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泡在烟雨的散文里,专门拣那些有着“荐”或者“精华”的文章来看。一次偶然点到了“梦小北”的文章《完美婚姻如一个圆》。读到一句话,“只是不会再明白为何自己会给自己再让自己受伤的机会……”觉得这句话非常经典;还读《相约红尘第五季》
“如果天涯是虚拟,
我们就是彼此红尘相约的浪漫
你是那划着火柴的小女孩,
我是你冬季里飘雪的童话
让我们将整盒火柴全部点燃
在童话中将彼此温暖”
读到这里,异常的感动,不知道为什么。给他留了言,还加了他的qq。
没事的时候我就去看他的文章,于是看到了加了“精华”的小说《谁可相依》。是小说的名字吸引了我。点开看了介绍,知道这是一篇写网恋的小说。我曾经写过一个网恋的故事,结局很惨。我不知道别人眼中的网恋该是什么样子的,于是看了起来。
得承认我不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我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品一部小说,我看了开头和结尾,觉得没有什么新意,故事一开始是什么样,结尾又回到什么样,而中间只是一个梦。
我是做旅游的,加入了中国旅游群。因为工作的性质决定,我每天上班都可以挂着qq,和客户聊一些工作上的事。很多天以后梦北和我说话了,很客气。不记得都说了什么,第一次聊天,感觉他是一个忙人。是啊,很多人都说上网的人都是无聊的人,真正有事做的人是不会做上网这种无聊之事的。
后来有一天他又和我说了话,我说起我看了他的小说《谁可相依》。只是没告诉他说只看了开头和结尾。他说,那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笑了,写文字的人大都编故事,怎么可能是真实的呢。他也许看出来了,说发给我一个文档,叫我看看。我接收以后看了起来。开头是一些诸如序之类的文字,是他的网友写的。我一点点往下看,我从那些文字里读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梦北。
我开始很认真地看他的《谁可相依》。
一次网络游戏开始了一场刻骨名心的爱恋。有情、有欲、有爱,却没有恨,也没有结局。顺应了社会的道德规律。我对其中游戏描写部份产生了兴趣,写得很是生动。我问他,你真的玩过那些游戏吗?他说,恩。
中间部份感觉思维有一些凌乱,在男女主人公见过面以后,大多写“我”无头无绪的心情。
在看的其间有问过梦北,问他是边恋边写还是恋完后再写的?他说,是回忆。我还问过他,是不是用诱惑写小说?他说,不是。还好梦北是一个素养非常好的人,换了别人,看小说还怀疑它的真实性,早就让我滚蛋了吧。
结局很无奈。生活还原了它的本质,来去匆匆,一场游戏一场梦。男主人公按了删除健删除了他的爱情,过着貌似幸福的生活。
我第一次读完了这篇小说。
梦北说,其实思南死了,只是小说中没有死。我没敢问,我想既是他的情感经历,一定有很悲伤的过去,我不想去触及。我只是猜,是自杀的吧。因为思南第一次的爱情以自杀未遂结束,那么最后一次爱情应该以自杀身亡结束吧,这是一个为爱而生的女人,她的命中注定逃不过爱的劫难。他还是说了,是自杀的。我说,我猜到了。
有时候小说中的人物会给人一种错觉。我不太看好男主人公“梦北”,我觉得故事所有的走向都是以他的意志作转移的,而女主人公“思南”却只是逆来顺受地接受着现实,所以我认为她才是最后被放逐到了无爱的荒岛。情感上的伤害是自己带来的,那么最后你自己承受吧。在小说中,作者用很大一段心理描写来渲染“我”的悲痛,藉此聊以自慰,让读者以为“我”其实是一个有情有义之人。当年我看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时,通过钱老先生对书中方鸿渐这个人物的描写,即产生了极度的厌恶之情,而当作品搬上银屏,经过陈道明先生的经典演绎之后,对方鸿渐却产生了深深的同情。最后的结尾是,方鸿渐走在冷冷清清的大街上,风呼地刮起一堆落叶,更是渲染了他的孤寂和落寞。我不知道我的这种感受会不会在梦北的小说被演绎成电影的时候改变,我只是期待着。
梦北说,小说的结尾是他的一个读者帮忙写的。他实在没有写下去的勇气了。我很理解。对于一场自己融入其中的爱情,怎么可以就那么无视女主人公已经离去的现实,而若无其事地编纂着谎言呢?
有一天梦北又和我说话了,说起了他的儿子。絮絮叨叨地讲,说到他为了忙一个企划报告而把孩子反锁在家里的那件事,说当他回到家的时候,却看见儿子玩着打火机,烧了很多纸。他第一次打了他的儿子,最后抱着儿子失声痛哭。我流下了眼泪,我想起了《圣爱》里那个独自带着孩子的父亲。我想象当中梦北就是那种样子的吧。我开始一点一点了解梦北这个人,也许很多时候他只是在需要倾诉的时候会点开他的qq号,叙述一些早已远离了他的伤痛,而我作为他的一个读者,只是在了解他的同时再一点一点理解作品中那个悲痛得语无伦次的忧郁男人。
读《谁可相依》,你就读到了梦北,一个象山一样伟岸的男人细腻的内心世界,一段用生命诠释的网恋悲歌。我们不能拒绝网络带给我们的遥遥情感慰藉,那么请接受吧,一段有一段的爱情。爱没有对错,也没有谁伤害谁。一个故事一段情,一段情一个故事。
在最后,祝梦北一路走好。
本文已被编辑[悲秋道人]于2008-3-26 22:21:58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如梦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