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大智
大智即大智慧,与小聪明不同。
大智从天道而来,从诚善与宽和的心性而来,从自然万物与为人处世的细节而来。
大智之人,其心坚定如山、如天,绝不可以更易。所知即真理,所行即大道,所见即全局,所思即正念,如何更易?
欲得大智,必以求道为先,而轻技艺、名利。注重技艺与名利,而不以道统摄,人即沉陷于机巧、得失之中,渐被尘封,渐难自拔。
智者无忧,所以至乐。智者有好恶,好亦为道,恶亦为道,世人因此而得教化,天道因此而得维护。
何为大智?大处而言,晓知真理、大道、宇宙真相。小处而言,足以处处见用,善用一切,以一毫之末而定天下。
然而,大智主静,少动;尘世之人、之事、之观念,往往不值一用。所以大智若愚,人却真以为愚。
1.上智不移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1]。”
——《阳货第十七》
【简注】
[1]知:通“智”。
【意译】
孔子说:“只有上等的智者与下等的愚人是改变不了的。”
【理释】
宇宙有层层层层不同的时空,不同的时空有不同的境界与标准。人来自不同的时空,人又在生生世世的历程中积累了不同的德分或罪业。德分直接同宇宙的特性沟通,罪业则将人的本性覆盖,使其与宇宙的特性产生间隔。根据德分的高低,人分上士、中士与下士。德分越高悟性越好,罪业越大悟性越差。
上士,亦即上智,他从很高的宇宙时空中来,他携带极高的德分来到尘世。他既和宇宙的特性直接沟通,他就很容易与真理大道同化;他一旦体察、悟会天道,他就能看见很大范围的宇宙真相,他的智慧也就大开。他大开的智慧并非常人所能想象。他知道尘世存在的真正目的,也知道人的来龙去脉与本质意义,更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又要去向哪里;他看见大千世界中的一切,也能和很高层次的生命来往;他发现层层天地的不同生命与标准,也发现尘世生命借以提升的途径与方法。他即使没能全部领会这些,他至少坚信天道,坚守心中的准则,选择了的道路决不犹疑。
下士,亦即下愚,他也有他不同寻常的来处,但他为罪业所累,本性为后天的观念所埋沉。他相信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他把衣食住行、功名利禄当成最大实惠,决不相信另外的时空与生命。他嘲笑圣人的言论,鄙视君子的作为,更不相信天道与宿命。
上智与下愚之所以不移,在于前者透识天地人道,只会按照道德的标准去言行;后者沉陷于世俗的泥沼,只会按照利益的得失去言行。
【例述】
楚威王久仰庄周大名,欲将他招进宫廷,辅佐自己完成图霸天下的大业。楚威王派出几位大夫充当使者,抬着猪羊美酒,黄金千两,架着驷马高车,郑重其事来请庄周去当卿相。
不料庄周仰天大笑:“千金是重利,卿相是尊位,请转告威王,感谢他的邀请。不过,诸位难道没看见过君王祭祀天地时充作牺牲的那头牛吗?想当初,它在田野里自由自在,何等逍遥。一旦作为祭品被选入宫中,虽然得到很好的照料,可是这牛不想当祭品,还有可能、还来得及吗?去朝廷做官,与这头牛有什么差别呢?……放着大自然的清风明月、荷色菊香不去观赏消受,偏偏费尽心机去争名夺利,岂不是太无聊了吗?”
使者见庄子对于世情功名的洞察如此深刻,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得怏怏而退。其中一位使者,还如遭遇当头棒喝,突然勘破数十年的做官迷梦,决定回朝后上奏威王,告老还乡。
庄子向道,自然不计较尘世的名利,更不为尘世的名利所惊动。道绝非虚妄,只有迷失于名利的人才说它虚妄。悟会天道,也就可以洞见远远超越尘世的美妙世界与生命;回头再看尘世,一切都肮脏莫比,一切都粗陋莫比。即如一个人,既已从粪池跳出,决对不想再跳进去。庄子是上士,故知真正虚妄的是名利,生带不来,死带不去,却能将人的本性彻底埋没。
-全文完-
▷ 进入无的散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