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失败都可从损德失德的方面去找原因,所有的成功都可以从守德积德的方面去找原因;人只有重视心性的修为,重视道德的根本指向,人才可能真正经营成功的人生。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1],冲气以为和[2]。人之所恶[3],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4]。故物或损之而益[5],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6],我亦教之[7]。强梁者不得其死[8],吾将以为教父[9]。
【简 注】
[1]负阴而抱阳:背阴而向阳。
[2]冲气以为和:阴阳二气互相交冲而成均调、和谐状态。
[3]所恶:表示“憎恶的东西”。
[4]称:称呼,这里是自称的意思。
[5]损:损减。益:增加。
[6]所教:教导的,这里的意思是别人教导我的。
[7]我亦教之:我也用它来教导他人。
[8]强梁者:强*的人、强横的人。不得其死:不得好死。
[9]教父:这里指施教的根本,或作“教育的总纲”。
【引 发】
——失德必定失去所得
天道以德均衡万物,失德必定失去所得。
宇宙初始,有一种没有生命的物质微粒,宇宙的特性将其整合,渐次形成万物。宇宙有层层不同的时空,某一高层时空以下,开始兼具阴、阳两种物质;越往更低时空,两种物质的差异越大,渐次形成相生相克之理。纵有相生相克,却因天道无处不在,所以万物依旧和谐、有序。天道之所以安排生克的因素,是要使每一时空尽可能的繁荣,并使其中的生命活得有滋味。
万物的差异表现在尘世,就极其复杂,也极其显著:正的一面越正,负的一面越负;两两之间,竟似形同水火,彼此难容。原因只在生命层层堕落下走,心性标准越来越低,所以物质败坏的程度及人与人争斗的程度,也就越来越烈。可是无论尘世如何纷乱、败坏,天道依旧牢牢将一切掌控,失德必定失去所得的规则没有任何变异。
其基本内涵在于:没有任何外物的得到,可以白白得到;人之所以能够得到,是因他有德份去交换;所得之后失德,所得也难长保;人如损德失德至尽,即使乞讨也不可得,即使保命也不可得。得失、增损之间的关系,用老子的话说,“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表面使人损失万物,他却实质性的得到德份;表面使其增加外物,他却实质性的损失德份。
王侯为何自称孤、寡、不谷?即因他们大体明白,他居此位所能获得的一切,若非曾经积下大德,决不可能得到;如果敢于作恶多端,必定不能保全;如果大肆挥霍,亦即大肆糟蹋德份。因此,以人所厌恶的称谓自称,其实是时时警诫、提示自己,以不断强化谨慎、内敛、谦恭等等心性。唯有如此所想,并如此所为,他才能不失大德,才不致名利两空。
如果行恶到极处,即如强梁者无恶不作,铁心要将德份全部糟蹋,那就只有德败身亡的下场。
【反 思】
——无视本因,将损折看作偶然
红尘滚滚、物欲横流之世,每一件物什都足使人产生执著。如果道德之本已被连根拔起,信仰神佛只是天方夜谭的笑话,人又没有追求良知与正义的土壤,尘世即为十恶毒世,众生无不危险至极。
今人的生存环境大致不差,今人的表现也多是群魔乱舞的表现:将权谋相争的伎俩本身视作必然,把一切意想不到的细节视作偶然;只看表面外物的得失,不看道德力量的增减;为了猎取,即使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为了报复,即使玉石俱焚,也无怨无悔;心眼里只有算计,骨子里只有欲望,构想里只有利益。
他们往往说,如果项羽在鸿门一举杀掉刘邦,楚汉相争的历史必定改写;如果李建成再狠一些,一碗药先将李世民毒死,玄武门之变的历史必定改写;如果李自成早将陈圆圆送回,兵败九宫山的历史就要改写;如果萨达姆大幅妥协,身死绞刑架的历史就要改写。由此他们推断:如果自己的手段再毒辣一些,说不定某个阴谋就能得逞;如果不是因为关键时刻的妇人之仁,也就不至于功败垂成;如果事先堵住了某一个漏洞,猎物也就不可能逃逸;如果不是因为有内奸,败寇也就可能加冕成君王。
实质却绝非如此:天道不会忽略尘世的任何一个细节,上天早已注定尘世的任何一种变化;一切都无所谓偶然,一切的发生都因为它要必然发生,只不过以你意料之外的状态体现出来;所有的失败都可从损德失德的方面去找原因,所有的成功都可以从守德积德的方面去找原因;人只有重视心性的修为,重视道德的根本指向,人才可能真正经营成功的人生。
-全文完-
▷ 进入无的散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