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中国原始诗歌起源的探讨新说理闻

发表于-2008年03月29日 凌晨1:07评论-2条

透过文字循声源——诗歌漫谈(1)

(一)

kieking网友在《关于中国原始诗歌的起源问题》中,对原始诗歌的起源问题,以名师杨胜利教授举例古诗及分析,提出了“起源于游戏”的论点,去质疑《中国古代文学》“起源于劳动”的观点。 

kq_811103网友随后,也对上例诗歌的劳动性和游戏性进行比较,认为劳动“才是原始人类最主要的目标”,进而认为是“劳动说的代表”。 

我在随后认为以上观点似有不妥,便跟贴:好像应该是生养孩子吧?最原始的应该是母亲生产时的阵痛呻吟和婴孩出生时的应激啼哭,随后是母亲哄养孩子时的安眠调。 

(二)

我和网友产生如上分歧,我认为主要是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所致;两种分歧的焦点,就是诗歌起源的“文字说”和“语音说”。 

虽然文字和语音都是纪录语言的符号,但是语音伴随着语言而先于文字产生,文字也随后是纪录语音的符号。 

因为语言是人类产生原始文明的重要标志,语言文明的诗意也必然随之发轫;所以诗歌的原始起源也孕育在语言当中,伴随着语言而生的语音也必然首当其冲。 

因此,把文字的起源当作诗歌的起源,或者以文字为标的去研究或欣赏诗歌,有时会陷入不明就里或以偏概全的困惑之中。 

(三)

既然如此,我们在中国原始诗歌的起源问题上,就应该透过文字符号去追寻语言本质,循声溯源在原始语音当中去寻找,而不是半途而废止步于文字的门槛。 

我还注意到,有的字典类工具书,把诗歌解释为“是一种……文字”,这也许是在诗歌的研究和欣赏上,产生一些误导的原因吧? 

诗歌、诗歌——毕竟有个“歌”字吗!无论后起之秀的文字如何发达显赫,但它毕竟是有声音的,其原生态更是语音的。

陋见仅供参考,还望不吝赐教……

-----------------------------------------------

绝不是妇女节的巧合:女人地位确实很重要!

——透过文字循声源(诗歌漫谈2) 

多谢楼主赏光赐教! 

(一)

无论是语音还是文字,我觉得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或许会有不同的结论,或者是划分标准。 

如果我们设想通过各种“载体”,去追寻中国诗歌的起源,那么你说的“劳动说”、“娱乐说”,是指向人类的活动种类吧? 

我是就此质疑人类的活动,不仅限于以上两种吧?如此诗歌起源也不见得就局限于劳动或娱乐? 

(二)

我提出“最原始的应该是婴孩出生时的啼哭,随后是母亲哄孩子时安眠调。”除去婴孩啼哭的“最”,主要是强调母亲安眠调,就是说人类的生育活动,也可能是原始诗歌起源的一种。

当然人类活动多种多样,诗歌起源也不见得局限于上述几类范围,也许这是个难解之迷,甚至不可能破解了。 

(三)

我强调母亲们的生育活动,除了人类繁殖活动在原始社会的重要性,还有个重要原因:原始社会的早期基本上是母系为主,女人们的地位及活动,可能要比男人们的狩猎类型的劳动/游戏/娱乐等活动,只能更加显得重要、但决不至于次要吧? 

就是说,原始社会产生了原始的文明及其诗歌,其社会主角母亲们及其活动,不应该被忽略。 

以上陋见仅供参考,还望不吝赐教……

------------------------------------------------

母爱情志萌诗歌——诗歌漫谈(4)

我在前面的“诗歌漫谈”1、2中指出,就中国原始诗歌起源的问题,在质疑流行的几种说法之际,根据原始诗歌产生于文字之前,即混沌于原始的舞蹈和音乐之中发轫;同时推测原始诗歌产生于当时社会的主角,即母亲们最重要的生育活动当中。 

对于我的以上推测,现拟从以下3个方面加以说明:

1·母亲们是社会活动的主力和首领。

据考古和历史的学问研究显示,组成中华民族的诸多原始部落氏族,大都经历了母系社会时期。当时社会主要生产方式是采集食物及提供食品,主要生活方式是群婚制即知母不知父,女性操劳把持而成为社会活动的主力,母亲们子嗣成群继而担任部落氏族的首领,也是适应生存和发展法则的必然大势。 

这些反映在我们的文学传统上,有女娲炼石补天、杀龙救地、积灰止水、抟土造人等,还有王母娘娘掌控着人类生死、刑法惩罚、瘟疫起止、音律歌舞等,以上传说在中国已是家喻户晓恕不赘述。

