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的国家叫唐,历史称它为南唐,南唐的天下是我祖父打下来的,在我祖父统治时期,国境扩充到湖北、湖南和江苏浙江的一部分地区,这时正值唐末战乱,中原的宦官和文人纷纷来此避难,再加上金陵扬州本是繁华都市,经济繁荣自然相对平静,文学事业由此得到发展。
南唐词的第一个词人是冯延已,他对后来的我有一定的影响,冯延已曾官至我父亲(中宗)那朝的宰相,著有《阳春集》存词一百多首,他是一个善写闲情春愁闺怨的词人,把婉约词风向前推进了一步,我的父亲也是一个善于写词的人,喜爱文学,其中《摊破浣沙溪》在当时很有名,“菡萏香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生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父亲曾曲宴内殿,从容谓曰:“吹皱一池春水,于卿何事”。延已对曰:“安得陛下小楼吹彻玉生寒。特高妙也”。时丧败不支,稽称臣于故。以苟安岁月,而君臣相谑乃如此。可以说在我少年时代,冯延已和我父亲的词对我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就是在这样文学浓厚的环境中长大的。
我的一生可以说是生于安乐死于忧患,自出胶庠,心疏利禄被父兄之荫育,乐日月以优游,实愧非才适宜做一个词人、文学家、艺术家,是历史选择了我既害了我也误了国,,在我未及位之前,因为有人说我聪颖繁慧有奇才,得到父亲的偏爱,这就引起了哥哥文献太子的嫉恨,我只能小心翼翼,惟覃经籍很少出头,这个时期的词作没有确定人事,多是写一此闲愁和代宫女抒写情怀,以来打消文献太子的疑虑,在艺术的角度上,则有明显的模仿的痕迹,还没有摆脱早年那宫体词和花间词的风格。
在我即位后前期,摆脱了早年时哥哥文献太子的迫害时的忧郁,心情极为舒畅,开始享受到了生为帝王的尊严和快乐,过著诗酒美人的逸裕生活,物质和精神适意时在词的内参容上多是写大周后和小周后(娥皇和女英),尤其是我和小周后(女英)的私情为主,那是我享受生活的自我写照,从艺术的角度上说已明显的有了自已的风格,再不像以前那样“意境凡近”,而是形成了清丽神秀的独特风格。
即位后期,娥皇病故后,我将女英立为国后,史称小周后,从这时起我俩成为正式的夫妻,不必像从前那样提心吊胆的幽会,我遂了心愿在享乐上更加放纵不羁,丝毫不知节制自已,全部反映在词作里,如《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说的是日已继夜的狂欢生活,这时期我还写了一些怀念娥皇的悼文,如《谢新恩》秦楼不见吹箫女,《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之类,975年金陵城破,在我写《临江仙》中写有“樱花落尽春归去”时使我预感到将亡国的茫然情绪。
亡国期间我被禁固后,精神上的折磨和宋太祖的讽刺说我:“若以作词的工夫治国岂为吾虏也”忍受人格上的侮辱,就是女英每每入宫动辄数日出必大泣。就是这样我由帝王之尊降为任人欺侮的困徒,不经一番刻骨铭心的悲恨是难以度过这段屈辱的生活的,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险恶现实面前,生活在底层的我开始对过去的靡烂生活有了痛切的悔恨,当囚徒的耻辱使我对故国有了深切的怀念,因为这样在我的词作中多有了强烈的感情色彩,这时期也是我最痛苦的时期,却使我将以往那种神秀清丽的词风和现在这种深沉悲壮的词风融合为一体而产生了新词,如“小楼昨夜又冬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到后来去了违命候的称号改封陇西公,心情较平静些,在词的表现上由情绪转入深沉,词语较为缓和,如《忆江南》“闲梦远”之类。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我为人君之短但亦即词长处。我亡国的原因有许多,而最根本的在于宋室的强大和统一大势所趋,即令我不沉溺于歌舞美人而专心督战也是挽救不了南唐小朝庭的,性格的懦弱和现实的愚迷,到最后我不得不亡国,穿戴白纱帽受著人世间最难堪的俘虏生活,我曾与故书,此中日月以泪洗面,可以想象我处境的凄苦,从一个享乐的的环境里落入一个求生不能求死不能的环境里,这时我才对政治和人生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感觉到故国和自由的可爱,这就是我的思想转折点,我的词作也因此反映在强烈的爱国基础上,爱国主义并不是一个模型不变的,而是多层次多角度,因为各人的生活遭遇不同,所以爱国的内容和表达的方式自然不同了。
我一生有两个写诗的弟弟,除了写词外我也曾写诗,从现存的诗稿来看,按内容上来分有三类:感时伤世三首《九月九日偶书》、《秋莺》、《渡中江望石城泣下》,悲逝悼亡诗九首《挽词》、《悼词》、《梅花》、《书灵筵手巾》、《书琵琶背》,叹病愁苦三首《病起题山舍壁》、《病中感怀》、《病中书事》这些诗都是在我人生观的一个写照,体悟了哲学思想参破了我执使主体进入无意识无目的无生状态,而超越生死和轮回,把握永恒解脱痛苦,这就是一个诗人的痛苦生死的最后归宿。
987年七夕之夜也就是我四十二岁生日那天,宋太宗使赵建美赐牵机酒于我,正是:“万古到头归一死,醉乡葬地有高原,冷笑秦皇经远略,静怜姬满苦时巡”。
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他风流秀曼有失人君之度矣,在词坛上他却实在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帝王。“一世帝王半世哀,错落王室,整日无因整日风,天运人作数不穷。风流糜烂竟豪奢,朱门红颜,未了清丝斑鬓雪,换得七夕葬高原,歌舞声里乘月去,清风遗得,半生坎坷诗词赋,有待后世传,青草从中碑尚在,一任世人寄评说,且不论他,夫英雄壮志,功过得失如何,而今俱已灰飞烟灭,遥想当年,诸葛周郎,一念天下兴,到头来,一杯黄土掩风流”。
-全文完-
▷ 进入萧煦暄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