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父亲的70岁生日,我早上醒来就拨通了娘家电话。一接通就听到了父亲欢快的声音,他用充满了愉悦和激动的话语做了简短的心情述说。“我今天很高兴,年龄上我突破了你外公、外婆、爷爷奶奶都没有越过的70岁的坎·这得感谢父母给了我一个健康的身体,感谢你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和一路陪伴,还要感谢四个儿女的满满孝心,另外更要感谢政府和这个时代给了我一个幸福安稳的环境。我想再活10年,把自己丰富多彩的经历和感受都写出来......”
父亲是一名在教育岗位上奋战了40多个春秋的中学语文教师。每次听他的话就像是接受一次淳淳的教诲和精神上的补给。他对生活和工作充满了热情,对人和事都能以一颗赤诚的感恩之心来对待。我心情低落的时候,总是给他打电话,听听他的声音,我都能转换心情。
父亲的经历可以写成一本厚重的历史,他吃的苦受过的磨难是我们这一代人无法轻松面对和承受的。但他总是以感恩的心情接受一切,新旧政府的交替、父母的早逝、成份不好受到的牵连、工作上的不公平待遇等等,这些在他眼里都是一路伴随自己走向理想的高山流水。因为他始终坚信“人正不怕影斜”,“好人总有好报。”生活对他的考验在他看来都是需要感激的命运的馈赠。
他深深感激的共[chan*]党,让他在十岁时失去了父亲还得到了一顶沉重的地主帽子。但他记住的是党让他以孤儿的身份靠助学金、奖学金完成了高中学业,离开农村,参加了艰难的铁路修筑工作。后来又辗转由城市回到了农村,从无偿给夜校上课到民办教师,在不计较待遇的情况下一直兢兢业业的工作。后来反而因为工作出色被领导故意不给予转正(怕他转正后被调离),让父亲在四十岁出头的时候还去和年轻人竞争早期严格的函授学习。三年艰辛的函授学习没有让父亲退缩半步,反倒是许多年轻人半途而废了。拿着红红的专科文凭证书,他热泪盈眶,年轻时候的大学梦终于实现了。他和母亲的户口又才重新回到非农的行列。
在他的教学生涯里,对教学改革的不倦追求成了他事业的重心。桃李遍天下一点也不夸张,成堆的各种奖状和荣誉证书是他艰辛付出的记录和见证。他性情正直,从不趋炎附势,在看不惯的人和事情面前总是有感而发,不平则鸣,为帮弱者或争取大多数人的利益经常得罪领导和仗势欺人者。这可能也是他在官场上没法心安理得的原因,做了几年教导主任,就自愿退出行政工作,这种举动让当时的许多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总是做最实在、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单纯的教学、作文教改以及写作一直是他热衷的事情。培养优秀人才,让山里的孩子走出去是他教学的动力。许多农民的孩子们因为他的出色教导跳出了农门。他却一直没有离开那个偏僻的小镇,,常常为那里农民的真诚热情而感动,不舍得离开那块实现追求和理想的热土。他也深深感动了那里的几代人。
他感激我母亲是理所应当的。在身边一直默默付出的母亲是个很坚强的女性,她也是个有理想有学识的人。为了父亲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和前途,跟随父亲在农村劳碌了大半辈子,父亲和家就是她生活的全部,可以说父亲的所有的成就都有母亲一半的心血。
父亲要感激儿女那是难以合情合理了。相反的是我们满怀着对他的感激和崇敬。在艰难的岁月里,努力让我们的身心健康的成长本身就是不容易的事情,那时的父亲就是一个干瘦如柴的形象,吃变了味的剩菜剩饭是常事。那个瘦长的脖子和突出的脊骨是对他最深刻的儿时记忆。在重男轻女的传统里,他顶着别人的讥讽把两个女儿培养成了大学生,创造了当时当地的奇迹。四个子女也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对家庭和事业的经营都做到了尽心尽力、踏踏实实。我们几姊妹目前自给自足的生活离不开父母的教导,他们在精神上一直鼓励着我们走过一道道坎。也许他感激的是我们给了他生活的压力,也让他产生了动力。我也为人父母了,深深地了解父亲的感受,子女的安稳和出息也是值得他倍感欣慰的事情。在这方面我们做子女的都还要继续努力,这才算是不辜负父亲对我们的期望。
我在父亲面前常常只会用耳去倾听,用眼去观察,用心来学习。我喜欢在他面前流露儿时的矫情,因为我知道,在他的眼里我始终是个孩子,也是个需要不断进步的学生。
的确,我还需要学习呀。在岁月如歌的长河里,生命的乐章奏出的不只是愉快激昂的跳跃音符,而是以低沉忧伤为主调。既然我们都只有一个人生,那就要演奏出属于自己最精彩的乐章来,哪怕是磨难我们都要懂得乐观地看待和把握。感恩之心常伴我心,这就是父亲对我们的最好指引和教诲。
本文已被编辑[文清]于2008-4-2 16:37:51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一泓清水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