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想要在天地间立足的生命,都必须尽可能的符合诚、善的标准;所有想要在层层时空不断升华的生命,都必须尽可能的符合诚、善在更高时空的标准。
第四十九章圣人常无心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1]吾善之[2],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3]。信者[4]吾信之[5],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6]。圣人在天下,歙歙焉[7],为天下浑其心[8],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9]。
【简注】
[1]善者:善良的人。
[2]善之:善待他们。
[3]德善:得到善良,意思是使人们向善。
[4]信者:诚信、守信的人。
[5]信之:信任他们。
[6]德信:得到诚信,意思是使人们守信。
[7]歙:收敛。
[8]浑其心:使人们的心化归于浑朴。浑(hún):浑浊,水不清,这里是浑朴的意思。
[9]孩之:使之回到婴孩般(真纯)的状态。孩:用作动词。
【引发】
——诚善为本,可积大德
求道者重德,重德的根本,在于心怀诚意与善念。求道者达到圣人的境界,即为得道者。老子说,圣人常常没有自己的私心,而以百姓的心为自己的心;不仅善待善良的人,而且善待不善良的人;不仅信任诚信的人,而且信任不诚信的人;百姓都追求耳聪目明,圣人却想使他们回到婴孩般真纯的状态。
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即在无私,处处先为他人着想;即在心善,包括对待欺善、行恶的人;即在意诚,包括对待言谎、轻诺的人。所以身在尘世,却不受尘世聪明才智的蒙蔽;智慧大开,却无意大张旗鼓,建功立业;教化天下,却非为了刺激追逐名利的欲望。
唯其如此,圣人才真正符合天道的更高标准,才有可能升华到超凡出尘的境界。也唯其如此,寻常人才不至于因为老奸巨猾、无恶不作而违逆天道,损失大德。如果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不仅天下人心将要大坏,而且天下万物也将大坏。人无德,天灾人祸;地无德,万物凋落。人虽懵懵懂懂,无知无觉,天却一丝不苟,环环相扣。
所以,诚、善是宇宙的特性,也是天道的根本,一切想要在天地间立足的生命,都必须尽可能的符合诚、善的标准;一切想要在层层时空不断升华的生命,都必须尽可能的符合诚、善在更高时空的标准。因为诚善为本,可积大德,生命就不可能败坏,生命就更容易升华。
【反思】
——心无善念,谎话连篇
圣人教化天下,并非为了使天下人聪明伶俐、追名逐利,而是谨小慎微、浑噩迟钝。如果天下人都似婴儿一般纯真,不仅是天下大治的问题,更是天下人均可得救的问题。天下之所以大治,在于人心不乱,道德大倡;众生之所以可救,在于真性尚存,善念犹在。
今世正好相反。今世家国对于子女、百姓的教导,都在保家、报国、建功、立业,更进一步则是充分追逐家国利益的最大化,充分满足身体的本能与心理的奢望。励志书遍布天下,核心不过是意志强大,即可克服万难,功成名就。成功学大行其道,核心不过是催生人的欲望、胆气、激情与心计。它们大都闭口不提道德,不提诚意与善念,因为天道不在于成人事,德行不在于混红尘,诚意多会被谎言所欺骗,善念多会被恶念所吞噬。
今人从出生那天开始,身心就被套上紧箍咒。它们来自父母的期待,期待子孙出人头地,光耀门庭;来自学校的教诲,教诲学子技艺超群,春风得意;来自社会的压迫,压迫公民奔波衣食,崇尚名利。目标既在尘世中的生计与荣华,途径就必是尘世中的手段与套路,心灵也就很难与天道的更高标准共鸣。
所以,人们听政客口中的谎言,尽管知其随意编造,也能熟视无睹,毫不在意;看送上门来的名利,尽管知其别有用心,也能心安理得,尽情笑纳;对千夫所指的恶人,尽管知其大罪滔天,也能三缄其口,听之任之;对阴险毒辣的手段,尽管知其恶果难测,也能坦然施用,大肆发挥。
越来越多的人说,看电视么,只有动物世界才可能是真的;看教材么,只有数学符号才可能是真的;看人心么,只有远古童话才可能是善的;看现实么,只有黑板才是可能清白的。可是牢骚归牢骚,人却乐得其所,只要有利可图,只要一时还伤害不到自身,只要毕竟还有苟延残喘的一丝气息。
我们真正可怕的地方,就怕全民都在同一种氛围之中,前仆后继,径往死地。
-全文完-
▷ 进入无的散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