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从一些身边发生事情的现象和意象中萌发了一个新的感慨就是叫“保留向往”。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我有好多乡野的朋友都说我孤陋寡闻,尽说一些不着边际的云里雾里的糊涂话。是的,按一般人理解,无法实现的空头向往只有废弃,根本没有保留的必要,在人生有限的空间里,只能保持和保留一些实际的事物和意念,实现不了的向往岂不是一张无效的空头支票,根本不值得为它操心劳碌。这样的劝解也许有他的现实主义意义,就象档案馆的档案有好多都是短期的,到时就需自然销毁。你还要保留什么向往呢?
要说“向往”这个名词应该属于精神理念的范畴。是一种向高攀登的欲望。它类同于梦想。我们每一个有正常思维的年轻人不会甘心碌碌无为,都应该有上进心和进取心,向着一个理想的目标前进。这就是向往,应该向往总是美好的。但我们不能排除好多人有许多不切实际的向往,也就是永远都是不会实现的向往,说成是梦想和空想也可以,但这些也是一种美好的向往。对这些不切实际的向往究竟需要不需要保留呢?我认为还是可以保留的,甚至可以保留到最后。这种向往毕竟不在人大脑中多余的叉外神经,摆在头脑中也不占地方,根本不需要把它抛弃。这就是我要陈述的保留向往。
我有一位少年同学,比我年长。少年就一直很有抱负,一直想干大事业,苦于当年他家是四类分子家庭,父亲是历史反革命劳改犯,家里又穷得叮当响,只上到三年级就失学了。就这样他还壮心不已,苦苦自学,想学高玉宝做个不识字的农民作家。目的是把所经历的曲折记实地写成一本书,其实他有多少字都不会写,谴词造句还不过关,别说意境及文笔了,再说他的文学思维确实不太发达,象这样的基础能行吗?他偏偏不信这个邪,写一稿就是一大堆稿纸,然而社会总是在发展,由于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真正不识字的农民作家在社会主义建设再出现那才是真正的神奇。因为在知识作家如林的时代里,不识字的农民已很难再现出超凡的文人超越。所以,他的文学创作道路并没有象高玉宝、陈登科那样青云。废纸越积越多,发表的东西还是甚微。有人说他有点苦命,非常遗憾,他那美好的向往一直没有得到实现。人还未到不或之年,不治的癌症就夺去了他的生命。临死前,他叫不识字的妻子把他那些美好的“向往”都用很精致的包装箱盛好,当着我的面交给他尚很年少的孩子,说明他还是在想让这个“向往”有个美好的延续呀。
然而,有时候奇迹的出现,就是“向往”沿袭的效果,也就是未实现的“向往”闪烁的火花所发挥的能量。我们这位老兄抱憾终身地仙逝了,那个“向往”成了永远的幻觉之梦。但也有一个鼓舞力量的回光返照。前些日子,我的那已故同学的孩子找到我这有点臭文的叔叔,他说要决心圆父亲生前的向往之梦。我真有点惊讶,如今年轻人都是新潮派,在市场和金钱里遨游,精神早已成了附属的装饰品,他该不会是真是要那种虚无主义者的单一幼稚想法要继承遗志吧。原来我对他还真不了解,在外十好几年,求学打工奋发,还真有点出息了,没想到的是他也有他死鬼爸爸的执着精神。一直也没有停息他世传的作家梦,仍然在坚持着不停的“向往”。奋发自学了鲁迅文学院作家班的本科课程,请拜了好多文学界的前辈老师,特别辛勤笔耕,小小年纪竟然出了一百多万字的文学作品,比他老父那种原始的向往要现实得多,先进得多,理想得多。而我乃他父辈虽然比他父亲思维稍微活跃一点,但同他相比还显得逊色。我这老朽对如此后秀还不甚了解,真有点低头拉车老于世故了。我想孩子的成功给我那位已故老友的灵魂是个莫大的告慰。
他这次回家把他父亲的一篇未发表的长篇文稿带回来,告诉我他想整理修改再创作的计划,要我向他提供一些那个岁月的背景知识、他父亲的创作初衷。是啊,我对“老向往”是再熟悉不过了,我应该无私地伸出援助之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也算是让“老向往”的遗愿得到完美的实现吧。
有位名人说过:“不怕做不到,单怕想不到。”做不到的事情是暂时的,想不到的事情是长期的。我想美好的向往确实是个坚实的成功基础,我们每个人不但要张扬向往,还要保留向往。通过不懈的努力奋斗,再让被保留住的向往变成美好的现实,让保留住的向往形成有价值的实物,有价值的成功。
本文已被编辑[指尖如水]于2008-2-26 22:39:51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金矿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