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摆脱启蒙与图存两难处境的中国张长兴

发表于-2008年04月07日 上午11:45评论-1条

摆脱启蒙与图存两难处境的中国

1840年鸦片战争的大炮轰开封闭保守老大帝国的大门。作为“世界中央之国”的赤县神州,不堪大小列强一击。坚炮利甲,西洋科技,终究不寻常。因此,洋务运动崛起。但是,甲午海战、折戟沉沙;八国联军,蹂躏京城,“科学救国”便顿间沉寂。加上戊戌变法失败,中国只能走孙中山领导的通过武装起义来推倒满清王朝的道路。但是,封建幽魂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帝制不在了,张勋复辟,袁世凯称帝,不过是动乱一时的闹剧。共和已成不可逆转,但是,大小军阀如大小皇帝,你争我夺,“城头变幻大王旗”,多党民主政治形同虚设。更为严重的是,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上的每一角落,孔乙己还在,祥林嫂还在,阿q还在,赵大爷还在……即作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基础还十分牢固!

中国,该往何处去?什么才是医治中国顽症的“药”?这,便是具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的核心——宣传科学与民主的思想启蒙,也就是我们说了八十余年“赛先生”与“德先生”!陈独秀之成为陈独秀,胡适之成为胡适,鲁迅之成为鲁迅,郭沫若之成为郭沫若,关键是其张扬了科学与民主大旗,给中国,尤其是思想界、文艺界,换上了崭新的面孔。

但是,以科学与民主的抓对了中国症诀的思想,却来得尴尬,很快陷入“两难”处境——启蒙固然是现代中国的必然。如果千千万万的阿q、祥林嫂、华老栓等国民的“愚弱”不加医治,不搞换脑袋的系统工程,中国便不可能改变,便不能赶快现代文明大潮。鲁迅的《呐喊》与《彷徨》,郭沫若的《女神》其划时代意义,正在于此。但是,科学与民主到底是“虚”体的软件,在中国,恰恰是缺少了硬件的载体——谁来推行科学与民主?北洋军阀,不行;民族资产阶级,也不行(已经中国实践检验)!还有,日本亡我的“二十一条”,西方诸列强的瓜分及随即逼来的霍霍磨刀,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谁来挽澜于既倒?北洋军阀,民族资产阶级,以及一批高喊:“科学”、“民主”的洋文人与洋学生,同样不行!在这关键时候,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马列主义。它宣告,在推翻旧世界,建立新天地的艰巨工程中,马列主义行!因而,很快被中国人民接受。

但是,问题便来了。科学与民主是医中国愚弱的“慢药”——不仅时间长,而且需要和平、安定的环境。救亡,则需猛药——以武装的革命推翻武装的反革命。这便需要更多的统一与集中。而且,在武装斗争的特定“大气候”下,高度统一、集中,乃至更需要指挥的“个人说了算”;这恰恰与两千多年来一以贯之的封建余毒容易相通。斗争越残酷,越逼上深山老林,时间越长,便只能与世界文明——全人类向往的科学与民主越来越远,“德先生”与“赛先生”便更难光临鲁迅曾痛心疾首的国民中间作启蒙。我们不否认革命政权搞了诸如土改、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之类的反封建举措,但总趋势仍是“救亡压倒启蒙”。

如不信,请看铁的史实。遵义会议之前,党中央谁也没有绝对权威:今天陈独秀,没有瞿秋白,后天李立三。只有遵义会议之后,才确立了毛泽东的绝对权威。只有贯彻了毛主[xi]的个人意图,革命才能胜利。因此,“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这,当然是中国现实的准确概括;要不然,为什么会一直唱到今天呢?但,恰恰是这《东方红》,让亿万中国人远离了科学与民主的理性,陷入了鲁迅曾为之深恶痛绝的“愚弱”的误区——我们都是无法解脱苦海的芸芸众生,毛主[xi]是天上下来的救命的神仙,也就是古时候说的“真龙天子”。只有绝对崇拜毛主[xi],只有这颗永恒的“救星”,只有他这样的伟大领袖、伟大导师、伟大统帅、伟大舵手(即“好皇帝”)我们小民才有活路,中国才有出路!正是漫长岁月的中国式的迷误,让中国人越来越远地离开了世界文明,越来越与“德先生”、“赛先生”无缘,让中国人陷入停滞、倒退的误区,给了中国现代化腾飞的沉而又重的、难于举动翅膀。

