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一棵散文树上的三朵奇葩峻毅

发表于-2008年03月14日 中午2:30评论-14条

——解读《2007中国散文排行榜》中邯郸三散文家的作品

我与邯郸三散文家王克楠、桑麻、崔东汇是老朋友了。前不久我在西安逛汉唐书城时,欣然发现有中国散文学会编选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007中国散文排行榜》一书,书中竟然整齐地选载了邯郸三位散文家作品——桑麻的《滏阳河边的死亡》,崔东汇的《婚事》,王克楠的《废墟》。三篇散文躺在书里,除了感受到静静的书香之外,在寒意袭人的西北他乡意外地读到三位老友的作品同时选入《2007中国散文排行榜》,自然更有一种温馨的温意。

其实,我以前对三位作家朋友的作品已有过细细地赏析解读,曾经说过,在一个城市里一下子冒出了三位散文底蕴且又有一定影响力的散文作家,实在不是简单事件,应该算为一种“文学现象”吧,何况这三个作家的写作风格和写作路数是截然不同的。从《2007中国散文排行榜》所选用仨人的作品来看,也是呈现出明显不同的鲜有风格。桑麻的《滏阳河边的死亡》,以纪实的手法记录了滏阳河边所发生的令人心颤的一幕;崔东汇的《婚事》,一如既往地记录中国乡村农民尴尬的婚姻生活;王克楠的《废墟》,则以诗意的笔法写出在中国大地呈现的另一种现实——一些文化古迹被无情地铲除,成为国人心灵上的痛。重读他们的作品,令我欣喜的是,我看到了他们三人的写作风格是互相影响的。桑麻的《滏阳河边的死亡》叙述,虽然是一件血淋淋的死亡,但是依然层次分明地把观看者的心理分解析开来,呈现给读者的,依然是一个“心理场”;崔东汇的《婚事》叙述,记录的是乡村无数的“这一个”,但是这些“这一个”却很有共性,他们从不同角度呈现中国乡村婚姻生活的低质量,也就是说崔东汇在写作的时候,思路是清醒的,不是只跟着素材往前走,而是有他自己的文化思考分量;王克楠的《废墟》虽然很有诗意,但在整体来说还是归属思考型的,他在叙述上呈现了断断续续的心语,但就文章的局部来看,又是相当完整的叙述。对于《废墟》这个散文文本来说,把完整的思维碎片和不完整的现实碎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成为一篇文化思考蕴藏量浓厚的散文。

桑麻的《滏阳河边的死亡》,超越了他过去的写作路数。在《滏阳河边的死亡》这一散文文本里,有两个“桑麻”在场,一个是真正现身的桑麻存在于那个场面里,另一个是心理在场的桑麻是以第一人称“感觉”自杀者的现场感觉。这两个桑麻在滏阳河边的死亡事件发生以后,展开了激烈斗争。桑麻的整个文本实际上描述的就是这个斗争过程。桑麻的艺术突破在于采取了对于人的“人格分析”,人在生活中,常常呈现出多重人格,在处理同样的事情上,因为对象不同,常常态度决然不同,善恶效果也决然不同;这样的不同构成了人性的复杂,因为人性的复杂促成文学的魅力。我们无法用一种模式去套用生活,好人不是绝对的好,坏人不是绝对的坏,一切是相对的,正好似桑麻的《滏阳河边的死亡》,真正现身的桑麻看到有一个自杀者在河边的树上上吊,首先想到的是自我保护,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但是,心理在场的桑麻是希望解救这个自杀者的,两个桑麻开展了激烈的斗争。散文整体的叙述从表面上看很平静,在自杀现场的,不仅仅有桑麻和桑麻的妻子,还有“年近五旬的吹箫人”和“四位妇女”以及例行公事的警察们。他们这些人,面对一个生命的消失显得很“平静”,没有什么值得惊讶的。只见“路上已经聚集了很多人,在三五一堆、七八一伙地议论什么······在树的近旁,几位警察围成不规则的圆圈。”桑麻这一散文的力量就在于众人面对他人生命消逝的事件麻木不仁。我想到了鲁迅先生当年在日本看幻灯片,看到中国人被砍头围观者却麻木不仁的事件!现在虽然事已过百余年,但对于一条生命的消逝,尽管是不明原因的自我消逝,目击的众人依旧是麻木不仁。桑麻是通过这一事件把国人的劣根性深深地挖了出来。桑麻的《滏阳河边的死亡》在艺术上的闪光点,就在于他的创造性是以“第一人称”来取代那个不明身份的自杀者。那个人是自杀了,自杀者的生理生命就结束了,先不研究死人到底有没有灵魂的存在,但其再也不可能传递自己有没有任何的感觉了。但是,作为目击者的桑麻,是可以代替自杀者体会到某些感觉的,这就形成了作品的“第三只眼”。

