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州瑶都”沿207国道南行15公里,穿过一片约2公里路程的郁郁葱葱的松树林,来到一片历尽沧桑风雨的古老的栗树林。栗树林的尽头是一棵四季绿荫如盖的古樟,古樟大得两人牵手合抱都不一定抱得着。古樟后豁然开朗,豹虎古寨如今的豹虎村,便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沿着错落有致的古老的青石板徐徐漫步,观看古寨风光,我们简直不敢相信,与其说这是一个古老的平地瑶寨,还不如说是陶公的另一个世外桃源。村寨的三面是一片片生机盎然的良田,村后面是一坐拔地而起宛若一道天然屏障的高山与世隔绝。一条四季绿茵绿茵的小河绕村而过,村里一座座青砖瓦屋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呈流线型高高翘起的屋檐,与这里的青山这里的绿水,构成了一副和谐绝美的山水画,宛如一个沉睡千年的古装少女,典雅、娴静。
整个村寨坐东朝西,大、小门楼3个,各个门楼石雕各不相同,总门楼的石雕是左虎右豹,栩栩如生。谈及豹虎村的来历时,好客的瑶族长老便滔滔不绝地给我们讲起了一个又一个神妙的故事。从村的南面看,后山形状酷似一只呼啸而下的猛虎,且过去山上常有老虎、豹子出没,晚上不时进村偷袭猪圈。这也许是“豹虎古寨”的来历吧,也许就是因为有豹有虎而得名而享誉一方吧。从古到今,村寨里每逢大行小事或逢年过节,总门楼两则的对联上总少不了“虎、豹”二字。可不是吗,“豹有千斑藏露泽,虎啸一声荡春风”在有些发白的红纸上仍清晰可见。除后面高山外,村寨三面均有4米多高的围墙围住,围墙上置有炮眼和守望台,防备外敌侵袭。据说,当年日本鬼子扫荡瑶山,只敢在附近村骚扰,却一直不敢动豹虎村半根汗毛。痛惜的是,我们见到的古围墙已是断壁残垣,古建筑损毁严重,留存不是太多了。
入总门楼是杨氏宗亲的宗祠。据老人介绍,豹虎村是青一色的杨氏家族,西晋时从陕西迁入。过去,这里曾出了一位有名的大财主,名叫杨寅众,他掌管着上到河路口,下至沱江沿河两岸方圆百里田地的租金,家里富得谷满仓,银似山。宗祠就是他捐巨资扩修的。祠内原有一尊很大的佛像,一年四季香火旺盛。久旱无雨时,瑶胞便抬出来求雨,佛像很有灵气,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可惜佛像在破“四旧”年代被砸了。留给我们的是一片惋惜。
沿着青石板铺就的一条条巷道,我们发现古村寨的楼房井然有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难怪豹虎村自古就有走过“七十二门坎不湿脚”之美誉。穿过八字门楼便是当年大财主的房舍,那一排排呈流线型高高翘起的飞檐,尤如熟透了的沉睡古装少妇,让人芳心撩动,垂涎欲滴,让人为之倾倒。外墙头“双龙抢珠”大幅彩壁画,让人感受到豹虎村的古风古韵。建筑用的每一块砖都用磨刀石磨得光滑平整,让人感受到老杨家财主昔日的富有和辉煌。基脚座座都是青一色的约2米见长的石条砌成,砌高约1米。房墙均是“封火马头墙”,这种墙的好处是:即使一屋失火,他屋也能免殃。房屋的建筑时间在约是明末清初,可见当时平地瑶民的防火意识已不逊当今。迈过一道道高高的石门坎,推开一扇扇厚实的木门,就像撩开了青春美少女神秘的面纱,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精雕细缕的通花门窗,彩绘塑就的画栋雕梁。蝴蝶花海畅游,喜鹊枝上报喜……福、禄、寿、喜类吉祥动物尽显其中,似乎仍在向人们展示着过去那辉煌的时光。
告别古屋,我们久久地回味着,追溯着。这独具魅力的平地瑶古民居还能继续保存并发展多久?是否能在此建立一个别具一格的“平地瑶古民旅游村”?因为它毕竟离县城只有15公里,距207国道只2公里。当然,“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豹虎村的瑶族同胞才是最终决定这片古民居命运的人。
但愿豹虎村:豹呜凤舞源流长,虎踞龙蟠今胜昔。
作于2008·3·20
-全文完-
▷ 进入寒亭暖谷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