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李白隐居新泰徂徕山之谜青青杨柳岸

发表于-2008年02月27日 早上9:42评论-6条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唐朝大诗人,堪称中国诗坛第一人的李白,“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的旷世奇才,站在盛唐诗坛高峰之巅对中国诗歌的发展有着重大和深远影响的李白,曾发誓“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偏舟”而酣歌纵酒“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白,自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秋,二十四岁的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像一只六翮劲健、欲搏九天的大鹏从蜀中疾飞出三峡,在游遍祖国的大好河山,洒下一路美丽动人的诗词歌赋的同时,曾先后隐居在终南山、徂徕山、嵩山、庐山这四座山林之中,度过了一段神秘而又让人回味无穷的日子。令人颇为不解的是:终南山距当时的政治中心长安最近,嵩山是五岳之一,庐山天下秀色无与论比,而徂徕山呢?论名气论秀色论参禅论道都不能与之并论,更何况就在此山的西北二十余公里处就是五岳独尊的泰山,徂徕山究竟有何等无限魅力把诗仙李白从千里之外的湖北吸引到山东新泰市与泰安市岱岳区之间一个相对偏远的地方成为“竹溪六逸”之首的呢?

一、唐朝隐逸之风与终南捷径

翻看历史,发现中国文人有种奇怪的现象,就是隐逸之风的盛行。中国最早有记载的隐者可能是尧时的许由了,据说当时尧想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说“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古往今来,多少人为当个皇帝争破头,在这里居然被许由说的帝位是一文不值。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许由在这之前有这么一句“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言下之意,自是天下若不治,那就要他许由出山了。由此可见,许由这个“天下既已治”的不“仕”的理由,还包括了“天下若未治”的“仕”的理由。后世姜子牙垂钓渭滨,诸葛亮卧居隆中,谢安隐居东山都是以隐士之名行“玉在椟中求善价,钗地奁内待时飞”之实,自与陶渊明的因对官场的彻底绝望而采菊东篱,醉卧南山,寻找桃源仙境,彻底的真正归隐山林不同。至唐代隐逸之风更为盛行,这一时期的诗人,多有或长或短的隐居经历,即便身在仕途,也向往归隐山林和泛舟江湖的闲适逍遥,有一种挥之难去的隐逸情结。但在盛唐诗人中,那种消极遁世,为隐居而隐居的纯粹隐者是没有的。唐时知识分子的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入仕就是做官,而做官的道路只有两条,一是科举考试,二是有人举荐。作为诗人李白走科学考试的路子对他来说是不屑一顾的。而要让人举荐,就得先有名气,有了名气,就能有机会让世人注意让皇帝青睐。而要有名气,先做一个山中隐士就是当时特别灵验的一招。所谓的“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或许就是这种隐士生活的最佳写真。于是有很多人就把归隐作为入仕的阶梯,于是就有了“终南捷径”这个名词。据《新唐书•卢藏用传》记载:唐代的时候,有位叫司马承祯的人,是天台山的道士,唐玄宗要请他出来做官,都被他谢绝了。于是,唐玄宗替他盖了一座讲究的房子,叫他住在里面抄写校正《老子》这本书。后来他完成了这项任务。见过玄宗,他正打算仍然回天台山去,当时的朝中重臣卢藏用抬起手来指着南面的终南山对他说:这里面确实有无穷的乐趣呀,何必要回天台山呢!原来卢藏用早年求官不成,便故意跑到终南山去隐居。终南山靠近国都长安,在那里隐居,容易让皇帝知道并请出来做官。不久。卢藏用果然达到目的。司马承祯想对他的这种行为讽刺一下,便应声说:“不错,照我看来,那里确实是做官的‘捷径’啊!”当年抱定要凭自己的经天纬地之才华做一番大事业的青年诗人李白,肯定也深喑其中奥妙。