从文学史叙述类作品看,一个作品一旦出现了“第三只眼”,就会大大地扩大作品的表达空间,作品成功的几率就增大了。在桑麻《滏阳河边的死亡》的这一文本里,自杀者的“我”和围观者的动态相互呼应,自杀者的“我”是静态的,是静静地观看者,而围观者则是动态的,两者之间形成呼应和对比反差——这是表层的对比。还有深层的,在围观者看来,他们看到的只是一个人自杀的“热闹”;而在自杀者看来,则是用嘲弄的表情观看着人们面对死亡是一种怎样的麻木不仁,文章的魅力也在于形成了这样的互动状态。桑麻还善于用想象展开合理化的细节,比如“系好绳扣,我向南顺着铁围栏寻找石头和转块。我在杨树下垒起一个高台以便站上去够到绳扣。”对于吹箫人发现自杀者,桑麻用的也是合理化想象,“他突然完全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血液直冲头顶,头发像钢针一样乍然而起。”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桑麻的《滏阳河边的死亡》还具有雕塑的效果,作品的开头即是“我吊在一棵白杨树上。它有三十多米高,树龄至少在十年以上”。“我像面袋一般挂在树上。没有风,我静止不动。”紧扣人心,有吸引读者不读不能的力度。

崔东汇的《婚事》一共有七节,每节之间既有互动相关,又具有各自一定的独立性;既是叙事的,是流线型往前走的,又有一定的跳跃间隔,他用“他有俩老婆”的诙谐之笔,讲述了村庄里的不诙谐的现实。也就是说,他的作品与我着笔写过的鉴赏分析《《回荡在燕赵大地上的浩然之气》一样,继续呈现出一种冷幽默,以开玩笑的姿态表达乡村里那种让人欲哭不能的惨痛的显示。“穷的直接后果就是产生光棍,一代……一代,层出不穷。”崔东汇在这一节里讲了一个关于地主的小故事,一个在阶级斗争年代让人哭笑不得的故事——“可在我们村里,矬子里选高个,崔满仓自然就成了地主。”在“他的奖品是老婆”里,叙述的是老年代的老事情,其实也是纪实一个现在看来是十分荒诞不经的事情——在抗日战争年代里,哪个作战勇敢就奖励哪个一个老婆,虽然是地域性的特殊时期,看起来荒诞,却是符合人性,世界本就是男人和女人共同组成的,缺一不可;没有婚姻的经验,再怎么空谈爱情也是没有实际生活的婚恋经验,没有婚恋经验的人生又怎么可称是完整的人生呢?道理就这样地简单。正是因为这个,抗日民兵队长因有了女人,他的生活滋润了,就打破了阶级的界限,开始庇护自己的媳妇——这个曾经为皇协军小队长的媳妇的女人。并说:“她现在跟了我这个贫农她就是好人,她是县政府奖励我的,谁要是动她一指头,老子就跟他拼命。”

崔东汇的《婚事》中的“离婚不离家”,讲的是进城后的干部休妻的故事,是在新政权体制下的另一段表面上合理,实质上是以伤害农村妇女为代价的往事。崔东汇《婚事》中的这个小故事的主人是李雨仰,“解放进城市后进入专署工作的李雨仰也没有顶住那股离婚风潮的吹打,三下五去二就搞定了手下的一个女办事员。”可是,与李雨仰离婚以后的前妻并没有嫁人,而是拉扯着孩子独过,并且在六十年代困难时期把李雨仰再婚后的两个孩子好生抚养,这样的以德报怨的行为读之令人心痛!在“婚姻的阶级性”中,崔东汇的《婚事》不是叙述婚姻和爱情的跨间,而是实实在在地叙述了那个特定时代里有着特殊“因为家庭成分‘高’而成为光棍”的群体的悲惨婚姻。在那个背景下“政治的遗传性被夸大到了极致,龙生龙,风生风,老鼠天生会打洞,婚姻是极小的一部分”,于是聪明的地主家庭的儿子云兴,爱上了贫农家庭的女儿莲花,俩人互相爱慕,却被父母活生生地掰开了。“婚姻的重量”里虽然没有叙述故事,却把随时代变迁婚姻的多重状态表达得淋漓尽致,揭示了贫民身份在婚姻中的比重已有了变化,而且不是微妙的变化。当下,青年人的情况是“现在村里介绍对象,都夸这人如何如何能睁钱,过去放在首要条件的非农业户口再也没有人提起了。” 《婚事》这组散文的最后一节“淘金时代的爱情”,很有王小波小说的反讽味道。但是,作者依然是用他与小学同学成民见面的情节来谱展。成民是一个老老实实的农民,为了给儿子盖房子娶媳妇,几乎榨干了身上血汗,而女儿跟着一个上了岁数的老板跑了,这事就成了扎在成民心头的刀。这样的现状,几乎是当下相当一部分农民真实生活的缩影——外在的劳累和内心的伤痕组成了他们的基本生活,也是他们实实在在需要面对的现实。

