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当代文学作品缺乏鸟叫声”?房照020

发表于-2008年04月01日 凌晨0:02评论-2条

--------答谢有顺老师兼论现时网络散文写手精神的故乡回归

作者:房照susuxl@21cn·com

今天在中国作家网上,有幸读到了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谢有顺老师的一篇文章,《警惕抛弃故乡式写作》(http://www·chinawriter·com·cn/xw/whxw/81_120541·htm)。第一印象是,在这个浮华的都市里,还有如此因文学而起的纯粹而清醒的声音,着实叫人欣喜。第二个感觉就是,谢老前辈在看到某些现象的同时,也着实忽略了另一种真实的存在!事实上现在中国网络写手中,正有一批年轻写手一直以严肃的态度在关注故乡、描写故乡,关注乡村,描写乡村!杨献平、欧阳杏蓬、嘎玛丹增、余继聪、李兆庆、宋长征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杨献平是成名散文家,活跃于网络,其《内心的旅程》、《像树一样忧伤》、《河西行旅》等散文,都给读者一种原始的美。他所倡导的“原生态”散文,在散文圈里也引起了较大反响,并且推出了《原生态散文13家》,其“乡村体验”系列以白描的手法,真实深刻的自身体验,不动声色的叙述,说出了乡村农民来自环境、政府和自身的制约与压榨,展现了当下贫穷乡村尤其是北方农村广大农民的生存境况;而在其“家族的叶子”系列中,通过自己家族人物命运的摹写和思考,反映了当代中国农民充满厄难而又无可奈何的生存状态。杨献平先生纸媒网媒兼顾,诗歌散文兼顾,并且对原生态散文有较详细的论述,所以,这里不作很详细的探讨。但他的“故乡式”写作,有目共睹。

值得一提的是欧阳杏蓬,2003年出版散文集《以孤独的名义》(年敦煌文艺出版社),沉寂了五年,今年他在各网络论坛上,众多描写故乡的文章喷涌而出。笔者获悉,他将出版一本与故乡有关的散文集《湘里湘南》。笔者有幸先睹其书稿,欧阳杏蓬笔下的《湘里湘南》,风光旖旎,景色秀丽,一草一木一风情,一山一水一世界,他把诗意与朴素的语言结合在一起,表达了自己对湘南大地的深切眷恋和无限情义。在他的眼里,一湾清流,一束桃花,一段土路,一粒飞鸟,一句乡音,一个故人,都成了寄予思乡之情的最好依附。在《橙子树》中,“橙子树的花像小小的灯笼,白润润的,质感如玉,香如栀子,蕊如金丝,落在了地上,其色不褪。在浓浓密密的大叶子间,花密密匝匝的开着,而蜜蜂是一窝一窝来,嗡嗡嗡的响着。阳光落在树光上,花香蒸发出来,在田间就可以感受到蜜香蜜香的味儿。”“田野里,油菜花刚含了一粒粉黄,紫云英连到了暮云里,而河里的水响,打开了一本乐章,让这片美丽又寂静的土地,在云卷云舒里,一片安详。”

“满眼绿色时,麦子黄了。春天就像水一样,又滑过了一次湘南。”“又过了很久很久,湘南的春天像酒一样,在心头越陈越香。”(《春记忆》)“池里的鲤鱼早已不见,而一堆蓬草却日渐茂盛,不管往事苍凉,只争华年。”“湘南虽不敢说人杰地灵,但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一寺一庙,心怀善意……,佛就在这里布下了善根,结成了一个善果,令这里吉祥安宁。散于无形的黄水寺,如水,浸润着我的生命。”(《生命里的黄水寺》)“在你的理念里,你还是要回去,要去园一个梦,让母亲干瘪的身子,得到亲情、繁华和热心的滋润。你还要埋进那土里,守在那里,生生死死,都在那里轮回,不让故乡荒芜。”(《我怀念里的乡村如一只干瘪的ru*房》)在《湘南春如画》一文中,欧阳杏蓬写道:“走出碎石路的巷子,放眼一看,可以看到田野的绿,油菜花的黄,和雨里静立的桃,披了一身粉白嫣红,等待着知心的伴,蝴蝶或蜜蜂或春风,来解她的心语。它是湘南地里最温软的魂,让所有相遇的目光都温柔起来,让所有沉重的心思都轻盈起来,让所有的春梦,都瑰丽起来。”把人、景、魂都写活了。