终南山,又名太乙山,不但是道教的发祥地适合于诗人学者们炼丹学道作隐士,而且由于当时看透了宫廷斗争的残酷而“请入数百家之产,延十年之命”甘心出家做女道士的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在此神仙般逍遥,更使那些急于事功积极进取的学子们趋之若骛。《唐才子传》上有这样一段文字:维,字摩诘,太原人。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岐王重之。维将应举,岐王谓曰:“子诗清越者,可录数篇,琵琶新声,能度一曲,同诣九公主第。”维如其言。是日,诸伶拥维独奏,主问何名,曰:“《郁轮袍》。”因出诗卷。主曰:“皆我习讽,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延于上座曰:“京兆得此生为解头,荣哉!”力荐之。王维首次应试是在开元八年(公元720年),结果却落第。看来当时科举中的潜规则也挺厉害的,不拜谒一些名人权贵,也很难高中。于是王维就在宁王、岐王(都是玄宗的兄弟)府中出入,第二年将应举时,岐王就劝他去“九公主”的府上去。九公主即玉真公主。于是出现了这样一幕:“妙年洁白,风姿郁美”的王维怀抱琵琶,像个歌妓一样在酒宴间为玉真公主献艺。玉真公主听了王维演奏的《郁轮袍》后,才又看过王维的诗文,并对王维的才气大大地夸奖了一番。于是在玉真公主的举荐下,王维如愿以偿地高中头科解元,以后平步青云。

十五好剑术,三十成文章,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不甘心满腹经纶流于空谈的李白,也曾屡次向包括“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的荆州长史兼山南东道采访使韩朝宗等人自荐,但都以失败告终。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在湖北安陆娶了退休宰相许圉师的孙女,有了充足的财力支撑之后,年届而立之年的李白就直奔终南山欲以自己的超人才学和诗情感动玉真公主,以便“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也许当时李白的诗名并没有象后来这么大,也许当时环绕在玉真公主周围要求进步的文人雅士太多太多,初出茅庐的李白只有坐等在公主的别馆里的份。虽然他在诗中把玉真公主比喻为天上的仙子,说“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玉真仙人词》),但也只能“秋坐金张馆,繁阴昼不开。空烟迷雨色,萧飒望中来。翳翳昏垫苦,沉沉忧恨催。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吟咏思管乐,此人已成灰。独酌聊自勉,谁贵经纶才。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进入仕途做为读书人的惟一选择,求荐不能,只好怅然而去。又曾谒见其它王公大臣,均无结果。穷愁潦倒的李白,有点自暴自弃起来,竟与长安市井无赖之徒交往,并以诗记之。开元二十一年(七三三年),回到湖北安陆后,构石室于白兆山桃花岩。开山田,日以耕种、读书为生活。李白的“终南捷径”暂时没有走通,于是他的慧眼又转向了千里之外的东方——山东省境内的徂徕山。

二、徂徕山特殊的地理位置

徂徕山,是山东省境内的第二大高山。西北距五岳之首的泰山20余公里,南距鲁国故城曲阜30余公里。主峰太平顶,海拔1027米,有大小峰峦97座,绵延近百里。山体突兀峻拔,峰峦嵯峨,沟谷幽深,溪流遍布,松竹相映。山西、山北两面有大汶河,南有小汶河,三面环水,是一个文人雅士隐居的好地方。而在徂徕山东南麓有一座小山,却是一座有着神秘色彩的奇山,那就是史书上所说的“封泰山,禅梁父”的梁父山。

梁父山,位于山东新泰市境内,海拔300米,山势峭拔险峻,因山巅刻经巨石状如坐佛,故又称“映佛山”。虽然至今对梁父山地望仍存争论,但《唐典》明确说:“自岳顶而东南二十里曰雕窠山,西南十里曰亭禅山即社首山,亦曰蒿里。南五十余里曰石闾山,又南五里曰亭亭山,东六十里曰梁父山。”,这是不能忽视的,当年的李白也不会分不出东南西北来。徂徕山与梁父山既连绵不断,又各自独立。一条南北走向的古道即现今的109国道从两山之间通过。梁父山在华夏古代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据史籍记载,上古至秦汉时期历代帝王君主封泰山必禅梁父。《史记封禅书》曰:“封泰山禅梁父者有七十二家”“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故增泰山之高以报天,禅梁父之趾以报地。”《白虎通.封禅篇》云:“王者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天下太平,成功封禅,以告太平也”“禅于梁父,广厚也。”古代帝王为了向天下人证明自己登上皇位的合法性,无不说自己是“受命于天”,自己就是当然的天子。封禅就是帝王表示自己与上天沟通的理想方式。古代封禅泰山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天下太平,国家兴盛。二是天降“祥瑞”。国家兴盛说明帝王功高德显,天降“祥瑞”说明上天对帝王的表彰,这时帝王要用一种方式回告上天,就是封禅大典。封是指在接近天的泰山最高处,用土筑成圆坛祭天,禅是指在泰山前的小山用土筑成方坛祭地。开元十二年(公元725年)十月,唐玄宗李隆基也步唐高宗的后尘率百官、贵戚及外邦客使,东至泰山封禅,那时的李白才25岁。封禅后,封泰山神为“天齐王”,礼秩加三公一等,玄宗亲自撰书《纪泰山铬》,勒于岱顶大观峰,并令中书令张说撰《封祀坛颂》、侍中源乾曜撰《社首坛颂》、礼部尚书撰《朝觐坛颂》,均勒石纪德。但这次封禅并没有到梁父山祭地,而是依高宗封禅的模式到社首山筑成八角方坛“降禅坛”祭地神。也许是梁父山离泰山相对太远,对于“封泰山必禅梁父”的旧制,不一定完全照做,只好以泰山脚下的如社首山等小山替代。据史载,始皇封泰山时,同时到梁父山禅地;汉武帝六封泰山,也只是在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四月第一次封禅时至梁父山礼祠“地主”神;汉光武帝刘秀于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6年)封泰山,同时禅梁父山。秦皇汉武都曾亲到徂徕山东的梁父山祭地,正处于开元天宝盛世的唐玄宗也许还会依旧例再封禅泰山的,也许会象秦皇汉武一样“禅梁父”的,而依照玄宗出巡曾诏令地方官员可将本地区贤才能士直接向朝廷推荐的惯例,如果在距喧闹繁华的泰山不远与梁父山相邻的徂徕山上有高士隐居,自然会受到来此封禅的唐玄宗的注意和青睐的。唐玄宗封禅泰山时,高兴之余曾破格突击提拔了一批干部,因此就有了把“泰山”作为岳父代称的典故。李白不可能不知道的。