崔东汇的《婚事》,继续保持了他以往的写作特点——对于生活中的灰色不是控诉而是调侃,像是乡村中农人在冬闲时聚集在一起聊天,因为生活的艰辛困苦以及所处的尴尬事太多太频了太平常了,所以很多悲惨的事情也是用幽默风趣的语调来讲述,我把崔东汇的这种幽默风格称作为“冷幽默”。“冷幽默”也是崔东汇散文的重要亮点之一,在《婚事》里比比皆是。崔东汇散文里的对话语言和叙述语言基本特点是土生土长的中原农民所持的——干脆利索,短句多长句少,还常常话中隐藏了更多的话,往往值得人去琢磨去思索。他所选的生活场并不大,但是场内所含内容是丰厚的,往往是在“以小见大”的状态下写着笔成文的。这正是当下散文群体中具有了他自己鲜明的特点,被中国散文学会编选的《2007中国散文排行榜》选载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了。

王克楠的《废墟》我很熟,与桑麻与崔东汇的写作路数截然不同。《废墟》是用以诗意来搭建文章结构的。我发现,作者在写作之前是有意识用诗意作为垫底准备的,运用的生活材料桑麻和崔东汇不同,是用生活现象呈现表达的趋向,是在诗意的框架中寻找写作的资源。从王克楠选用的素材来看,无论描写邯郸古城的废墟,还是陈述唐山大地震曾经有过的废墟,还是“地球那端的庞贝古城、罗马斗牛场·······中国古长城”等,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素材,其实都是他精心筛选过的。这些分散的写作素材处于散文之外零散状态的时候,是很难引起写作欲望的,但是,它们一旦凝结到一起时,再融化到王克楠准备的诗意结构里,就有了焕发闪烁的光彩。《废墟》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即将坍塌的墙体前”,借助于火车站旁的老房子的拆迁,写出了他本人对于“新”与“旧”之间的辨证认识,“人总是习惯标榜自己的文明是呈螺旋状上升的,其实,很多时候是往下走的,欲望越大,退步的越是厉害;文明走的越远,人对于自己的欲望的调控能力就越差。” 

“废墟链条上的舞蹈”是《废墟》这个散文的主体。这一部分作者运用了许多事例直接表达出“人世和地狱并不遥远”的观念。什么是天堂?能够延续文明就是天堂,而地狱则是相反的方向。可是,这个世界上到底是什么在毁坏人类文明呢?王克楠在《废墟》里叙述了,“人为造就的废墟要比自然的更加频繁,效率也高的惊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因为人和人之间的仇恨,二是无知和愚昧。《废墟》的第三部分是“废墟的另一种意义”。在这部份里,王克楠反常地不再运用诗意性叙述,而是运用了“潜叙述”。表面上看是继续讲一些地方发生的废墟,并没有正面去回答“意义”,而实际上正是他的这种漫不经心地叙述,才是最结实的回答。废墟的意义是什么呢?就是对于曾经存在的文明的尊重,“只有尊重废墟,才能超越废墟。”临近结尾时,《废虚》借助于美国著名诗人艾略特的话,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废墟的意义首先是思想和灵魂的,只要人类存在着精神的颓废和道德的沦丧,人类文明化为废墟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废墟对于人类首先是一种警戒的意义。“或许,废墟并没有在别的地方,它就在人的心里。” 

王克楠的散文叙述是多元化的,很难用某一篇散文来概括他的散文特点。但是,他的《废墟》所呈现的散文特点是——用诗意的语言和诗意的叙述来刻画一种冷峻的现实。所以,他的散文《废墟》的力量是来自于对于人类文明的终极关怀。对于散文选题,现有的生活场面很难吸引住他的眼睛,只有具备了诗意光辉和具有表达场内的这些题材,他才会从容不迫地用思维流动来做精心串缀……所以,王克楠的散文更加能体现相当传统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因此,他的散文本文不是那种“论文式的阐述”,而是具有鲜明的感性特点。在他的《废墟》里,此时和彼时的生活画面比比皆是,无论是工人拆迁老房子的场景,还是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的描述;无论是解放战争的战争场面,还是罗马广场废墟的气魄;无论是古邯郸的文明遗迹,还是古长城和圆明园的形象,都一一在他的《废虚》矗立,成为一些外在的制高点。通过这些制高点,读者可以俯瞰到埋藏在文字中的文字力度。