让我们再来看人们向来评价非常高的延安整风运动。我认为,从战争的角度,从集中与统一的角度,延安整风的成绩是巨大的;否则,解放战争不可能一帆风顺。尽管如此,在时间又过了六十多年之后,我们不能不见到其明显的阴暗面;误伤面极大的“抢救运动”,康生肯定不是总后台。请问,谁给他这把“尚方宝剑”?以后,又是谁说了话,康生才放下屠刀?让我们再来评价一下一代代文化人十分关注的《讲话》。大敌当前,文艺为了打仗,必须为工农兵服务,这当然正确。但这公仅是围绕战争的急功近利方面而言。和平时期怎么办?未见多少明示。工农兵是生活,其他是不是生活?要不要反映?反映了非工农兵的情调与生活,是不是“同志”?“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这分明是宣布,文艺有时候可搞成标语口号,还包括讲“政治”左派,讲“艺术”是右派的潜台词。为什么那“一、二”的标准,不但风行至七十年代末,且至今还有市场呢?至今令人难于理解的是,延安的那批高级领导,应该是群众意识最强,最喜欢接受人民批评,最痛快改正错误的,可是,为什么丁玲的《三八节有感》、《在医院里》等形不了什么气候的小作品,不过是轻轻触及了一下“官员”的“不是”,为什么会遭长达几十年的毁灭性的凄风苦雨的打击呢?对中共政治下的第一篇“反腐倡廉”作品,为何会毁于摇篮中呢?热血青年王实味,来延安简直是“自找死路!他的杂文之类的作品,不外较尖锐地抨击了解放区的一些丑恶现象,其本人惨遭杀身之祸!乃至时光流逝了漫长的四十余年之后,在李维汉等中央“大青天”的干预下,才得以昭雪!岂不呜呼哀哉?在同舟共济、艰苦打江山的时期,当权者尚且如此害怕揭己之短,如此害怕不同声音,党同伐异,其远离科学与民主两可敬的“先生”,不是十分清楚吗?

《讲话》总的精神是对的,至今仍有指导作用。但时代向前发展了,以今日角度审视之,我们不难发现其许多局限。

一、《讲话》强调“反映”,但客观世界进入作家“主体”之后,作家大脑“黑箱”应如何操作?如何体现主体意识?领导者应不应该给作家独立审视、评判生活的权利?作家应不应有个独立的空间?领导者应如何尊重作家这个“主体”?对此,《讲话》往往语焉不详或未作触及。

二、人性与阶级性关系。反复读《讲话》,给人以“人性=阶级性”的印象。而古今中外的大量事实证明,这恰恰犯了以偏概念的错误。人们的各种思想、习俗、嗜好,并不均打上阶级烙印。在你死我活的阶级搏斗中,思想、习俗、嗜好,虽然不少打上阶级烙印。但无论如何不是全部。要不然,我们很难解释封建文人的山水画,屈原、李白、杜甫、曹雪芹等地主、贵族文人的作品,以及资产阶级作家莎士比亚,乃至保守党人的巴尔扎克的著作,能超时空、超民族、超阶级地被人欣赏。如果在和平建设时期,人性与阶级性又是什么关系,阶级性又处于什么位置,《讲话》更未谈及了。