欧阳杏蓬的散文,在表达自己对家乡无限风光热爱的同时(如《雪落在湘南》),更多的表现了对乡村发展和现实的反思(如《老房子》),有的还很好地表现了现在农村的变化和伦理的冲突(如《秋秋》)。这种描写作者人在千里万里之外仍然惦记故乡山水与人文,寄情故里的作品,在这忙碌而浮躁的时代里,尤其显得耐人寻味和朴实厚重!如果关心“故乡式“写作的老师读到他们的文章,我相信谢有顺老师将不再忧虑,叶兆言、阎连科、雷平阳等前辈,也会看到一些希望。欧阳杏蓬除了散文之外,新近的几篇网络小说《东柑尾人事》、《湾子里的男人女人》和《土医生》,都描写了乡村人事,也给人耳目一新的认识。

嘎玛丹增跟欧阳杏蓬一样,活跃在各网络文学论坛,他的文笔冷静细腻,喜欢用哲理类思考来行文,并且喜欢用行走的方式表达对故土的眷恋和热爱。“一个人的行走,一个人的旅途。恢宏旷达的大凉山以雄性的挺拔和深远的宁静留在我生命的深处,逐渐成为我命运里最神圣最纯美的一个童话”。面对生命和生活,他思考“是的,岁月已经在我们的额角苍茫,正沿着一条条皱纹走向死亡的永恒。我想在昏愚之前非常明白地告诉太阳,在燃烧中消失是一滴水的最高境界。那就让我的快乐和忧伤在泸沽湖的胸膛蜡烛般燃烧,直到我的心跳凝固成大理石上镌刻的碑文。”(杨远宏《嘎玛丹增:停在泸沽湖底的一面心境》)嘎玛丹增的写作,是对故乡家园的一种感性与理性的双重回归。

河南的李兆庆在写作乡村某些方面的尝试,与欧阳杏蓬有异曲同工之妙。欧阳杏蓬是散点照射湘南乡村,感性与理性揉和,以温婉的叙述和超强的文字驾驭能力,给了我们一个立体的湘南乡村;李兆庆以村庄为出发点,紧紧的围绕着村庄,一发不可收拾。《村庄的坟墓》、《村庄的春联》、《村庄的香椿树》、《村庄里写满标语的古墙》,十多篇文章,标题都直接奔“村庄”而来,给人一种目不暇接的气势。“村庄总是与树木依偎而居,我的生长也与村庄里的树苗一起茁壮。所以,骨子里今生与树木血脉相牵、灵魂皈依。”(《村庄的香椿树》)他的文章,通过乡村的物事,反思乡村的过去、现状,也不忘记表达对将来的期待。“幼小时,就思考河流该是村庄的眼睛,还是村庄难以愈合的伤口?一条河流脱离黄河后在它命定的版图上到底能行走多远?”(《村庄的河流》)“闸门虽小,虽普通,但身边有着天景、地景和人景。”(《村庄的闸门》)他从村庄的各个“零部件”,抓住闪光点,来进行叙述和抒情,在他的文字里,可以感觉到一个质感的河南乡村。

网络散文作家因为网络的隐蔽性,还在传统纸媒的背后,见不到阳光,所以,一般的文学评论家和学者,很少去注视活跃在网上的那一帮“70后”、“80后”年青写手。我所在这里列举的网络写手,只是其中的代表,相对于网络,也仅仅是沧海一粟。网络文学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刚刚在福州闭幕的中国作家协会七届三次全委会上,“充分认识新的生活形态和文学传播手段给作协工作带来的新课题,重视和关心青年作家和网络作家”被列入作协2008年的工作要点。中国作协副主[xi]陈建功表示,将采取适当方式吸收网络作家参加作协。我们有理由相信,这股新生的强劲的写作力量,经过挖掘、规划、淘洗和提升后,中国的文坛,不仅不缺谢有顺先生期望的“鸟叫声“,还又有更广阔的视野,给读者带来更新鲜的更有时代气息和生命力旺盛的散文读本。

2008-3-31匆匆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房照020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冰止乙醚点评:

网络文学的繁盛,也给精品文学提高更广阔的空间。文章旁征博引,事例生动可信。语言扎实,思想厚重。

文章评论共[2]个
山野文選-评论

官方的文艺机构历来把他们自己抬得高高在上,以一种俯瞰的地位来看待日渐蒸腾日上的网络文学。就像一个大国的国王对着他自己的文武百官说:周边的那些蛮邑之族若是没有利用的价值,我们就对其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任其灭亡。如果因为势力越来越强有可能会危害到我们的泱泱之邦的话,那么,就争取把他们的领土并入到我们的管辖范围之内,让他们都归为我的臣民。at:2008年04月02日 上午11:59

山野文選-评论

什么时候人们才能有勇气的对着这个一向自以为是的官方大声说一句:没事一边呆着去吧,咱们井水不犯河水各干各的事儿!at:2008年04月02日 中午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