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发生在很遥远岁月的事了,可时时在我脑海中浮现,让我联想到许多许多。
那是个无所事事的日子。我们这些初中生按例到市体育场参加集会。会后,时间还早,也就是下午三点多吧,我们几个同学不想回家,又不知到哪去玩。一位姓张的同学说:去华侨农场,我表姐今天结婚。能看新娘子,又有喜糖吃,当然是件美事。只是我们都不知华侨农场在哪里。
“不远,就在三里店过去一点。”张姓的同学说。
三里店,当然不远。过一点,也过不了哪去?于是,我们结伴而行。
过了三里店,又走了三里。我们问他“在哪呀?”他挠了挠头皮,说:“再过去一点吧?”
一点,一点,又一点。不知过了几个一点,我们个个眼疲脚乏,可还没到。这次,我们不再问他了,因为那答案准是“再一点”。走近路边的小屋,问了位老人。老人说:“到农场十二里,回城二十五里。”这一下,我们全傻了。怎么办呢?当然是走下去,毕竟走了这么远了,总不能五十里的来回白走吧?再说,不就是还有十二里。二十五里都走过来了,还在乎十二里?
结果,当然见着你新娘子,当然吃到了喜糖。而且,那不怎么漂亮的新娘子,也觉得漂亮了;那不怎么甜的糖,也格外地甜了。而这番近乎荒唐的经历,更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了。
假如,张同学告诉我们是这么长的一段路,我们绝不会去的。使我们到达那里的只是“过去一点”。这“一点”,是我们去凑热闹的根本。因为,只“一点”,那热闹就值得一凑了。若是那“一点,一点,又一点”,那热闹就不值得去凑了。
在以后的生活中,类似的事,我遇到不少。简单地说,我不是个胸有大志的人,更没有那高瞻远瞩的本事。但,我在人生的路上,走了很远很远。那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走了第一步,又抬起脚,走出第二步……
当以一个初中生的身份列入知青行列时,我怎么也不敢想会成为高级职称的知识分子;当围拢着系里那唯一的一台十七吋黑白电视机时,我怎么也不敢想家里几间房都摆着彩色电视机;当手里第一次捏着十八元工资时,我怎么也不敢想今天工资存折上那四位数字……我清楚的知道,祖国是“一点,一点,又一点”走过来的,而我也是“一点,一点,又一点”走过来的。
想起青春时那许多许多美丽的理想,竟没一个与今天搭上了界?我知道,那只是想,想呀想,就没个实际,就没个“一点”。也许,这就是: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那么,积了就能吗?也不见得!我可以是个篮球高手,可我成不了姚明,没那个子;我可以是个歌手,可我成不了黎明,没那嗓子……之所以能走到华侨农场,因为那是个实在的地点;若要到那虚无缥缈的蓬莱仙岛,脚磨到了腕,也没法到!
一点,一点,再一点,就在于它实在。它让人在一个又一个的力所能及中、在一个又一个的希望中,走向了最终的目的地。
本文已被编辑[褦襶子]于2008-3-11 19:47:45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牛尾帚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