三、《讲话》忌言工农民众落后的一面,这与鲁迅对国民性的概括大相径庭。当然,共[chan*]党领导下的民众与鲁迅写小说时代的民众有显著不同,但是,人们意识中根深帝固的劣根是很难一时间去除的。且看毛泽东这个“农民的儿子”,奋斗终生,到晚年应纯而又纯的崭新面貌了吧?结果,落后农民的意识,封建意识(包括家长作风),还是十分严重,酿成了从反右、反右倾,直至毁灭文化的“文化大革命”的大悲剧!到了今天,还有千千万万人在愚昧地崇拜李洪志的“法**”,这,还不发人深省吗?“严惩的问题是教育农民。”这话对,但还应加上:“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出身的干部!”而我们中国,是农耕社会主主体的,农耕意识、小生产者意识,往往占主导地位;而我们,都是“农民的儿子”!这往往与现代工业社会化大生产意识格格不入,与世界文明有天然的鸿沟。这是我们要正视与抨击的。

四、《讲话》政治谈得多,艺术规律谈得少。五、对五四以来的新文学现状,问题谈得多(这当然必要),但对成绩的肯定尚欠全面、深刻,尤其对鲁迅以外的许多革命文艺家缺乏评价……

总之,延安整风(包括《讲话》),主体正确,但问题还是不少,且流毒深远。它在为新中国成立作出巨大贡献同时,也给新中国成立后留下了左的祸根。本来,解放后的安定的中国,应该很好地请回德、赛两先生,在两个文明建设中与其水涨船高。但是,愈演愈烈的“斗争”中止了五四的启蒙,中国又濒临崩溃边沿。幸好,粉碎“四人帮”,亿万国民强烈让邓小平同志复出,树起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理论大旗,才又重新张扬了科学与民主,对封建主义进行了一次大扫荡,“科学的春天到了”!然而,又几经反复……

近年来,不断有人问:“为了中国富强,不致被开除球籍,不是总强调‘稳定压倒一切’吗?既然如此,不会重蹈五四时‘救亡压倒启蒙’的覆辙吗?”我,一介乡村教书匠水平低,亦来抛砖引玉,不揣浅陋。答曰:“绝不会!历史的表相有相似,但不会简单重复,只要中国不回到封闭状态,五四精神便能张扬。你看,改革开放是国策,邓小平讲的不改革开放死路一条的结论,哪个狂人敢否定?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主流,这不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现实,而且还被邓小平同志一再重申,并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谁还敢搞‘反帝反修为主’。‘××亡我之心不死’,要大家‘深挖洞’勒紧裤腰带‘支援世上三分之二的被压迫人民’,谁便是独夫民贼!邓小平同志的中国初级阶段的理论,是防左的基石,谁也不敢打肿脸充胖子了。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加入世贸(wto)的决定性的成功,中国便乘上了奔向当代世界文明的列车!而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的改变,现代文明不可阻挡的涌进,其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不变也得变!尽管中国的科学、民主、法治状况还有诸多令人不满意之处,不少地方还令人痛心疾首,但是,我们不能不注目如下现状——与二十年前相比,的确是变化巨大,气氛无论如何宽松得多;科教兴国已是国策,既然是国策,谁要否定便几乎不可能;我们还应注意到朱鎔基前总理、胡锦涛总书记、温总理等中国领导人在公开场合多次讲明中国有两千多年来的封建统治及文盲多的国情,且依法治国亦列入宪法。这,便说明五四科学与民主的大旗高扬启蒙精神没有中断。中国,正拼尽全力摆脱图存与启蒙两难处境的怪圈,未来的中国,应该是乐观的!“

“好啊!听你说来,中国还是有希望。”听了我观点的朋友无不兴奋。

“应该说是大有希望!坚冰已经打破,航道已经开通。不过,任何胜利的得来都不是轻易的,还要靠我们‘甘洒热血写春秋!”我这个“书呆子”,又热血沸腾了……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张长兴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季锋 | 荐/季锋推荐:
☆ 编辑点评 ☆
季锋点评:

对历史的走势把握很准,见解也很独特。
期待更多首发文:)

文章评论共[1]个
蜗、蜗、蜗牛-评论

怎么都没有人写最近闹的沸沸扬扬的《南都》时间的时政啊?at:2008年04月11日 下午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