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秀才坡印象曾新

发表于-2008年03月26日 晚上8:05评论-0条

人说,好的文章过目不忘,我说,岂止文章乎?美丽的风景更是过目不忘。

这是我好想说的但确乎从来没有说过的一句话,不过,今天终于说出口了。是因为今天贮藏在我心扉深处的那道美丽的风景线倏地明亮起。

工作的需要,丁亥年9月6日,我们去了千年盐场重镇贡井的一个村镇——建设。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午饭时,我对身边的王老师说:“王老师,你是这个镇的老革命了,秀才坡是在你们这里吧?”

“是的,隔这里很近。”王老师说:“怎么?你还没有去过?”

“去过,不过已是几十年前的事了。”我回答:“秀才坡给我的印象太深了。”

于是,我讲起了初见秀才坡时的情景来——

那还是我在旭川中学上高中时的事情。那是我第一次知道秀才坡和第一眼看见秀才坡。一年夏天,我们班去秀才坡所在地的公社农忙劳动——帮助农民打谷子。一天晌午时分,我们小组的七八个同学按老师的分配往我们劳动的生产队走去,走累了,也渴了,看见幺店子,也就坐了下来歇歇、喝水。卖茶的老翁说这里就是秀才坡。当我第一眼看见秀才坡时,就觉得它好美好美:在一带浅丘豁亮处,兀地有两座怪石嶙峋的山峦高高耸立,山峦间有一条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石板小路。石板坎坷,梯级陡峭,树荫浓锁。最陡峭处两边有小青瓦平房几间,有一家小饭店、一家杂货铺、房前木柱空撑、谷草盖顶的凉厅子(凉棚)里,有卖老鹰茶的摊子。茶水很便宜,每大碗2分钱。有扇子糖、金弹子等糖果卖,每个也就2分钱。

我们去的时候,已有几个挑柴的脚夫在那儿了。他们都在光着膀的子上搭一条白色的家机布汗帕,倚着像水牛角一样的翘扁担坐在茶水摊子前的长条板凳上默默地喝着老鹰茶。他们一个个五大三粗,线条明快,黧黑的皮肤上铮铮汗水在一块块疙瘩似的肌肉形成的沟壑间游走。

时而,有画眉在树上啁啁,清脆极了;有轻风从树桠间吹来,凉爽极了。

我想这幺花小店,一定是为远行的路人歇脚、喝碗凉茶、填腹才修建起来的吧……

“哦,不过,现在的秀才坡大变样了。这里的新农村建设很有特色哩!等会儿我们去看看吧!”王老师说。

“我听说过,好些人都去玩过,什么农家乐……”我的回答显得很是敷衍,因为我还沉浸在回忆之中——

记得当时,已经对民间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的我问过卖茶水的老翁:“老大爷,这里咋子叫秀才坡啊?”

“这里出过秀才啊?”老翁将一碗呈棕红色的茶水递给我时微笑着有点自豪地说道。

“老大爷,这个秀才叫什么名字啊?”我边喝茶边刨根问底儿。

“不晓得啊,小兄弟,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哪个还记得啊!”老翁认真地说:“不过,这里当真出过秀才的,说这条石板路还是秀才出去做官了,为报答父老乡亲而主火修起来的呢……”

“是当真出过秀才!”几个挑夫异口同声地说道。

“哦!”我既有些失望,因为不知道这个秀才叫什么名字;又感到高兴,因为我毕竟知道这里“当真出过秀才”。而且,我感觉到老翁和挑夫们在说到“秀才”二字时的口气都充满了崇敬和骄傲。

这个“口气”,让我回味了好久好久,甚至成了我后来奋发学习的原动力之一。

“秀才”是什么?自古以来,“秀才”二字都是我们民族“有文化的人”的代名词啊!特别是这个秀才为黎民百姓修桥铺路了,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更让我感动。今天想来,当时虽然没有雷锋,但“做好事”的人还是有的啊!这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啊……

在去秀才坡的汽车上,王老师和汽车驾驶员如数家珍般地给我讲述着建设镇在建设新农村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我边好奇地倾听着时不时地发出啧啧的赞叹声,边欣赏车窗外的景色:忽闪过我眼帘的是挂着沉甸甸果实的龙都香柚、茂密的已经着蕾的枇杷林、闪耀着光斑的清水塘和星罗棋布在绿水青山中之一座座农家小洋楼……

几分钟后,车在一个较为宽敞的地方停下了。下得车来,我即忙不迭取出数码相机,不断地咔嚓起来。当我将镜头对着梢远地方的当儿,王老师扬起手来,指着左前方说:“曾老师,那就是原来的秀才坡……”

“哦,我就说嘛,怎么没有看见秀才坡的影子呢!”我边揿下快门边感慨道:“天翻地覆慨而慷,真的大变样了!”

“你看!”王老师用手轻轻地拍了下我的肩膀说道。

我蓦然回首,但见一块不大的无所雕饰的黄色石头伫立在我的眼前,上面阴刻着字体飘逸,字色紫红之“秀才坡”几个大字和落款。从当今市文联主[xi]刘蕴瑜先生的落款中,我的脑海接收到了此地厚重的文化信息——岂止“秀才”二字了得!

2007-9-8识于盐都天池山麓净觉斋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曾新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悲秋道人点评:

新农村建设让农民得到了实惠,过上了新的富足的生活,但也让寻根怀旧的人无所归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