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运河桨声(散文)金矿

发表于-2008年03月20日 晚上9:21评论-1条

上世纪五十年代,神童作家刘绍棠的长篇小说《运河的桨声》曾激励了当时多少文学少年的文学骚动。因此刘也被几代文学人推崇为运河文化之子。几十年来,这桨声几乎成了运河文化的代名词。多少智者介入划桨的行列,都在奋力而又勇敢地划呀,划呀……

最近,《新楚州》报副刊定名为《运河桨声》就很有创意,这应该是在弘扬运河文化,也在为运河之都正名。三千里运河是中国南北走向的血脉。从北京到杭州,淮安应该是中心地段,难怪历史上几个朝代偏要把漕运总督设在淮安楚州。所以淮安人致力运河桨声,大做运河文章还是理当其冲的。

著名的散文大师朱自清和俞平伯曾共写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命题,文友野泉同志与我相约,每人各写一篇命题散文《运河桨声》。他倒笔勤思涌,很快就谋篇成章,而我却迟迟没有动笔,好象这桨声很难荡进心海。我在问自己,我的桨声感悟在哪里?

词坛泰斗老乔羽就有运河桨声的经历。那是一九五八年,还算是年轻气盛的乔羽随中央文化部中国歌剧舞剧院一行艺术家被下放到运河岸边宝应安丰的邵家大队,那时候的运河还很狭窄,运河中航行的多是挂帆划桨的民船。淮江公路上很少有客运汽车,除了一天一班上下水客班轮船外,乘坐民船是常有的事。所以桨声对他简直是太熟悉了。

老乔羽在客座央视演播大厅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时写一条大河波浪宽的时候,他还没有见过长江走过大江,只是有运河桨声的体会,所以创作就会联想到无限美好,他既融情于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的悠闲,又产生了听惯了船工号子,迎接它的有猎枪的激越。”

由此,我不禁想到了一个很普通的人类自然法则。在万物休养生息的地球上,人的力量是伟大的,他可以人为地自由地创造各种生态现象。特别是艺术家这支笔显得犹为神奇,他在作品中可以把一切生活场景设计得那么美好。就连很寻常的桨声也能激起优美的涟漪。难怪电影艺术家会喜欢用蒙太奇手法拍摄那种离开现实的神话片和砍砍杀杀、硝烟弥漫的战争片,应该说乔羽老人是运河桨声的有心人。

我们江苏当代也有一位运河文化的专家,原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xi]马春阳老人。他是中国知名的农民作家,有江苏赵树理之称,现年八十五岁高龄。是我民间文学的启蒙老师。那是他临近古稀之年时,还进行一次很有意义的创举,俗话说:“人老不留宿”,他偏偏不相信这一点,沿着运河,从杭州终点溯上,一路餐风露宿,落脚农家,用了半年时间,进行纯情采风,写了一本扬扬一百万字的《运河民俗风情集锦》,把三千里运河两岸风情沿袭融进笔端,成就了运河民俗文化的大全。

当时他曾在我的茅舍留宿三日,我陪他到家乡的运西一带原始生态的乡村转悠了一大圈,采访时老艺术家一直处在亢然地兴奋中,特别是老牛倌,老民歌手们滔滔不绝的谈吐和歌唱让老艺术家在忘情地欣赏着。那种亲热劲仿佛就象多年未遇的十分知己的老朋友。我在想这也许是马老最大的优点吧,正是因为他无休止地好奇,处处感到新鲜,所以那扬扬一百万字的长篇记实才在任何细节处都十分引人和感人。

当马老把样书寄给我时,我津津有味地欣赏了多遍。因为它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运河生活,其中有万把字的章节竟然都是我们这里很寻常的风土人情。如果把寻常变成了文字,也异常感动人。因为我地的寻常就是他地的不寻常,各地的风情炯异,谁人不想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所以我想马老的这本书把三千里运河民俗风情真实地跃然纸上,功德无量。单祖国大片东土的读者就数不胜数,何况他地他邦、后来未来,这就是民间文学平凡的力量。我们应该感谢这位老人非凡的创业劳动,为后人研究民俗运河提供了宝贵的文本资料。

我还看到山东电视台报道一位叫赵中田的传奇人物,这个人三十年行程三万五千公里,在运河两岸采集200多万字的运河民谣、民间游戏和方言俗语,这位很知名的运河民谣大王还被评为山东省文化明星。

这些大概都属于运河桨声吧,俗话说:众人划桨开大船。运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的象征,有多少人为了谱写这优秀的文明史在齐心协力地划桨,更有多少只龙舟竞渡桨声激浪,多少人操持着双桨在奋力向着美好目标前行,甘当优秀的弄潮儿。乔羽、马春阳老人等正是我们的榜样,他们不是正在振臂划桨吗?

目前正在打造运河之都的家乡淮安,楚州到清浦的老运河被开辟成旅游风景区,“河中碧波荡漾,两岸绿柳依依”。旅游部门在这里添置了好多条游船供游客休闲。这是一艘艘用人工划桨的划艇。不需电动和机械。好几个人在一条船上,每人操桨交叉拨水推舟,很有自然生态的野趣,把游客的心境很自然地与运河的千古沿袭相链接,这细波中的桨声又成了古淮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浆声也,文化的韵律也。”我是在运河边水乡长大的,划桨撑篙曾是我少年生活的佐餐,运河桨声也是我耳熟能详的记忆。我早就有加入在运河中划桨行列的志愿,应该参加运河民俗文化的研究。做运河浆声的呼应者和接力人。

别看我平时文笔情愫很亲融自由,而真正投笔《运河桨声》的命题写作倒有难点,该怎样写好这篇特定的命题却叫我好彷徨。因为历史上名篇累累,一个普通一兵乡野百姓,要写出运河特殊的浆声情感容易吗?我还真需要有待去认真努力,寻觅运河桨声的真谛。

运河划桨需一代一代勇敢地接力,运河的民俗文化需要理想的传承人,这时候我才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重了。我是搞运河民歌民谣搜集整理工作的,所以大家才抬举我是运河文化工作者的一员。为此我决心不辜负民间文学界及地方领导和乡亲父老的厚望,尽力以老艺术家乔老马老等为榜样,细心去观察运河风情,诚心去采访运河儿女,倾心去研究运河文化。也许会工夫不费有心人,不远处就是柳暗花明,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写出读者满意、社会有影响的《运河桨声》来。 

本文已被编辑[王先林]于2008-3-21 10:26:08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金矿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王先林点评:

虽然没有描绘运河的风情水韵,但从历史着笔,也有些厚重。

文章评论共[1]个
一条河-评论

很不错的。文字能穿透某些东西。at:2008年03月21日 上午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