白还是豪放过呼儿换酒,给诗以一个新奇澎湃的感官冲击。

如果说诗以咏志,那么初唐的陈子昂算是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短促的诗行在何等的苍凉中传达出诗人的抑郁不平与无可奈何。那时的诗词,和我们的先民一样,充满自由,并没的给死板的韵脚压制,并没有给七律绝句的字数禁锢。即使到了衰唐,那个鬼才李贺还写过苏小小一类的神来之笔。

其实诗歌所谓的韵律不过是对思想的一种束缚,不过是饱学之士的某种卖弄;这就象玩游戏,规矩的制定者总会是游戏的胜利者,包括以后继承者们的发扬。看看,诗至盛唐,尚允许那些散漫的诗行出现;可到了宋以后,由于朱夫子的出现,思潮渐至禁锢,朱理学说形成规模,进入上层建筑,小脚开始出现在历史舞台,规矩也越来越死。

这种渐渐固定的形式直到‘五四’以后才出现转机,逐次出现了没有字数限制的白话诗体。但那时的诗还是讲究音韵的,因为毕竟是模仿西欧‘文艺复兴’时期同样被禁锢的诗体,但丁、荷马和哥德还是那时文化菁英们趋之若骛的仿效对象。

孔子时代,尽管诗体已隐然进入大雅之上,登入庙堂之颂,可风还在民间,还有关关睢鸡在河之洲;不久之后,经过建安文学期,诗就正式成为帝王贵胄之家的玩物;诗出帝王家,史修前朝事,大约就是这意思;因为那时,掌握文化话语权的是权贵们;权贵们的代言人就是万人之上的皇权,诗的兴衰就取决于这些权贵皇室,帝王诗人李煜就是个最出名的例子,只不过他也因此亡了国。等到帝制倾覆,掌握文化的就是那些学子们,诗开始步入校园,也就是校园决定了诗歌的兴衰。也正是在校院,诗体才得以解放。

泰戈尔先生的新月在中国引来冰心和志摩,白话诗运动蓬勃而起,我深爱这片土地的艾青就在那久久持续中诞生。而在西方,早有平民诗人用那豪放记录下芸芸众生,草叶集里的诗行行云流水般叙事出惠特曼热爱他那片土地的赤诚。于是,经过千年轮回,诗歌终于又经抛物的形式回到民间。

文化菁英们和准文化菁英们为了才华固守那韵律的牢樊,渴望变化的大众却在冲击着这叮铛作响的特权,将自我的语言释放。

如果说,加以韵律的诗体是精致的雕刻,是典雅的盆景;那突破韵律的诗体将是宽阔的原野,浩瀚的宇宙,在这文化大众的时代席卷而来。在这种卷袭下,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精神贵族,每个人都握有发言权,每个人都可以自我倾述。

看吧,抛弃掉韵脚的洪流在隐约间冲破时光的阻碍,透过千年文明,用那磅薄即将涌来;在那一刻,自诩为菁英的菁英们会汗颜。文字本来就是鸟兽痕迹的的演化,语言本来就是平民交流的勾通,为什么抒畅心灵要用韵脚来加以束缚?既然诗歌的发韧之初就属于自由,就不必要拿那些扬抑格或者韵律什么的来束缚;其实心灵本身的释放就是一种节奏。而自由的、喷薄于心的自然语句其本身就携带着瑰丽的色彩,这就象没经过精心打造的撒哈拉自然景观,就象我们屡屡羡慕的人类自然遗产,就象水声潺潺的旷野,在这无羁无绊的原生态里,流淌的是清新与粗犷,欣赏的是芬芳与奔放。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殷锡奎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生命之花点评:

你的观点,我很赞同。有生命的作品,我想应是心灵的自然流淌,假如有了磕磕绊绊,就会有了刻意的痕迹,就像美丽的姑娘的脸上留下一个刀痕。

文章评论共[5]个
疾风步-评论

作者的用意还行,我不是想要纠正你的一些错误认识,只是想说说我的看法。在古代,诗歌诗歌,诗与歌是不分家的,也就是说,古人写的诗是可以唱出来的,而且有韵律的美感,所以曹操的短歌行里不说诗以咏志,而是说歌以咏志。有些人认为说古体诗是宽松的不讲究格律的,但早有人指出古体诗也是有遵循一定的格律的,只是没有像格律诗那么严格。至于作者说废除韵脚,我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疾风步 回复】:我只知道就连你所说的宽松的诗经,那也是有押韵的,而且都是比较工整的.现在有些人一味的追求诗歌的意境,敢问一首诲涩难懂,读起来又拗口的东西能叫诗歌吗?古人六七岁的小孩都能吟出一首既合音律又有意境,又朗朗上口的诗,请问今天饱读诗书的人们,你们难道不觉得惭愧吗?你们是否应该反省一下,究竟是诗歌的格式限制了你的发挥,还是你自己太懒了呢,又或者说是你自己没有那样的才华呢? [2008-4-10 10:13:58]
  【殷锡奎 回复】:    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本意就是想让大家更好地认识一下诗;意境这东西,本来就是老祖宗发明的,在诗里不可缺少的;只是有韵无韵还需要争论一下;因为诗毕竟发展到今天,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尤其在当代凋零的诗坛.我不反对那些古诗,因为那里有古人的精华在里头,但诗发展至今,确实也需要一次变革,不能老拘于某种形式,而过于注重韵律的诗,毕竟是对现代人们奔放的性格的一种羁绊与束缚;诗经这东西,特别是风这部分原本是古人田间地头的口头创作;而文字演变至今,诗进化至今,究竟要往何处去,又该怎样发展?这才是个问题;如果还一味躲在象牙塔里,为了体现某人的某项才华,而指出一套理论,那忌不是限制了诗的发展?我的观点就是,诗只要是心灵美妙的倾泻就足够了,没毕要添加那么多枷锁与铠甲. [2008-4-10 13:54:44]at:2008年04月10日 上午10:13

生命之花-评论

问好作者!
  【殷锡奎 回复】:也向你问好,生命之花 [2008-4-10 13:46:43]at:2008年04月10日 上午10:55

饥渴的骆驼-评论

言之不足而歌咏之,诗歌的存在本来就是让人们们宣泄情感的,首先应考虑语言的通俗化,古人比如,杜甫白居易,今人比如臧克家贺敬之。现代的诗歌走入了死胡同,片面的追求形式或语言的华美,而忽略了内涵,背离了人民必然失去群众。
  【殷锡奎 回复】:呵呵,同感. [2008-4-10 13:46:13]at:2008年04月10日 中午12:20

山野文選-评论

现代的歌词都要求偶数句子押韵,为了唱起来琅琅上口的需要。。。。
  【殷锡奎 回复】:我这只是抛砖引玉,谢谢你的留言. [2008-4-10 13:45:48]at:2008年04月10日 中午12:25

湘西山鬼-评论

别谈诗观,先还是谈谈观诗吧!at:2008年04月10日 中午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