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写下这个题目,我压根儿没有过对这一题材的较有逻辑能力的思索。毕竟我还年轻,总究是和“壮士暮年”搭不上边的。但终是写了,并且思潮也跟着来了。也许心里早已有过对这一话题的审度和测悟吧。
壮士暮年,不免悲凉。前些时在陆河那边,曾为一张破败的靠背椅感叹。当时它正孤零零地倚在一棵树旁,边上不远即是公交车的站牌。车未到,等的人却是很多。那靠背椅成了几个小孩子投掷石块的靶儿。不知是谁开的口:“看那张背椅,暮年了,歇脚了。”我微一愣怔,心想不错呀,一歇歇到路边上。一个青年人大声说:“破败败地倚在这里,有碍观瞻,也不知清洁工是怎么做活的,何不一扔扔到垃圾车上。”一位脸布皱纹的老者颤微微走出来,抚摩着它,闷声不响。感叹也许在心里吧,我懂得。他的微微战抖的身形和脸部轮廓所代表的一片心情,我亦懂得。我无言。
是的,无言。他也许是不经意地感触,与那把椅子无关。也许有关。最后公交车过来了,我们上了车,车又开走了,他犹立那里。我的心境竟被感染起来,猜想着他必定有个家,有个不太温馨的家,致使其对晚年境遇不乐观;他曾经闯荡过,成功过,拥有过,今已老矣,往事不再;退一步讲,即便他是悠游自在之人,似这般触叹也不会是无由的吧?其实凡人何曾脱俗,暮年时更多沧桑回味。感慨永远显得深沉而凄迷。
但也有例外的,只是不多。便是我眼见的,也有老当益壮、人老心不老的。那是在公园,大抵是一年前的事了,那时我赋闲在家,每天均会晨跑,一对老年夫妇身影,约有六十岁擦边儿年纪,总于每个清晨进驻我的中枢神经。他们恩爱自在,充满活力,时有小跑,时有做操,时而又携手漫步,闲话家常。一对恩爱的年轻夫妻也不过如此了。这是我的想法。我羡慕他们,更于心底深深祝福。为一些我们不认识的、但确实值得我们崇敬的人祝福吧,本也是一种享受。更多时候,我更愿意他们是一对孩童,毕竟在他们内心深处,虽不乏深沉,然那童真、情挚,对人生的向往、乐观感,想必是存在的。在他们那里,你绝对找不出“老”这个字眼。
有次我跟他们攀谈,我问:“你们为何活得这般好?”男的指指斑斑白发,说道:“毕竟是老了。”说这话时他还不忘扯出一抹爽朗笑意,怎么看也不似个老人,更不与“老态龙钟”沾边儿。我笑笑:“如今,年轻人却想染白头发呢。”他也笑,他老伴儿道:“那不好,年纪轻轻的就学老,样不溜丢的,容易伤风坠落哪。”于是我们的话题就暂时定格在青少年的心态问题上。他们脸上一片诚稚。人都说,人愈老愈回到孩童,这话儿不假。
老人谈起了他的壮年,原来曾经是个企业老板,现在事业大半交与儿辈打理,乐得清闲。在物质横流、人的思想极易凋零的当代,镇日里念着利益盈亏、极易被时代潮流影响的经商者,能拥有如此心境,委实可贵。我由衷地赞佩。他老伴儿笑说:“我们也吵过呀,为一些细碎事儿譬比管教孩子啦,孝敬老人啦,柴米油盐啦,意见和方式儿不谐了,就吵,还凶过呢。”他就笑骂着:“你看看你,抖出丑事来啦。”顿了顿,马上又说:“风风雨雨地走过来了,也好,有温馨和回味,也有着哲思。年轻人,你可能不太明白。”我对事物是经常有一些感触的,虽然年轻历微,不见得十分深刻。于是答:“我也算是怀有一些沧桑的,懂得一些吧。”“青年人太早有沧桑感不好,人嘛,只要做到人老心不老,就行了,若是年轻心老,却是快乐不起来的。”让我惊奇的是,他如此一位平凡老者,说出如此简单而复杂,又具有理性的话来,其本身对生活若是没有一层执著的感知和热爱,是能的吗?
