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广播情缘篱铮

发表于-2008年03月27日 中午2:35评论-1条

晚上停电。寒冬的晚上,离开了光明和温暖,似乎没事可做。打开收音机,边听边和朋友发短信聊天。“我们这停电了,我在听收音机。”“收音机?”她好象很惊奇,“我很久没听过了,以前有个“长安夜话”的节目,收得到吗?”“长安夜话,那是以前在西安读书时常听的节目,你也爱听吗,现在可收不到了。”

“滴滴嗒,滴滴嗒,滴滴嗒嗒滴滴嗒”收音机里突然传出一段再熟悉不过的音乐,“小朋友,小喇叭开始广播了!”天哪!小喇叭,这个节目现在还在,我以为早就不办了,要不是停电,我不会在这个时间听收音机,也不会知道小喇叭还在。关于广播的记忆一下子象潮水一样涌过来。

二十年前的“小喇叭”是在下午四点十五分播出的。我上幼儿园大班,妈妈四点去接我,十五分钟刚好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冲进屋内,从书架上抱出那个样子笨笨的收音效果却出奇好的收音机,打开开关,正好是那句“小朋友,小喇叭现在广播了,滴滴嗒嗒滴滴嗒!”立即眉开眼笑,忘了一切,小孩子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每天一个故事,听得如痴如醉。有关童年的记忆,是绝对少不了“小喇叭”和那个笨头笨脑的收音机。

上小学时,电台流行播评书。中午段的黄金时间,田连元、刘兰芳们轮番在各个电台吊人胃口“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罗通扫北》、《隋唐演义》、《杨家将》、《康熙微服私访记》,一个赛一个的好听。印象最深的是宝鸡电台播出的刘彩琴讲的《梁山后代》,精彩的故事,加上刘彩琴绘声绘色的播讲,每天守着收音机听成了“痴呆傻”。每回的“包袱”抖得都是恰到好处,让人听得欲罢不能,中午听一遍还不过瘾,晚上还要听重播。有一回,梦里竟然回到了古代,碰见的都是这部评书里的人。看现在网上流行的现代人回到古代的穿越小说,我倍感亲切,因为我很早就“穿越”过了。

上中学后,学业越来越重,听广播的时间少多了。那个笨笨的收音机也“寿终正寝”了,家里换了台带音箱的收录机。中午吃饭时,是中央电台的“长篇文学连播”的时间。一边端着饭碗,一边用耳朵享受精神食粮。至纯至美之作《穆斯林的葬礼》就是那时听得,后来专门找了书来读。火遍全国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也是先听得广播剧。故事结局王启明抱着女儿的尸体,踉跄在纽约街头,肝肠寸断,欲哭无泪,被那个温和、低沉,带着点磁性的男中音演绎得催人泪下,以我当时的年纪和心境也被深深地振憾了。98年,少年写手郁秀以一部同步记录中学生活的小说《花季雨季》一举成名,慕名想看,却因为县城进新书太慢买不到,也没时间看,还好中央广播台又开播了,每天中午听一集,课余和有相同爱好的同学讨论一下书里的人物,为单调的高三生活增添些了难得的乐趣。

让我进一步感受到广播魅力的是大学时代。去学校前,西安的表姐把她上大学时听过的收音机送给了我。那阵还没有什么mp3、mp4之类的电子产品,那台外表简陋的小收音机,伴我度过了几年的大学生活。比起在家只能收听到的几个中波台,西安的调频台特别是各个专业音乐台让我大开耳界。丰富多彩的节目,优秀的电台主持,一下子把耳朵叫醒了。当时最喜欢听得是陕西经济广播电台和陕西交通音乐台。经济台午档有个“896法律热线”节目,因为自己学的是法律专业,也就对这个节目格外青睐。每天中午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田平不讲理,田平讲法”的片头解说声中,听既是律师又是主持人的田平答疑解惑,说案讲法。田平严谨、精辟的语言风格和独特的思维方式,让刚接触法律的我获益非浅,法律语言就应该象田平这么泾渭分明,干脆利索。下午档是“咖啡猫”杨凯的智力抢答节目,听杨凯用搞怪的声音大叫:“天哪!咖啡,你又在干什么?”全宿舍的人都被逗得哈哈大笑。晚上温完书回宿舍的路上,赶紧插上耳机,经济台的王牌节目,拥有庞大“粉丝群”和极高收听率,韦东、张莹主持的“长安夜话”已经开始了。

“长安夜话”结束后,将收音机调到陕西交通音乐台,我最钟爱的“音乐末班车”缓缓驶来。由于课时的关系,陕西交通音乐台白天档的节目我听得很少。但是记忆中有一个四月阳光一样灿烂的声音—鲁阳,我现在已记不得他主持什么节目了,只记住了那个年轻、欢快、明朗的声音。深夜播出的“音乐末班车”是我第每晚必听的节目。主持人江夕,一个有着清淡、干净、柔和嗓音的女孩子。她的声音听上去极为舒服、熨帖,太适合做夜间节目。静夜,躺在床上,戴上耳机,听电波中江夕娓娓诉说着的音乐心情,在音乐声中入眠。有次偶然听节目,知道了江夕是西北政法学院毕业的,她大概也是学法律类专业的,是什么机缘巧合让她走进了与政法学院仅一墙之隔的广电中心呢。不过想想,也再合情理不过,这么美丽的声音,不去做电台主持岂不太可惜。与其它介绍流行金曲的音乐节目不同,“音乐末班车”始终弥漫着浓浓的怀旧气氛,策划播出过很多经典的音乐专题,byond、张雨生、周华健、小虎队的专题节目都曾让我久久感动。我一直想问,“末班车”里的解说词是谁写的,是江夕吗,那些美丽、清新、有些淡淡忧伤的文字,一次又一次打动我,多像是我们曾经经历过一去不回来的青春呀!七年了,我不知“末班车”还在不在,不过我肯定那个声音依然美丽。直到现在,我一直觉得电台主持是个多么好的工作,不用象电视台主持人那样费尽心思来考虑服装和背景如何搭配,不用天天化一丝不苟的妆,可以用文字和音乐这两个世界上最美丽的东西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比电视更多些内敛和底蕴。

这几年网络和电子产品发展迅猛,但我对广播始终情有独衷,入睡前听广播的习惯一直保留着。虽然没有了城市调频台的争奇斗艳,但也不乏精品节目,中央台的“神州夜航”就是很不错的节目,一个交流生命感悟、学习生存智慧、解读百味人生、分享爱与哀愁的心灵家园。节目中所倡导的真、善、美和积极上进、包容感恩、自强自爱的理念和人文关怀,在今天这个喧嚣、浮华的年代,始终让人如饮醍醐。

这几年听广播最大的感受就是听者不单单是听了,与电台的互动交流在今天信息化的时代已是非常容易的事。一个话题一出,天南海北的“拇指族”发短信积极参加讨论,百家争鸣,听起来很有趣,不知不觉增长了见识,锻炼了思维。

听了二十来年广播,已经与广播解下了不解之缘,记下这一段情缘,历久弥香,珍藏一生。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篱铮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 | 荐/文清推荐: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现在走进了数字电视时代,
人们对广播渐渐淡忘了,
但曾经的广播却是我们记忆中难忘的。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现在我们这里也在晚上听交通音乐台,很吸引人的。
  【篱铮 回复】:你们审稿的速度可真快呀 [2008-3-27 15:15:26]at:2008年03月27日 中午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