因为篇幅所限,以上是我对于邯郸三位散文作家朋友选载在《2007中国散文排行榜》中的三篇散文的鉴赏解读。因为我是贴着作品鉴赏解读的,并没有用现成的“散文法则”去套他们的作品,也没有用他们各自过去的“散文曲线”去套用,文字的理论性自然会显得单薄一些,很可能会让理论家们贻笑。但是,我觉得散文家当下的散文是需要有人去认真解读的,尤其是对于正处在上升期散文家的作品,就更加需要关注。桑麻、崔东汇、王克楠仨人的散文作品,自2000年以来每年在散文报刊杂志上发表许多,而且每年都被选入各种不同版本的年选。他们三个人同在一个城市——河北邯郸,那里有一个办了13年之久,而且日益繁荣昌盛的散文沙龙,他们在沙龙里经常探讨散文的走向,互相影响,互相碰撞,这本身已经构成一种文化现象。散文评论家王聚敏老师把他们仨人的创作现象称为河北南部崛起的散文“新三家”,真是非常形象,非常到位的。

我有幸与他们三位相识为友,一直关注着他们的创作,在整个的2007年与经常通过一些散文网络论坛与他们进行“不见面的讨论”,感受到他们蓬勃创作的热情和蕴藏的散文才华。我对他们仨的写作走向心中有底,骤然看到他们的作品同时被《2007中国散文排行榜》一书选载,虽然欣喜依然,但并不感到惊奇。因为他们仨的创作积累是丰厚的,他们的写作态度是认真而勤奋的,他们的散文一并被《2007中国散文排行榜》选载,既是对2007年他们的散文创作肯定,也是为2008年开了一个好头,祝愿他们写出更新的更好的散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峻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季锋点评:

对于文笔深厚的作者,我们敬佩的同时亦带着些须安慰,因为它必然代表着一个城市一个地方的特色会从他们手中展现出来,从而从另一方面去了解一个地方。
问候峻毅姐姐,许久不见:)

文章评论共[14]个
夏莫-评论

沙发是我的?!
  【峻毅 回复】:哈哈,此沙发是你莫属了:) [2008-3-14 19:22:30]at:2008年03月14日 下午6:26

悠蓝子-评论

向你学习。
  【峻毅 回复】:谢谢蓝子关注。别客气,互学才是。 [2008-3-14 19:22:09]at:2008年03月14日 下午6:34

oО水中魚Оo-评论

散文容易写,人人写,但能将散文写好的却不多,在这里支持!
  【峻毅 回复】:是啊!写好散文非容易。 [2008-3-14 19:21:15]at:2008年03月14日 下午6:53

峻毅-评论

季编好,谢谢你的审稿。好久未遇,最近好吧。
  【季锋 回复】:还好还好,反正勉强凑合着过呗,呵呵/ [2008-3-14 20:11:45]at:2008年03月14日 晚上7:19

素素-评论

小学开始已接触作文,貌似简单,其实深意存焉。
  【峻毅 回复】:写字不难,难在写好写精啊。 [2008-3-15 0:09:06]at:2008年03月14日 晚上7:33

生命之花-评论

读了你的文章很是感动,问好!
  【峻毅 回复】:谢谢你的支持与鼓励. [2008-3-15 0:08:25]at:2008年03月14日 晚上8:05

车神传说-评论

好文。
  【峻毅 回复】:谢谢朋友关注. [2008-3-15 0:06:28]at:2008年03月14日 晚上8:31

林林-评论

细析而不失生动,分述而不失严谨!问好峻毅姐!
  【峻毅 回复】:林林好,新学期又忙开了吧。 [2008-3-15 0:05:52]at:2008年03月14日 晚上8:48

梦缘公子-评论

好!
  【峻毅 回复】:梦弟好. [2008-3-15 0:04:47]
  【梦缘公子 回复】:姐姐吉祥! [2008-3-15 9:15:32]at:2008年03月14日 晚上11:06

首号狼柔情-评论

不错不错
  【峻毅 回复】:谢谢支持与鼓励. [2008-3-15 22:31:07]at:2008年03月15日 早上8:09

晴茜绮梦-评论

丫头问好姐姐,晴天最近很忙,都疏忽文字了。
  【峻毅 回复】:丫头好就好:) [2008-3-15 22:26:49]at:2008年03月15日 早上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