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外求学漂泊了几年之后,蓦然发现我最为钟情的地方是家,是家人的亲情,淳朴的家风和亲人团聚时的那种甜甜的味道。
在异乡漫步的时候,在每学期临近放假的时候,我的脑海出现最多的是家。有时是加中的餐桌上那独有北方风味的咸菜。更有时是那矮矮的已经很是破旧的几间平房。
每当想起那为了家了的生计而奔波而得了“骨质增生”的父亲,还有之人,但为了这个家,为了把我供养成能够很好生存的的一个人,而辛勤奔波,而面朝黄土,背朝天。
我虽然也是二十岁的人了,但在他们眼中依然是孩子,为了求学,我依然是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如果和别人家的孩子相比,我是很不争气的那种孩子,我现在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不能拿得每年度的奖学金。虽然他们认为我能够上大学,就是已经为他们争了很大的气了,而且也圆了他们那年轻时未圆的梦想。
可是每当想到家。想到那身体不太好,年岁也有点儿高的父母,我真的不忍心再向他们索要一分的生活费了,于是我开始自己奔波,开始在学习之余兼职、发传单`、报社、餐馆端盘子,当营业员………我渐渐地认为,无论做什么工作只要挣到money,只要能维持我的生活,不再向我的老父母伸手索要生活费。但是有时候他们总是劝我“好好学习,别老想着挣钱,我们在家里就是再苦再累,也不缺你的费用,你自己一个人在外边不要太辛苦了,最重要是“学习”为主,考试的时候认真点儿,争取拿到奖学金,在外边多和人交往,也别太小家子气了,别太抠门了,好好和他们相处………”每当我听到这些话时,我的心也会不禁一酸,其实他们是为了我,为了不让我太分心,为了让我好好读书,争取毕业以后,能够找到一个好的“饭碗子”,只要别辜负了他们的一片苦心。
此时,不禁让我想起读过的一片文章,为了让女儿能够在学校里好好学习,而且能在重点学校里不受城市里人的“歧视”,每周把最好的东西给她带到学校里边去,而他们在家里每顿饭却啃的是萝卜,只到有一天,女儿放假回家早了点儿,她才明白事情的原由,父母为了她而每天舍不得买粮食吃,而吃的却是市场上最便宜的---萝卜。
实际上我也向想到了我的家人,我的家庭也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农忙时,家里根本没有时间(其实是没有钱)去买菜,只能买那中一块钱好几斤的,或者买韭菜,茄子之类的。而且是,到了夏天时舍不得到市场买菜,只能在自家的小院里开垦出一片小地,种些茄子,韭菜,西红柿,豆角儿,等,就是这样,一夏天就靠这些蔬菜过活,偶尔,邻居,或和我老妈平时关系不错的人家,也把他们(由于种的太多,而且长的很老了的,吃不了的)的一些白菜,油菜等送给我们家。
父亲和母亲一年地里也舍不得置办一件象样的衣服,即使到了逢年过节的时候,父亲也总是穿着他那件好几年前置办的一套中山装,有时我姐姐也给他买一件象样的衣服,他总是舍不得穿,压在了柜底儿。只穿一些我姐夫穿过的旧衣服,一年地里也没有见过他穿过一件没有补丁的衣服,不过还好,我老妈总是洗的很勤快。尤其是我老爸的袜子,穿得都落了好几块补丁了,而且又由于常年在地里,和黄土打交道,至使他的脚后跟长出了很厚的老茧。
而母亲也经常穿一些姐姐穿过的旧衣服,可是他们为了让我在学校体面点儿,给我买一些和城市里的孩子穿的一样的衣服,由于我从小也太耐面子,总是在同学面前不显“穷酸相”,整天穿着那套西装,(其实,那套西装还是我在北京的餐厅打工的时候那个老板给我买的工作服呢)我一直到现在还穿在身上,不过想想那些没有书读,没有衣穿的孤儿,我算是很幸福的了,至少我的父母还很健康,至少我还有书读,有衣穿。
其实,写到这里,我很是看不惯那些整天拿着父母给的“二毛钱”交一些“虎朋狗友”的崽儿,他们不是这个请客,就是那个请客的,为什么他们就不想想他们的父母呢???我还是个学生,我虽然现在还没有能力赡养我的父母,但是我现在要继续“充电”总有一天我会有能力的。
我觉得,家不仅仅是港湾,在你累的时候,让你停泊休息。家最重要的功能是“充气筒”,无论是你累的时候还是你受到伤害了,家都能给你充足气,让你重新鼓起生命的风帆。
本文已被编辑[奔月]于2008-3-19 11:55:52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郑轼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