正是由于徂徕山与历代皇帝所“封”的泰山的不近不远,与所“禅”的梁父山的不离不弃,也由于那时李白的六叔父为任城(现济宁市)县令,族弟李凝为单父(今单县)主簿,近世族祖李辅为鲁郡(今兖州)都督,从祖李邕为济南太守,另外还有族弟李幼成、李令问等亦在鲁地供职,西进求职失败,家居湖北失意,又不甘心久居人下的李白不得不别选他途,毅然选择了这个看似遥远实则离政治中心非常之近有可能改变他一生命运的徂徕山作为他实现人生抱负的另一个新起点。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李白携夫人许氏、女儿平阳,举家东迁,“学剑来山东”(《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李白在此广交各地名士,与杜甫、高适漫游,踏遍齐鲁山川名胜。他到任城刚刚半年,即到距任城不足百里的徂徕山,结识了隐士孔巢父。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李白再至徂徕,与孔巢父等人隐居。据《旧唐书•文苑传》:李白“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准、裴政、陶沔、张叔明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饮,时号竹溪六逸。”他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表白自己此时的隐居是“养贤”而非遁世,是在等待时机。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初秋,李白第三次到泰山南麓的徂徕山隐居,并游历泰山,踏着当年唐玄宗封禅泰山的足迹,一口气在山上写下了游泰山诗六首:

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飞流洒绝巘,水急松声哀。北眺崿嶂奇,倾崖向东摧。洞门闭石扇,地底兴云雷。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玉女四五人,飘摇下九垓。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

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扪萝欲就语,却掩青云关。遗我鸟迹书,飘然落岩间。其字乃上古,读之了不闲。感此三叹息,从师方未还。

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偶然值青童,绿发双云鬟。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

清斋三千日,裂素写道经。吟诵有所得,众神卫我形。

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攀崖上日观,伏槛窥东溟。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银台出倒景,白浪翻长鲸。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

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缅彼鹤上仙,去无云中迹。长松入云汉,远望不盈尺。山花异人间,五月雪中白。终当遇安期,于此炼玉液。

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关。独抱绿绮琴,夜行青山间。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寂静娱清晖,玉真连翠微。想象鸾凤舞,飘摇龙虎衣。扪天摘匏瓜,恍惚不忆归。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

这些超尘出世、仙境般的描绘,突出表现了诗人飘逸不群、自由无羁、追求解放的个性,也为齐鲁山水增添了一抹奇逸迷人的色彩。同时,李白在此明写自己所见所思所想,其实也是在极力暗写唐玄宗当年封禅时所见所思所想。他的“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不正是暗写当年唐玄宗封禅泰山时的盛况和某种热切的期待吗?而后面的玉女、青童、白鹿、羽人、蓬瀛、鹤仙、仙人、玉真、鸾凤、龙虎等意象不正是唐玄宗尊崇老庄、参禅悟道、昼思夜想、梦寐以求的吗?唐玄宗读后也许会心有灵犀、爱不释手的,说不定就会像汉武帝一样再来泰山封禅的,那对李白来说就是天大的一个机会了。

