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在日常生活中对待长辈、对待妻子、儿女;对待亲朋好友、部属、同事;对待陌生人、对待求助者的呼唤时你有爱心和耐心吗?
如果有,那是不是出于你本性中的爱心呢?如果没有,那又该如何解释呢?我孤陋寡闻,不曾见过这方面的专家评论,,今突发奇想,产生了探索此问题的兴趣。不当处望网友们斧正、赐教。
静思,一个人爱心的产生、表现及社会客观反映,由诸多因素构成,也有诸多评判标准。一个人的爱心有大也有小,有多也有少,其表现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什么才是判断它们的手段和衡量标准呢?我认为一个人的耐心度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这样断言:一个对被爱对象的诉求动不动就粗暴拒绝、在团体和他人利益面前,个人利益稍受损失便发毛,对求助者不但不肯援手还要嗤之以鼻的人肯定是缺少爱心的人。
我们知道,“耐”字的概念是受得住,经得起。由它派生出来的“耐心”就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和交往中,对待工作、事业、人与人的关糸等方面的特定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承受能力。也就是说在处理复杂的家庭、社会事务时能否做到不急躁、不厌烦,把情绪调整到最适合的状态,去理性地对待,体现出具有较强的承受力。
人性中的“爱心”说到底就是指在特定情势下忘却自我的无私奉献。这种奉献有的是发生在刹那之间,如大险临头救人救物于危难、遇见可怜的行乞者扔一个铜板;有的却是要在漫长的生活过程中,在数不清的繁杂事务中去体现。不论那种情况,都需要有十足的“耐心”作支撑。否则他的“爱心”不会长久,也不牢靠。
一个真正有爱心的人,他必然会在常人不忍时而能忍,顺时应势,需小忍则小忍,需大忍则大忍。“忍”是“耐心”的表现,“耐心”是“爱心”的注解。
一个对工作有爱心的人,必然会忍耐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一切麻烦、琐碎和苦恼,肯定会细心揣摸,认真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在放弃和承受之间,他选择承受;
一个对家庭有爱心的人,面对漫长的生活过程,如何做到夫妻和睦相处,理顺与长辈、晚辈、亲眷的关系,对“耐心”的要求那是相当多的。我们经常见到一些家庭因一句话不投机而暴发激烈争吵,因一件事不顺心便大打出手。动辄以离婚相要挟,不愉快的事件屡屡发生,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闹。这样的家庭谈不上有什么“爱心”,因为他们除了争吵漫骂打,没有表现出一点“耐心”。另一种家庭则相反,主要成员都会忍耐一切可以忍耐的不快和怨忿,经常把干戈化玉帛。他们知道,“忍耐”是经过意志强加的,而“耐心”才是源于“爱心”而自发产生的。耐心地处理家庭中所产生的矛盾,是建设和谐家庭的必然选择。比如妻子劝丈夫戒烟,劝其在外边少饮酒,劝其经常洗袜子,劝其适当干点家务活,别在外边粘花惹草------;丈夫劝妻子少和邻居们搓麻,多辅导辅导孩子学习,别就顾自己打扮美容,也要多照顾照顾双方父母等等这些平常的事务,“爱心”是前提,而“耐心”则是化解这一系列矛盾的溶化剂、金钥匙。
在人生百态中,多数人当过、当着或者将要当家长,据说没有一个家长是不爱自己孩子的。但在现实中的表现却是耐人寻味的。比如有的家长口口声声说他是如何爱自己的孩子,高兴啦心肝宝贝地乱叫,不高兴就拳脚相加。当孩子有问题需要他帮助解决时,他嫌烦,以工作忙为借口,推给了孩子的妈妈,而没一点耐心的妈妈或者立刻和爸爸吵闹,或者又推回学校,生怕孩子挤占了他(她)们的业余时间。还有的家长孩子回家有不会作的作业题想让家长帮帮,而有一些家长是一听便恼火,几句话顶回去不说,还要大声呵斥和痛批。使孩子的求知情绪受到严重打击和挫伤,这种情况下家长的耐心成了衡量其是否对孩子真有爱心的试金石。
有爱心,必然有耐心。当一个普通人是这样,当一个位高权重的大人物更应该这样。对孩子没有耐心的不是好家长;对父母长辈没有耐心的不是好儿孙;对上级没有耐心的不是好部属;对下级和百姓没有耐心的不是好干部;置求助者于不顾的不是好公民。
在很大程度上说,有耐心的人多数情况下有爱心。
爱心是天,耐心是地。
-全文完-
▷ 进入云冈山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