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智者三乐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1],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2],乐宴乐,损矣。”
——《季氏第十六》
【简注】
[1]乐节礼乐:首字乐(lè)用为意动,“以……为乐”。后面五句之“乐”,均同此。
[2]佚:放荡。
【意译】
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也有三种。以行动得到礼乐的规范和调整为乐,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为乐,以有很多德才兼备的朋友为乐,便有益了。以位尊自恣为乐,以放荡游乐为乐,以宴饮荒淫为乐,便有害了。
【理释】
智者多乐,少忧。乐在道中,与天地沟通,与万物和谐,与往圣先贤话真性,乐不可支。忧在天下与自身,天下道德沦丧、众生愚迷,自身有所懈怠、未得精进。
乐在尘世,则以行合天道、言利他人、广受教益为乐。符合礼乐的规定,也就符合天道的要义。称道别人的长处,也就能催人上进、减少嫌怨。多有德才兼备的朋友,也就能多受启迪、多闻真谛。智者乐此,绝非表象之乐,而是实质之乐。实质在于他的心性越来越高、悟会越来越深、洞见越来越明,他和天道及更高时空的距离就越来越近。
愚者相反。乐在位高权重、恣肆无度,他必早晚跌落,自毁性命。乐在声色犬马、放荡不羁,他必形同犬马、本我失尽。乐在大吃特吃、大喝特喝,他必身心畸变、志气颓丧。
【例述】
鲁国想让乐正子管理国政,孟子听到消息后高兴得难以入睡。弟子公孙丑问:“乐正子很坚强吗?”孟子说:“不。”公孙丑又问:“很聪明、有智谋吗?”孟子说:“不。”“那么是见多识广吗?”“不。”“那又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乐正子的特点是愿意听取善言。愿意听取善言,也就能听有利于治国的意见,用它来治理天下都足够了,何况是治理鲁国呢?如果喜欢听取善言,四海之内的人将不远千里而来以善言相告。否则,士人止于千里之外,那么喜欢当面奉承进谗言的人就会来了。与阿谀奉承的人在一起,要治理好国家能办到吗?”
孟子之乐,即为智者之乐。乐道别人的长处,乐见国家被很好地治理,乐见诚善的品性与风气在更大范围内传扬。乐正子乐听善言,同样是智者之乐。人能听善言、说善言,并靠善言来治理国家,是大善。大善与天道相合,大善使许多人的本性复苏,使人类的道德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也为上天所乐见。
-全文完-
▷ 进入无的散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