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写给网络诗坛的一份悼词一行云

发表于-2008年04月05日 上午10:35评论-0条

浏览了一些网络诗歌及其评论后有如下感慨;

一· 读者的缺席

一些作者长期以来漠视读者的存在.当自己的诗歌发表以后面对读者的评论不能以平常心对待.喜欢赞美之词,读者稍有异议便口诛笔伐或冷嘲热讽.对于这一毛病,我个人认为是许多作者没有搞清楚自己在作品面前的位置·一篇作品一旦发表后,它不属于作者一个人.同时作品发表以后这篇作品并没有完成.一篇作品需要读者的存在不是需要读者去叫好或者批评.它需要读者对这一篇并没有完成的作品进行再创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读者与作者在作品的拥有权上是平等的.那么一位清醒的作者就不会因为读者对于作品的误读而恼火.因为正是有了读者对于作品的误读,才使得作品的意义更加完备,作品的内涵与外延都得到了扩展.同时作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一定要明白,一篇作品作为一个独立的文本它不是自足的,其中必然会有大量的空白.这些所留的空白就需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应用自己的阅历或知识储备去对它进行"完形".一篇作品同时又是具有自己的文本结构的,当它"召唤结构"与读者想从文本中所获得的东西这一"期待视野"发生重合时,"共鸣"便产生了.所以你所赞扬的作品是你所期待的,而你所批评的作品是你的期待视野范围之外的,也许你之恶可能正是别人之所好.一个理智的读者对于作品进行阅读过程中应该尊重作者,同时应该尊重自己的权利,这个权利是指对作品的解释权,一个总在问作者"你的作品想表达什么"的读者是愚蠢的,这样的读者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人".一个总再说"作者表达了·····"的读者是可悲的,这样的读者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人".在主语缺失的季节里,希望每个读者能做作品的主人·

二·编辑的不足

作为编辑怎么去评价一篇诗歌.我个人觉得首先编辑必需加强自己的理论修养·评诗的难度远远大于写诗.很难想象一个对于哲学,史学,美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没有涉及的编辑会给作品一个具有深度的评论与解读.我们试举一例: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诗歌起笔是从历时性的时间之维的角度入手,揭示着个人存在的荒缪性,因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存在是说个人的存在成为了一次性的消费品,如果是这样那么当下的我如何确定自己存在·没有古人那么"我从哪里来",没有来者"我的生命又将延续到哪里去"·当下的"我"的身份变的模糊不清,在时间的坐标中"我"无法确定"我是谁" 简单的两句诗 揭示出了古希腊哲学三个永恒的命题.

举这个例子只是为说明编辑在评论诗歌时不能只依据个人的感觉与喜好·编辑必须把自己和一般读者区分开.在理论修养上必须扎实.一个好的作者不一定是好的编辑.写作品和下评论是两个有一定联系但本质不同的领域.我不怀疑有的编辑能写出优秀的作品,但能写不一定能评.

有一部分编辑在评论时采用一些大话空话套话来糊弄作者,很不应该,甚至把同一份评论不改一词的用到不同的作品中去.首先在态度上很不认真.长此以往让作者寒心.同时编辑应该公正无私但不能从心理上认为自己是编辑那么自己就高人一等,始终要认识到网络是一个交流的平台·不是"一言堂".

以上是个人在阅读过程中的一己之见,不到之处望批评指正.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一行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一把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