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朦胧诗选》
书海浩瀚,哪一本书我最喜欢,说不清楚。一生把读书视为乐事,对书籍有独特的爱好和感情。那一本本书籍,无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对我来说,都很亲切。如果让我谈一本书,就说说《朦胧诗选》,因为它承载了我最初的文学生命。
这本书初版于1985年11月。大约一年后的冬天,正在东北求学的我逛书店发现了它,翻看即爱不释手。但是没有买。那时候5元钱是可以吃一个星期的。可以,辗转反侧,实在放不下,几天之后,借了钱去买,如获至宝般揣了回来。从购书冲动的持久折磨角度来说,以后购买的近千册图书中没有可以与它相比的。
我爱诗歌,始于中学。《朦胧诗选》让我耳目一新的地方在于它象征性深层次地开启了对生活、特别是对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方式。这和当时的许多直述、直白、直描的诗歌相比,更合于我抒发感情、表现生活的需要。那个年龄阶段正是思索人生、形成情感的重要时期,而且,处于当时环境的年轻人,似乎更迷茫和更多愁善感。太“露”和太“直白”的作品,无法承载丰富而复杂的意识的奔流。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句话,指引了我的生活态度,即使现在仍有震聋发馈的强音。“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寓意深刻而又富于启迪意义。“小巷,又弯又长,我用一把钥匙,敲着厚厚的墙。”多么迷茫而又多么执著,让我的心灵有了依托。还有一些清新的意象和比喻,到今天,也没有忘记。比如“残月象一片薄冰/浮在沁凉的夜色里”、“头巾/那只红色的鸟”、“我爱土地/就象/爱我沉默寡言的父亲。”《朦胧诗选》大多浓情重彩营造意象,很难割裂开来欣赏,限于篇幅,不能列诗赏析,实是憾事。
诗歌艺术在不断革新中发展。据说后来又有人选编了《后朦胧诗全集》,对“朦胧诗”的写作范式做了很大突破,语言更趋清灵,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更加阔大,但是,无论诗歌艺术怎样发展,它都不可能绕过“朦胧诗”存在的历史阶段。小而言到我本人,“朦胧诗”对我的影响就很长久,以后我学写了上百首诗歌(其中有许多不成熟之作),都多少有它的影子。
我没法说清最喜欢哪一本书,有许多书都对我产生过深刻影响,但是,就那几年来说,《朦胧诗选》对我的影响却是勿庸置疑的。
-全文完-
▷ 进入老白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