现代居住在泸沽湖畔的纳西族摩梭人,有着母系社会活化石的形象称谓,基本上印证了上述说法。她们虽然只有32个图画符号体系,还称不上真正的文字;但是其历代口口传唱的诗歌仍然丰富多彩,有人类创世的叙事长诗《搓得路衣益和彩虹姐姐美》,还有反映宗教礼仪习俗的《格姆女神的颂歌》,还有最普及的《怀念妈妈的歌》、《赞美母亲的歌》…… 

可见,以抒情言志为主要功能的诗歌,其源头也会有母亲们伟大的身影。

2·女性具备语言歌舞音乐的天赋才艺。

据说女性在形象思维、特别在情感直觉等方面,一般来说要敏感快捷于男性。幼少年时期,在学习掌握语言歌舞音乐等各项活动中,以及在感情生活的关注和细致上,女性对比男性的特长优势,已是社会上普遍的生活常识。 

恰恰诗歌要求具备形象思维的艺术发挥,女性无疑在这方面具备先天的较强的能力。联想到女性寿命比男性较长些,这点在原始母系社会更加具有重要的传承意义。 

不仅是女酋长象前述王母娘娘那样,掌管着人类的一切事务,女祭司、女巫等也可参与并影响着诗歌的活动。《淮南子·天文训》:“女夷鼓歌,以司天和,以长百谷禽兽草木。”就是说中国的缪司女神,以音乐和诗歌替天行道,掌握万物命运。

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的女神崇拜还有着特殊的意义:即文学人道的悲悯关爱的象征。男神们大有作为的诸多祸端,例如盘古开天辟地扔下巨斧一片狼籍,共工怒触不周山天塌地陷,黄帝大战蚩尤逐鹿中原生灵涂炭……,这些悲惨局面多为女神们鼎力相助或弥补修复,即全部显现为真善美的完整正面形象。这点和其他民族,特别是西方的女神们,有着突出的比较不同。 

可见,在诗歌的精神内涵或表现形式上,女性还是具备天然的主导能力。

3·母亲们的生育活动极具重要地位。

我们在原始社会的氏族图腾,或者宗教偶像的崇拜中,可以看到诸多的女阴或生殖器的强烈遗迹。就是说在生活条件极其恶劣的环境下,母系社会人类生命的延续即生殖活动,要比“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父系社会,显然更加重要得多。例如,我在半坡母系社会遗址看到,成人们全部是没有棺椁的裸葬,除了女性墓葬的地位及物品比较男性突显之外,只有儿童们独享珍稀的大型陶瓮式装裹埋葬。 

中华民族存留了古老的群婚制和外婚制的遗风,在其中歌舞音乐等活动作为联系聚会的重要形式,男女对唱情歌则又首当其冲。例如,我国里湖白裤瑶族的母系社会文化遗存尤为突出,在恋爱中女子占据主导地位,挑选支配处于从属地位的男子。双方若有意则携手唱起“细话歌”:它同时兼有歌和话的特点,表现为细语低声、如歌如泣的形式。 

摩梭人不但有《阿夏情歌》、《唱给阿夏的赞歌》、《求婚歌》之类的情歌民谣,还有音调婉转轻柔,歌词短小朴实的“摇篮曲”之类,用于婴孩生长的哄逗抚育(摩梭人不用摇篮),特点是没有固定格式,一般都是即兴创作。 

我们至今或许还有这样的生活经历,女性特别是母亲们,在婴幼儿的抚养教育生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主导作用。我记事是从姥姥那,学会了“刮大风、下大雨,包子馒头都给你”的民谣,从母亲那学会了“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的儿歌。我们或许随着时光的推移,对有些具体词语曲调可以遗忘;但是女性细微的关照,特别是母亲们伟大而又浓烈的挚爱,已经伴随着赤子的成长,深深的铭刻在骨血当中而世代相传。 

总之,原始人类经过情爱的结合孕育,在母亲的阵痛呻吟中,啼哭着悲歌一曲降生世间;在母亲们的哺育抚养中,成长并欢乐起来;伴随着心跳和呼吸的节奏,学会了语言表达并且激情抒发;这或许就是诗歌的源泉——在那个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部落。

附:参见《关于中国原始诗歌的起源问题》天涯社区诗会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poem/1/177412·shtml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理闻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冰止乙醚点评:

诗歌起源的问题似乎是个学术的大课题。本文自立门户,提出诗歌起源的新观点,将诗歌与母性联系起来。虽有待商榷,但很有价值。推出,大家探讨。

文章评论共[2]个
汪洋里的小舟-评论

支持!at:2008年03月29日 中午12:20

理闻-评论

多谢斑竹和汪洋里的小舟笔友的赏光!还望不吝赐教……at:2008年03月29日 中午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