在徂徕山隐居期间,李白并不象真正的隐士一样天天株守于山林之中,而是依然天马行空般地周游名山,遍访名人,畅谈自己的人生抱负,表达他的“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的雄心壮志。而此时,李白的大量诗作已是“新诗传在宫人口,佳句不高明主心”(任华《寄李白》)了。最后连天子也被惊动了。

三、浓郁神秘的文化氛围

“徂徕之松,新甫之柏”。先圣孔子曾在其主编的《诗经》中对徂徕山的美丽景色特别是对山上松柏的高贵品质赞叹不已。徂徕山上历史遗迹众多,人文景观丰富。相传吴王伐齐鲁曾在山中驻军扎营。老子、孔子也在此山会面谈话。徂徕山又是道教、佛教圣地,有四禅寺、光华寺、二圣宫、吕祖阁、大悲庵、隐仙观等十几处祠庵庙宇,足以让李白流连忘返。徂徕山碑刻、刻石众多,有“大般波罗密经”、“炼丹炉”、“贫乐岩”、“卧龙”等隶、草、篆名人石刻15处。特别是撰刻于山下光华寺东侧路边和梁父山顶峰由北齐时梁父县令王子椿撰刻的《大般若波罗密经》,与泰山经石峪的石刻齐名,为徂徕山增添了不少神秘的宗教色彩。而更令人流连忘返的还有与徂徕山相邻的梁父山上发生的特殊的文化现象。

梁父山在古代不但是历代皇帝“封泰山、禅梁父”的重要场所,而且也同时是具有浓厚神秘色彩的神山仙山。《遁甲开山图》曰:“泰山在左,亢父在右。亢父知生,梁父主死。”东汉陆机在《泰山吟》中说:“梁父亦有馆,蒿里亦有亭。幽途延万鬼,神房集百灵。”万鬼百灵聚集梁父山,其当时山上山下的祭地敬天的鬼馆神房等建筑规模也许像“鬼城”丰都城一样是颇为可观的。东汉著名科学家张衡在《四愁诗》中说“我之思兮在泰山,欲往从之梁父艰。”表达了愿辅佐君王致于有德,而为小人小鬼谗邪所阻之意。传说孔子的学生曾子曾在此作《梁父吟》,感慨人生之艰。后演化为一种乐府曲调,成为一首泣丧葬歌,内容是慨叹梁叟由于奇鬼捉弄,以致真假不分,即使亲子也“视而弗识”,手刃杀之,造成亲痛仇快的悲剧,表达了梁父泣丧,对误杀亲子的悔恨,对奸鬼谗邪的可鄙的寓意。这个故事或许正是梁父山之名的来源。据考证,少年诸葛亮随其父诸葛珪到梁父山下的梁父县任县尉时曾读书于此,后来,他依“梁父吟”曲调写了《梁父吟•步出齐城门》一诗,以齐国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哀贤良之被谗,叹忠臣义士之被误杀,这是现存最早的汉乐府“梁父吟”。诗曰:“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为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冢,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后来,辅佐蜀主刘禅的诸葛亮在其《出师表》中还是念念不忘此事,反复叮咛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

梁父山上所发生的特殊鬼神文化现象,特别是象陆机、张衡、诸葛亮等历代名人名家的诸多赞咏对于饱读诗书、追求上进的李白不能不产生深刻影响,这也是他来此隐居的重要原因之一。联想到诸葛亮当年曾流连于梁父山下,居住在山下的沙丘城(沙丘为汉、北齐梁父城、晋羊祜城故址,位于今新泰市天宝镇古城。见柳方来《李白东鲁居地沙丘城新考》),后隐居隆中,被刘玄德三顾茅庐,终成一代名相为万世师表。于是,抱有与青年诸葛亮同样远大志向的李白也在梁父山下在徂徕山中同样做了一首长诗《梁父吟》,诗曰:“长啸梁父吟,何日见阳春?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吐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逞雄辨,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转蓬。狂客落拓尚如此,何况我辈当群雄!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触关阍者怒。白日不照我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猰貐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咍尔为徒劳。梁父吟,声正悲。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臲阢当安之。”元人萧士斌为李白《梁父吟》一诗曾作注释:“长啸梁父吟,何时见阳春”喻有志之士何时而遇明主也。可谓一语中的。李白隐居徂徕山中,不正日思夜想着要像朝歌屠叟姜尚、高阳酒徒郦食其一样,一日遇见明主而建功立业于万世吗?当然,他也有点看不起那些“狂客”,而“我欲攀龙见明主”更是以他少有的直白把此心此意表现的淋漓尽致,有点毛遂自荐,有志不得的意味了。1973年7月毛泽东主[xi]在读了李白的《梁父吟》后在“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转蓬。”后续诗四句,曰:“不料韩信不听话,十万大军下历城。齐王火冒三千丈,抓了酒徒付鼎烹。”成为美谈。

