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1]!”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2]?”子曰:“暴虎冯河[3],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述而第七》
【简注】
[1]夫(fú):语气词,相当于“吧”。
[2]行三军:指率军出征。古代诸侯国有三军,每军一万二千多人。与:同……一起,偕同。
[3]暴虎:徒手跟老虎搏斗。冯(píng)河:不用工具渡河。冯:同“凭”。
【意译】
孔子对颜渊说:“用我,就行动起来;不用我,就隐居起来,只有我和你能这样吧!”子路说:“如果您率领三军,您愿与谁共事呢?”孔子说:“空手打老虎,徒步涉大河,至死都不后悔的人,我是不与他共事的。我要共事的,一定是那种面临任务小心谨慎、善于谋划并能完成任务的人。”
【理释】
大智之人,无小勇而有大勇,无小谋而有大谋。有勇而无谋者,是小勇,虽能称勇一时,却有时刻败亡的危险。有谋而无勇者,是小谋,虽然胜算一时,却很难担当大事。
智者从道,所以才能有智。大智者从大道,所以才能有大智。大智不是小阴谋、小聪明、小伎俩,也不从技艺、知识、经验的苦心经营中来。大智来自大道。唯因与大道相合,故能开智、开慧,故能洞见更大、更高的时空,看透更深、更广的天地真相。顺天从道,天必开启重重闸门;逆天叛道,天必演饰重重假象。由此,大智之人,因为心窍大开,所以大智;因为肝胆舒张,所以大勇。
智者不动则已,一旦行动,必定勇气十足,谋略十足,应付裕如。虽然如此,他却更加小心、谨慎、戒惧,如履薄冰。何也?探求天道,践行真理,唯恐心态不正,言行有失。
【例述】
有人报告秦王说:“对郑国的罪名已定,死刑在即。不过,罪犯要求在被处死之前,面见大王一次。”秦王说:“带他上来,看他要对我说些什么!”郑国虽然身披刑具,头发、胡须凌乱,身上还散发出发霉的气味,但他面庞清癯,目光坚定,步态从容。相反,秦王在他面前,反倒像是坐在被告席上,忐忑不安。
秦王喝问:“奸细郑国,你承认有罪吗?”“是的,我的确是韩国派来的奸细,”郑国说,“我劝说秦国的君臣修渠,确实为了延缓韩国被吞并的年限。然而,渠成之后,难道不也是秦国的万世之利吗?现在,兴建在关中的偌大工程即将竣工,何不让我将这项水利工程完成呢?”秦王沉吟半晌,轻轻吐出两个字:“照准。”
郑国当场被释放,阶下囚变成总指挥,他不仅救了自己,也救了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他的谋勇,不啻在成功延缓韩国的灭亡日期,也不啻在危急关头可以保全性命,更在将一项间谍工程也做成一件利在千秋万代的工程,且在任何时候都万分清醒、勇毅与灵动。有人轻死,然而一条性命的有无,往往无关大局。只有让个人的生死与广大的群体、紧要的利害联系起来,生命才具有不可估测的份量。
-全文完-
▷ 进入无的散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