“儿女待我们很好,家庭也幸福着,心呢,可也很好着,年轻着。”这是老人家回答我第一个问题时的说话。我把它留在这里,是有必要的。人生一世,保有一颗不老的、青绿且乐观的心,至关重要。
如何备一份好心情,端看您的心境对年龄和世事的看法和感受了。
二
说到年龄问题,忍不住想起阿根廷旧时某一小部族的一个族规,说来不免心起涟漪。当今人口老龄化步伐日剧,我们尚且懂得敬老尊贤,换在旧时,似乎更应如此。其实并非全是这样,好在我们中国人的文化底蕴和贤孝心是比较浓厚的。在阿根廷那一部族,由于彼时地处偏僻,生产落后,平民百姓生活贫困,大凡生有重病之老者,根本无钱外出疗医,又不忍眼见亲人受苦,于是乎,均无可避免地要被孩儿背着放到山里,进献狼口。族规严若神明,谁也违抗不得。
有一青年,背着重病的母羊上山途中,其母每到一个路弯口,均叫儿子停下步子来,自己蹒跚着折下一段树枝,做起路标来。儿子忍不住了,问:“娘,您这是做什么?”做母亲的回答:“孩子,山上途径众多,曲折难辨,娘做个记号,你回来好走呀。”说得无怨无悔,母爱溢然。青年人感动了,硬下心来,含着泪把母亲重又背回村里。他当然受到了族规的严厉惩罚。“罚得无悔,”他说,“我爱我的母亲,母亲爱我。”酋长亦已无奈。
人是有良性的。有第一人刷翻历史,就有第二人尾随,历史总是在这种情况之下被改变了的。到上世纪中叶,那种族规,基本上灭绝了。一位知名学者在论述到这件事时,说这是社会进步的结果,其实他是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爱”。爱心与孝心,都存在绝大的爱的力量。要不然在那种古老族规之下,那青年纵然坚强,恐怕亦难有勇气背抗,倒是踟蹰不前之成分居多了。
你看,谈着谈着,差点儿跑题了。其实话说回来,这似乎是必要的,无非是为了证实一下亲子亲和力和爱的感染力之确实存在。毕竟在现今社会,太需要“爱”了,太需要“孝心”了!
数月前我还在家乡的时候,邻家婆婆常常来家串门诉苦。诉说媳妇如何如何不孝,儿子如何如何向着妻子。我涩然,更为她的境遇不平:一日三餐,待饭桌上散筷了,方盛饭就着剩菜吃,末了,还需包揽洗刷之事;老人一年四季口袋干瘪,儿子做得来,本想塞个八儿十块钱的,被妻子拿眼一瞪,又蔫然了;儿媳看不惯老人家,便常骂,好吃的藏,家务活及孩子留给老人料理……一个照顾不周,老人便倒足霉运矣,那尖舌妇嘴里是吐不出象牙来的。不过,老人对儿子倒是无多苛责的,总说以前不会这样的,不会这样的,他可还是个好孩子。我心想,不孝媳妇从儿起,太宠溺了,便会将妻子拉向无知和蛮横,这不怪他,还怪谁来?
据说汉朝开国功臣之一的韩信,曾有过葬母立风水之事。这是老一辈说的,显见得是传说,戏台上亦有之。韩信年少时,有次路过一处山口,与放羊孩子攀谈——那是块怪地,每到午后四云聚拢,山中开一裂谷,风萧嘶然,约有炷香功夫,裂口合拢,四下重趋宁静。昼昼如此。韩信精通风水地理之术,闻言大喜,暗惊寻得一风水绝地:若于炷香之内,葬人于谷中,其后人必能发迹。只是非得生葬活人不可。韩信犯难了,然思前想后,终于巧言骗诱母亲,说去游山玩水。其母欢喜,却不想儿子用心:早已计算天时地利,只等抛自己进驻风水绝地。可怜一声嗟叹未出就已身死了!韩信后来果然飞黄腾达,手握兵权,驰骋疆土,成为开国大将。只是其暮年并不好过。有人说这是报应。这终归是传说,但类似做法,令人齿冷,实不足以效之!
人之暮年,烛干丝尽,辉煌往事,过则不来。为人子女,切不可对生身父母嗤之以鼻,应多点“爱心”和“孝心”,那么你的人生才会更显得美丽与和谐。且不多谈。朋友,读过朱自清的《背影》么?若是未读,不妨读读;若是读了,亦该多读几遍,以你的身心去体会一下父亲背影下的深情吧。那时你的爱心和孝心许会膨发!
笔下有余成员:一帘幽韵、殇情娃娃、西伯利亚骑士。
-全文完-
▷ 进入一帘幽韵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