李白隐居徂徕山并以徂徕山为中心周游齐鲁及各地名胜、遍访名人名士、高歌风物人情的种种努力,终于等来了好的结果。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秋,由于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道士吴筠、诗人贺知章等人的联合荐引,李白终于被征诏入京。正从徂徕山南下漫游至南陵的李白踌躇满志,写下了堪称天下第一快诗的《南陵别儿童入京》:“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嘻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从此,李白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走上了一条短暂却又令天下读书人扬眉吐气,并注定要载入史册的仕途坎坷之路。进宫之日,玄宗待以隆重的礼遇:“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谓曰:‘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何以及此!’”(李阳冰《草堂集序》)命李白陪侍游宴,草拟文告,供奉翰林。但这位“一生傲岸苦不谐”(《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的诗人很快就遭到了宫廷权贵们的忌恨和谗毁。天宝三载(744)春,在朝中任职只有一年多的李白被玄宗赐金还山。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大起大落的从政经历使他对社会的复杂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从此他寄情于山水之间,但也不忘忧国忧民。他也时常怀念在徂徕山中的隐居生活和与众多良朋诗友纵洒酣歌,啸傲泉石的日子。他在《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中说:“猎客张兔罝,不能挂龙虎。所以青云人,高歌在岩户。韩生信英彦,裴子含清真。孔侯复秀出,俱与云霞亲。峻节凌远松,同衾卧盘石。斧冰漱寒泉,三子同二屐。时时或乘兴,往往云无心。出山揖牧伯,长啸轻衣簪。昨霄梦里还,云弄竹溪月。今晨鲁东门,账饮与君别。雪崖滑去马,萝径迷归人。相思若烟草,历乱无冬春。”其人其事,其情其景,其梦其思,无不令人神往。天宝四年(公元745年),杜甫离开山东到咸阳去,李白在鲁郡石门宴别杜甫:“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运,且尽手中杯。”诗中深情回忆了与杜甫畅游齐鲁特别是秋游泗水、春醉徂徕的快乐时光。自此离别后,李、杜再未曾相见,唯有以诗聊寄思念之情。在徂徕山下的沙丘城闲居时,李白更加思念杜甫,作《沙丘城下寄杜甫》:“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思念之情犹如徂徕山下的汶水长流不息,纵有鲁酒也不能忘情,纵有齐歌也不足以佐欢,其真挚情谊可见一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徂徕山的美丽和神秘成就了李白从山中隐士到朝中要员“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巨大转变,成就了李白虽然短暂但却值得一生骄傲的人生精彩。而诗仙李白的隐居生活却为徂徕山凭添了许多诗意和灵气,从而使徂徕山因李白的到来而更加名扬天下,使徂徕山中的“竹溪六逸”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一座丰碑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永载史册,熠熠生辉。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青青杨柳岸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季锋点评:

一处高地,成就一代大师。值得纪念。

文章评论共[6]个
dontbearer-评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青青杨柳岸 回复】:谢谢. [2008-2-27 14:30:33]at:2008年02月27日 上午11:53

修铁钢-评论

好一篇文章,好几十处典故。学习作者的精神。
  【青青杨柳岸 回复】:谢谢修先生,欢迎来新泰徂徕山观光游览. [2008-2-27 14:29:21]at:2008年02月27日 中午1:44

芳草心-评论

没看此文,还不知道李白有这么多神秘的故事呢?今天读罢,受益匪浅。学习了!
  【青青杨柳岸 回复】:太客气啦.互相学习吧. [2008-2-27 16:32:31]at:2008年02月27日 下午3:16

墨埠小妮-评论

读你文章不辞远,好文章!向你学习。at:2008年02月27日 下午4:23

青青杨柳岸-评论

写错了一个字,真对不起观众。"玉在椟中求善价,钗地奁内待时飞”中的"地"应为"于"。是"钗于奁内待时飞”。非常抱歉。at:2008年02月28日 上午11:26

沙漠雪狐-评论

内容丰富得很,受益多多。向作者问好,学习了。at:2008年02月28日 中午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