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在说,网络文学将取代纸质文学。十八、九世纪的仆佣每天按时给贵夫人朗读长篇小说的情景,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或者说是落伍也可以说是奢侈的行为了,当下已经进入了一个读题时代或者读图时代,大多数人读书读报,一般只浏览一下标题和图片,鲜有人还会花整块的时间去啃那些哪怕是经典的大部头。
于是网络取代了书本。但网络文学是否取代了传统文学呢?
其实网络文学这个概念是非学术性的,不能相对于传统文学,它们仍然是一脉相承的,所不同的,只是发表的渠道而已。如果比较传统纸质文学的作者与网络文学的写手,则会发现一种普遍的规律,纸质文学作者很多都嗜书如命,注重知识的积累和生命的感悟,而为数不菲的网络写手则压根不知道莫言是谁、不知道残雪是谁,这种现象充分说明了网络“文学”的特性:越来越趋向于鸡毛蒜皮或鬼话连篇,越来越追求毫无技术性的批量生产,越来越缺乏精品意识、越来越满足于快餐的即食性。在这一点上,两种不同渠道流传出来的文学就见出了区别。
后来我发现了一个规律,所有劝我走出书斋进入网络的人,无一例外都是一些网站论坛的骨干分子。作为网站斑竹或管理,他们有义务为繁荣自己的地盘而努力,但这并不能证明他们关于网络文学取代纸质文学的宣言就能够成立。
文学是一种事业,并且是种寂寞的事业,但网络是个社会,拥有现实中所有的喧嚣、浮华、烦躁和污浊,如果说现实生活是培育文学的土壤的话,那么作为展示写手写作才能的网站就是个平台,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现实的土壤即便贫瘠或肮脏,也不会损伤文学的本质,正如鲁迅所说:嘻笑怒骂皆成文章;但平台如果搭建歪了,或者把持这个平台的人眼光不准心术不正,一切规则皆取决于一些全无公信力的人,这文学就没法玩下去了。
所以在2006年以前我就对文学网站失去了兴趣,因为为了打击一些文学流氓(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网络流氓)的嚣张气焰而多呆了近一年的时间。其间经常有人说,上网嘛,不过就是来玩玩,谁还是真正为了写文章而来的啊?基于这个出发点,所以很少有人在意文学自身的品质,当然也因此而容忍了网络上发生的一切丑恶现象。
那么文学网站到底是怎样一副面目呢?假冒伪劣的不只有商品,同样也适用于非物质的东西。失去了真正的文学精神,文学网站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
■首先,文学网站一点也不文学
这又得绕回到说烂了的一个现象,就是精华文章的问题。精华的界定是没有多少硬性的规定的,可以说是人言言殊,一般说来,能被精华的有如下几种情况:
一、老面孔。
以烟雨红尘为例,新注册会员一般不会有精华作品,不管这些会员是初学者还是功成名就的作家,皆概莫能外,大多要到发了一、二十篇,编辑都记住了他们的名字以后,才会不同程度地增加精华的机率。当然,这个程度多半要视本人的自我炒作水平,如果仅仅是老老实实地写文章,既不在网站任职,又缺乏哗众取宠的意识,即使是李见心、叶世斌这些烟雨绝对的顶尖人物,精华率也是极其有限的,远远及不上某个靠与管理员拉关系以及自己拉人去疯狂灌水的少年那样原子弹响亮的声名,尽管他的文章除了用伪叛逆来吸引眼球外就什么也没有了。
二、编辑水平。
这同样是一个说烂了的事情。烟雨的小说我几乎没有看完过一篇,为什么呢?看不下去。一是烟雨的小说本身质量不高,二是烟雨的小说编辑水平不高,我就没发现他们推出过一篇有份量的小说。在我认识的烟雨小说编辑中,没有一个是走纯文学路子的,玄幻、悬疑、武侠、青春、言情构成了他们对于小说的全部理解。相对于虽然不算很出色但总算有些功底的文若书(当浅草闲阳的说法不成立时)、张贤春、风在先、老三亦梅等人,烟雨的小说编辑肤浅稚嫩得令人绝望。当然,个别白痴级编辑也可以说我把散文当成小说,在失去了评判标准的情况下,剩下的就是个人口味和私人交情。
相似的问题同样出现在散文版。
散文的界限在烟雨被编辑们圈定在一个极其狭小的范围内,一篇散文,如果是叙事性的,多半会被当成小说,如果是文化类的,多半会被当成论文,如果偏重于说理,多半会被当成杂文……弄到后来,散文就只剩下一种类型:即那种貌似空灵实则空洞无物、挖空心思寻章雕句的花拳绣腿。相反,作为散文分支的杂文反而迎来了空前的繁荣,只要没有分行的、没有搔首弄姿的、没有强烈戏剧冲突的东西都可以往里面塞。
除了编辑的公正心与鉴赏水平之外,网络文学的商业性质是造成文学滑坡的最大因素。过分追求点击率而忽视文学作为高级精神产品是网络写手的通病。在或隐或显的利益驱使下,网络写手大多把作品的受众宽度作为唯一目的,而没有或根本不去考虑文学创作自身的规律,文学的艺术特征和它的社会功能。即使是那些如日中天的网络作品,从主题上看,也很少关注过人类生存的境遇,人的命运、梦想与幻灭,没有表现出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充其量只表达了个人的私人生活与颓废心理;从写作手法上看,虽然这类作品多次被冠以新小说、后现代文学的名称,实质上没有一点文体创新的意识,对于文学艺术的发展毫无建树,与俄国形式主义、美国黑色幽默、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法国新小说这些学术层面上的后现代相比,这些网络上下的所谓后现代,完全是一种生活方式与精神面貌上的概念,即使称之为后现代也不妨在前面加上个“伪”字。
