拽袖子,本是民间俚语。源于小两口子之间互相提醒,私底下拽衣袖子的小动作。
最经典的场景是闹洞房。亲朋好友一波接一波的逗新郎新娘,搞一些善意的小刁难。新娘一般都很羞涩,推推挡挡、遮遮拦拦。当新郎感到新娘可以也必须照着亲朋好友的意思去说或去做的时候,新朗就会轻轻地、悄悄地拽拽新娘的袖子。新郎一般为了戏庆的气氛,为了不拂亲朋好友的意(好坏善恶皆有),大都显示豁达大方,顺着亲朋好友的意。如果新娘感到太难堪,不愿新郎去说或去做时,她也会轻轻地、悄悄地拽一拽新朗的袖子。这新郎或新娘的轻轻一拽,往往会成为婚礼小高[chao]前的小序曲。
最常见的莫过于夫妻同赴宴时的小动作。丈夫精神兴奋,酒性高涨,正要豪饮海喝之际,贤良聪惠的妻子大都要私底下不停的拽丈夫的袖子。这轻轻地的一拽,若被发现,往往会成为推杯换盏高峰的前奏。
最新的(其实也不新了。此处按历史的尺度说。)发展是,纪委也海纳百川,采纳这一民间颇有人情味的方法——拽袖子,来提醒告戒我们的党员干部不要贪渎。在不少高中低级的廉政总结报告里,都把这一条作为非常好的经验而大书特书。是不是这拽拽袖子能成为廉政或不廉政的前奏,历史还未有验证,我不好妄说。打住。
给大家说个故事吧。
话说明朝万历年间,浙江省举行乡试。有一个家有财势的董姓人花钱贿赂主考官,买了头场试题。结果中举了。未成想,此事办的不太周密,消息走露到杭州知府那去了。
乡试圆满结束后,杭州知府照例设宴庆贺,席间,还安排了堂会。呵呵,明朝是否这么叫,我没考证过,姑且这么说吧。这堂会唱的是元人剧目《荆钗记》,其中有一曲叫《承局寄书》。是这么演的——
李成:足下,您从哪里来呀?
承局:我从京城来。
李成:京城里有什么新闻吗?
承局:有倭人上贡。
李成:那是什么新闻?旧事!
承局:进贡稀罕物。
李成:什么好东西?
承局:一头猪!
李成:切!一只破猪有什么稀罕的?还值得进贡!
承局:一头大猪!
李成:驴那么大?
承局:不止。
李成:牛那么大?
承局:不止。
李成:象那么大?
承局:(还是摇头)
李成:(不服气的)再没比象更大的猪了!!
承局:奇大无比,不说整个了,就是猪头、猪肠、猪踢,你猜能卖多少钱?
李成:多少?
承局:只是头肠蹄(头场题)就卖了一千两银子!
李成:什么人能买得起?
承局:听说一个收古董的人家!
古人说这是知府“讽”主考。按现在的类比,就是纪委领导在给主考官拽袖子。
新郎(新娘)给新娘(新郎)拽袖子是怕对方出洋像,而洋象越出越多。
妻子在酒席上给丈夫拽袖子是怕丈夫多喝了伤身体,而导致越喝越高。
杭州知府“讽”主考,给其拽袖子,只能算是官官相护(从其不制止、不检举、不告发推测)。
那么纪委们的拽袖子是什么初衷、什么结果?
我不知道。
求教于方家!
-全文完-
▷ 进入西岩居士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