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下扬州”,一句很美的诗,一件很美的事。诗是李白写的,事情却是我做的。
前天,4月5日,正是草长莺飞,杂树生花的清明时节。明明预报了是要下雨的,似乎要验证杜牧那“清明时节雨纷纷”的诗意,却是只微微阴了一阵子。当然,这丝毫不能影响我们去扬州踏青游春的决心。
其实,倾心扬州,不仅仅因为李白的那句诗,还有杜牧那首《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真的很想在春风里走一走那满目春色的扬州路,特别是和心爱的人一起,应该是一件很浪漫的事吧。
稍稍收拾行装,上午10:30的样子,就出发了。经过市区的短暂拥挤,将近10:50左右,我们一行就上了沪宁高速。还算顺利,并不见《江南晚报》上说的那样车水马龙,水泄不通。
“奔驰”上了高速路,如同龙归大海,鹰上九天,正是相得益彰。可惜,120码的限速,让人很不自在。不过,借此机会看看两边原野的春色也是不错的。
窗外,杨柳飘烟,樱红如火,引来妻子女儿的阵阵惊叹。特别是明黄似锦的油菜花,一片片铺天盖地,漫向天际,不能不感叹自然的神奇和劳动的美丽。
伴随着任贤齐《桔子香水》、《心太软》强劲的节奏,转扬溧高速,过润扬大桥,不多时候,就抵达扬州北了。从“扬州北”下,百来米的样子就算进入了扬州,而此时才刚刚12点呢。
连接扬溧高速通向瘦西湖的路恰好就叫做扬州路。路面很宽,也很平整,感觉比一般的城市要好很多。两边的建筑整洁美观,不是想象中的破旧模样;通透式的围墙,也有一种园林感,正所谓“隔而未隔,界而未界”的效果。看来,这扬州是在把城市当作大园林在布局和设计的。比之一般的城市,只局限于公园,园林,其视野自然是宽得多了。这也许也是扬州古往今来的一种文化传承吧。
沿扬州路往北,大约四公里,左边就是瘦西湖的西门了。因为停车紧张,我绕了半圈,把车停在了南门边的雅典宾馆外的一棵大榆树下。不由想起岑参的《戏问花门酒家翁》来。“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我倒不需要拿它换酒,只要它能抵我225元的门票就够了。
门外的广场上,熙来攘往,摩肩接踵,尽是慕名来此的游人。吃罢午饭,买票进去,路边一块景区指示牌。整个瘦西湖,其实就像一个大大的“与”字,只是少了上下两横而已。我们入门处,便是最下面的一笔,第一景“长堤春柳”。路的两边,长柳夹道,柳絮纷纷,正如白居易《杨柳枝词》里描绘的:“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春风无限情。”比杨柳稍矮一些的是红色和紫色的樱花,一片烂漫。树间还有莫名的小鸟飞来飞去,欢声笑语。真的是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世界呢。
路的左边是一带小山。紫樱,红桃,绿玉兰,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各色郁金香和一些不知名字的野花绿草,遍地铺展。正是“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缭乱碧罗天”的意境。
路的右手边,便是瘦西湖了。湖里碧水荡漾,春波漫漫。游船往来,悠哉游哉。有的船是一、两人划桨,任意东西;有的船是三、四人踏浪而行,轻盈如飞;有的船是数十人两边对坐,由船尾的艄公掌舵,马达驱动,自然快得很;只有一种船,最为特别,也最为浪漫。它不仅雕刻精美,色彩鲜艳,而且是由一个少妇或者少女摇橹,那应该是画舫了。摇橹的女子,都是身穿白底淡蓝的碎花布衣,给人婉约静柔之感。她们都是侧坐在船头的一把竹木椅子上,一边轻摇橹桨,一边柔柔地给七、八个客人讲解着两岸的景色风物,做足了情调。其实,她们自己也成了游人心中记忆深刻的一景。湖面并不宽,窄处只有数米,宽处也才数十米,一般只有十来米,正应了一个“瘦”字。如果说,杭州的西湖是大家闺秀的话,这里当然是小家碧玉了,不过也正好设计建造得更精致了一些,这却是杭州的西湖不能比拟的啊。
走完“长堤春柳”,过一座小桥,就是“小金山”。门前一副对联很有意思:“绿印苔痕留鹤喙,红留花韵爱莺黄。”里面是扬州国画院的一些作品展览。正对门的是一幅名家作品,取“两个黄鹂鸣翠柳”的意境。我不懂画,没仔细看也不敢妄评。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还是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这二十四桥就在瘦西湖的“熙春台”,也是不能不去的。乘坐机动船,过城楼一般的“莲萼桥”,一排画舫浮在岸边,那里就是廿四桥景区了。
其实,在我的概念里,一直认为“二十四桥”应该就是瘦西湖上的二十四座桥,或者是虚数,言其桥之多;而不应该是一座桥,名字叫做“二十四桥”。可是,上得岸去,并没见二十四座桥,也不见一座叫做“二十四桥”的桥,真是不知何故。只有一座白色石拱桥,陡得夸张,耳听得一位游人说,这座桥有二十四级台阶,因此叫做二十四桥。我不以为然,也懒得去数。
再往里,是一线碑文长廊。都是一些有关扬州的古诗文及其译解,其中郑板桥的“歌吹古扬州”和江泽民的“诗画瘦西湖”题词最为突出。
沿碑廊回返,出门,正是刚来时经过的西门。要到南门,还要步行的,刚好走走扬州路了。靠瘦西湖的一侧是美食长街,只是似乎不甚热闹,可能是还不到时间吧。外侧的小河,两岸杨柳青青,樱红桃艳,依然一派春事纷繁的样子。走在这样的路上,如同走进了诗情画意之中,一手牵着妻子一手牵着女儿,自然是悠闲惬意得很了。
如果说,杭州的西湖是一步一诗的话,这里却是一步一画的,这又是她的独特魅力了。还不到下午五点,驾车离去,我们的心思却留在了诗情画意的扬州了。
2008年4月7日 上海
-全文完-
▷ 进入王先林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