■其次,文学网站沦为聊天室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一直是我的追求。但正如多数人所说,上网站就为玩玩,不必太较真,所以,写文章固然可以胡编乱造,评文章当然也可以信口开河,具体表现为无条件地“欣赏”和不负责任地贬低。
仍然以烟雨红尘为例。之所以还以这个网站为例,是因为它的气氛好,这个好,主要体现在回复率高,编、写、读往来频繁。照说这应该是个好现象,文学作品嘛,写出来就是让人看的,文章光写出来还不能算是一件成品,只有当它拥有了读者,产生了社会效应才能体现它的价值。然而在这些貌似热闹的文学网站,文章后面的所谓点评,真正论及文章本身的少之又少,即使有,也是如上所说,或者有伪装高深的读者会用一些大而无当的概念来套,弄得作者啼笑皆非。
当然更多的还是有天无日的闲谈和扯白,拉家常啦,谈气候啦,评长相啦,等等等等,把文学网站的功能降格成为qq群。这样的聊天往往一扯就是几十层楼,如果多有几个老相识进来,这篇文章就可以达到收费的标准了。或许这是文学也轻松的一种表现,当然也不排除有的人是蓄意靠这个来积攒人气、捞取名声,获得经济上的收益。
■第三,网络写手目的各异
目的是做任何事情都必须的,没有目的的上网只能是瞎逛。但是进入文学网站,当以创作和发表作品为第一目的,舍此则文之不文。
我不排除有真想好好写点文章的人来到网站,同时也看到更多的人是怀着其他的目的来的。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三点:
一、经济目的。
作为文学网站的ceo,其实很多人并不是真的多么喜爱文学,创建网站只是他们用以赚钱的手段,因而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网站论坛都把人气放在了第一位,根本无视文学的纯洁性和纯粹性,在这种目的的驱使下,他们任用版主或编辑,往往并不注重其文学修养,有充足的时间上网,有旺盛的精力和热情就够了。于是,文学成为了一个幌子,躲在后台操纵的是一种商业行为。
二、政治目的。
说到政治,连我自己都会发笑,一个虚拟的世界谈何政治啊,但偏偏就有不少人非常看重自己在网站上的地位。这样的人一般存在于各级编辑、编委和管理班子当中,他们极其在意自己在公众中的形象,容不得别人说自己的人品或者文笔不行,但暗地里却可能捅刀子、下绊子,坚决以除掉“仕途”上的障碍为快。在这些层出不穷的阴谋诡计中,中国传统政治人格的卑劣与龌龊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成名目的。
想要成名本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前提是自己确实名实相符。在只要会打字就能发文章的网站上,写手之众铺天盖地,要想超群拔萃,就需要过人的天赋和不懈的努力。对于一部分连书都懒得去翻的伪写手来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无疑是对青春和光阴的摧残,但是往往这类干正事不行的人动歪脑筋却是无比灵光,他们想出了各种稀奇古怪的方式来达到自己成名的目的,比如在写作上打色情擦边球、抄袭他人作品或剪贴拼凑、多方拉拢关系制造舆论、甚至是以干坏事搞破坏来引起大众的关注。
■最后,文学网站一点也不文明
如果说漫无边际地吹捧和一棒子打死是一种对文学和作者不负责任的表现,那么完全脱离开文章好坏,蓄意攻击他人就是道德品质有问题了。遗憾的是,在可以不用承担后果的网络上,什么变态的人格都有了尽情展示的空间,网络流氓可以毫无顾忌地发泄自己的阴暗心理:疯狂攻击自己知识触觉无法抵达的文体,打压强于自己的写手,嘲弄弱于自己的会员,辱骂与己有怨者,公开侮辱女性,通过更换马甲或者嫁祸于人、造谣中伤等手段制造事端、祸乱网站,勾结管理人员以行政手段搞舆论封锁……
这样的现象在改版以前的烟雨极其严重,几乎使这个号称最大的文学网站变成了最大的网络毒瘤。现在虽然通过各种手段驱逐掉了一些长年累月在网站上搞破坏的人,但是类似现象仍然存在,个别脸皮奇厚的人依然阴魂不散地出现在网站上,以真名发文,以马甲骂人。同时,由于网站管理上的一些顽症,以及少数管理人员自身问题,使得不少虽然不以闹事为目的但具有性格缺陷的人不时发难。没有统一的审核标准,缺乏一视同仁的文学良知,欠缺相对完善严格的管理机制,文学网站永远不会成为真正文学爱好者的精神家园。
其实不管是基于人情和身份的文章评级,还是打架骂人的情况,在任何网站论坛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比如子归网的几个写手的长年相互pk,但是说到规模之大、情况之复杂,还得数烟雨为最,为什么呢?因为烟雨的人气最旺,管理最松,操作最商业化,领导最缺乏公平公正之心,因而它也成为了我在上面所说的现象中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网站。
文学网站不以文学为重,仅仅是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或者本着文学搭台经济唱戏的目的,那么即使它的商业运作做得再好,资金投入再多,技术操作再精良,都是买椟还珠,跟文学沾不上边。因此我想问的是,文学网站到底能带给我们什么?我们凭什么要上文学网站?
-全文完-
▷ 进入水妖的绿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