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集《湘里湘南》后记
有人说,记忆是一种高度。
而我心里,记忆是一种温暖,在十年或更长的漂泊的日子里,我的思想都活在记忆活生命的孤独里。在重新检视《湘里湘南》这本小书里的文章,我觉得,我在以孤独的名义温暖着记忆,也温暖了白云流转山群挺拔、人民生活活色生香的湘南。这是我的家乡,我的故土,我生命的灵魂、智慧、思想的一个部分,我的一切根本,都来自于这个叫湘南的地方。是那里的人们和生活,让我如此的眷恋和怀念着那里的一切,他们,构成了我梦想里最初的天堂,滋润着鼓励着鞭策着我今天的行程。
那一块土地是厚实的,舜开文化风气之先,为这里留下丰厚的话头源泉。那里的山是连绵的,柳宗元、元结、周敦颐、曾国藩、唐鉴、罗荣桓、陶铸、邓中夏、邓力群、萧克、秦光荣……,连绵成人文的峰峦,让那一片土地,在历史和现实里,都一样的辉煌灿烂。那里不是江湖,那里是一个港湾,那里不是大海,却有凝固的波涛。湘南的前辈和今人,用博大的胸怀和卓绝的远见,给我们留下了智慧和思考。我热爱那片土地,一直没有改变过。
在出版第一本散文集《以孤独的名义》的时候,我就写过《永州》、《清水桥》、《平田》、《九疑山》、《庙》等一些篇章来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和名胜古迹,获得了一些反响。五年后,把工作之余写的关于湘南的东西收集整理出来,部分放上了搜狐、网易、新华网、《读者》网、大洋网、金羊网、杭州网、红网、左岸文化、湘滨文学等网络的散文论坛,获得了网友的热评与喜爱。陆续又写了《我怀念里的乡村如一只干瘪的ru*房》、《生命里的黄水寺》、《明珠永安》、《乡村男教师》、《汇桥新城的月亮》等一批散文。每写作一篇文字,就如亲临一次湘南。而行在这陌生城市,能够温暖心灵的,只有湘南和一些关于湘南的回忆。这时候才明白,记忆是有高度的。
写《湘里湘南》我是没有任何预谋的,这个时候想写文字吃饭,是很理想的事。写这些篇章,完全出于我的热情和对湘南的记忆,完全是凭了兴趣爱好。在《湾井》、《双井圩》、《段家》、《邻家婆婆》等篇章里,不仅重温了生活,还获得了一些以往忽略的智慧,新的发现和不断练习驾驭文字所获得的乐趣,让我乐此不疲。哗哗啦啦,五年下来,写了近百五十篇,大众文艺出版社要出版“幸福阅读工程”一套书系,河北的散文名家杨献平先生乐意为我这本文集写序,《湘里湘南》经过几番折腾,终于有了这般模样,算完成了一个爱好,满足了一个发表的需要,而心愿,还在祈求生活的天空下,更多一点人情世故的美好,希望那些兢兢业业写文字的,能得到发现。
《湘里湘南》完成了,还有个计划,就是接着写关于湘南、关于漂泊生活的散文,其次是写一些小说。我喜欢写作,写作是一种抒发内心需要的一种极好的工具。以前或许还有一些功力和目的,为生计谋。经过生活这么多年的折腾,还是弃了那些宏大的理想,在人海里,走一个方向的路,在梦境里,以孤独的名义温暖湘南,比充满欲望,要舒服很多。
可惜的是,对于整个大湘南,我对永州最为熟悉,衡阳我去过,郴州、汝城我都住过,只是匆匆,在记忆里模糊了。如果有机会和时间,我想,还是去湘南,去那里感受生活的韵味和人文风情,它们是这世间最美的一个部分。
感谢太太、家庭、孩子,他们让我安心的敲键盘。
感谢远在湘南的父母、亲人,他们不知道我用键盘敲出了《湘里湘南》。
感谢生活,给了我这么多朋友,让他们有机会有义务读我写的《湘里湘南》。
感谢老师,他们在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无情的说批评的话,帮助我有力的进步。
感谢乡村,感谢湘南,它们陪伴我走过了许多彷徨、孤独、迷惘、不幸、快乐的人生经历,一刻不离的温暖着我的记忆,让我在现实的背后,寻求到湘南山群一样的依靠,平静的面对生活的波澜和明天的不可预见。
我还有那么多的遗憾,但是,我爱这人间,爱我的湘里湘南。
本文已被编辑[褦襶子]于2008-3-19 21:18:48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欧阳杏蓬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