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清明时节话清明绿荷心语

发表于-2008年03月25日 晚上9:30评论-2条

今年是国家把清明节定为法定假日的第一年,享受假日,寄托哀思,踏青赏春,随后也静下心来查阅了一些资料,让我更加了解了清明节。

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在仲春和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同时它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两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据说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清明寒食期间,民间有禁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

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三四月间,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视的其一节日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就是现在的民族扫墓节。按主日说,约在四月五日前后,按农历,则是在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以这种岁时历法来播种、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在春分后十五天,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所以,“清明”本为节气名,后来加了寒食禁火及扫墓的习俗才形成清明节的。

以前我对清明节的记忆只是少年时代的每逢清明节少先队组织的到烈士陵园为革命先烈扫墓。唱着“山鸟啼,鲜花开,少先队员扫墓来……”歌曲,在烈士陵园举行新队员入队仪式,对着纪念碑,向革命先烈举手宣誓。这些情景现在想来还记忆犹新。是啊!面对着纪念碑,我们这些活着的心会觉得异常沉重。枪声已经消逝,战争已经遥远,但烈士的鲜血却沿着胜利流淌到今天。凝成浮雕留下动人的故事,警醒着活着的人们。

父亲去世以后,清明节在我心中又多了一份记忆。每每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诗,觉得这首诗是恰如其分地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去,牧童遥指杏花村。”父亲去世后,每年清明节母亲和在大连的兄长弟妹,还有我的女儿都要带上一束洁白的百合去看望父亲,为父亲扫墓,父亲去世已经八年了,因为我在外地,仅在清明节回去过两次为父亲扫墓。不过从父亲去世后,自己对清明节有了一份企盼,有了无限的寄托和追思。那就是想去看看父亲,想对他说说我的心里话。如果说世上有一种节日是怀念的话那就是清明节。

清明节是二十四个节气中唯一具有人文历史的节日,其实,“清明”在我国是有双层意思的一天,它既是节日,又是节气。民间有这样的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谷雨紧相连,浸种春耕迟延”。就是说,一到清明春耕播种就要开始了。

清明节的由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而在寒冷的冬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身,於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扬,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真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增添了许多诱人的色彩。

在纷纷细雨中,梨花风起正清明,掀动一脉恣意的春风,翻起一些纷繁的记忆,把一年年的思念,折叠在一起,把一束束鲜花放在墓前,也许时间在这里凝固,但却延续着永恒。这就是清明节。

2008·03·25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绿荷心语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

文章评论共[2]个
文清-评论

感谢您对散文版面的支持,问候快乐!at:2008年03月25日 晚上11:41

书韵流苏-评论

一段清明的典故,包含忠义、尊亲。。。。。,
也给了清明扫墓的提示,何不折一枝杨柳,赠一束百合,送给地下的亲人,祝他们安康at:2008年03月26日 下午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