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由电影《鸡犬不宁》看中国娱乐润敖之

发表于-2008年03月20日 晚上10:12评论-0条

《鸡犬不宁》是围绕三个三个剧团演员的坎坷遭遇来展开叙事的。这三个演员是师兄弟,师从一个对开封有浓厚感情的老师学习豫剧。剧团老板在一场意外车祸中将拉赞助得来的两万块丢了。由此,在剧团内引起了一番不小的波动,本不景气的剧团演出变得更加青黄不接。剧团演员的工资发不下来,大家不得不自谋生路。大师兄搞摄影,二师兄去卖狗,三弟做起了斗鸡的老行当。尽管都找到了自己能做的事儿,可是生活并不尽如人意。三儿的老婆闹着要出国;二师兄的老婆去歌厅唱剧被人骂做b*子;大师兄的摄影在老丈人的支持下没有丝毫起色。所有这些都发生在这个曾经辉煌一时而如今却破落如小县城的“国际大都市”里。没有生气的矮矮的楼房;思想观念落后却不敢勇于改正的社会环境;拥挤肮脏的街道。悠闲慵懒闲散的居民、古老皇城的盲目自信的意识都成为这个古老而略显陈旧的小城最具特征的底色,也是它的代表元素,这些元素加上一些平淡却不失趣味的自我调侃却也为这个城市抹上了一丝可爱的颜色,让人不由得会心一笑,这是温情同情含蓄的笑。古城里的小人物演绎出了现代人内心里一些精神品位、传统趣味的伟大之处。这或许是本片为人所称道的一面吧!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让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娱乐形式趋向多元化。曾经唱遍大江南北的经典豫剧,曾经喜闻乐见铿锵优美的旋律早已淡出人们的听力范围之外。代之而起的是流行歌曲、时尚文化。古老典雅的审美趣味在人们对时尚的盲目追寻中毫不犹豫被抛在一边。没有人欣赏、关注,剧团就没有了生存空间。戏曲曾在几百年前的开封繁盛并趋于繁华,而如今,也是在这个古城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被快速变革的社会娱乐形式所损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在这些曾经领略过戏曲繁荣的演员来说,尤其显得剧烈,惊心动魄!

艺术也会老去,如果不能与时代同步的话。电影从无声走向有声,也是一步一步地突破人们的传统思维,并适应人们的欣赏品位的。电影对于科技的依赖性很强,变化也相对较快,而戏曲经过上百年的发展,早就有了一套程式化的动作。这在使观众人群相对稳定的同时,也导致了这种艺术形式的僵硬、呆板。豫剧属于戏曲的一种,自然就逃不出这些缺陷的范围。豫剧以前的观众,本来就是一些年纪比较大的。现在老的一代去了,观众群压缩也很正常。不正常的是观众群断代了,欣赏的品位也有“代沟”,这也是本部片中剧团没落的具体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观众们在同情他们的同时,也应苛求他们要追求创新、变化又不失古文化的味道的豫剧,这样豫剧才会有出路。本片中主人公的出路其实并不明确,影片的结尾是开放式的,那种谋生的艰辛与苦楚被师徒之间浓烈的师生情谊冲淡了。温馨毕竟是暂时的,师父去了还会回来,三个徒弟依旧要为生计苦苦挣扎,因为鸡犬总是不宁,而生活也总是不停。剧团的演出团长的死没了下文。这些无奈的结局只隐藏在影片的背后,若不往深处思考,观众依然会带着轻松的心情离开电影院。这也许是本片看起来不那么凄惨的原因之一吧!

本文已被编辑[褦襶子]于2008-3-21 8:09:49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润敖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褦襶子
☆ 编辑点评 ☆
褦襶子点评:

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