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懒散不争先,恰到春来展俏颜”,早在远古时期文人墨客就为它赋上了许许多多绝佳的诗句。你看--随着春风拂过大地,屹立街道两旁的木棉花已经开始迎风怒放。美丽的海滨城市厦门就是一座到处种植木棉的城市,特别是著名的千年古刹--南普陀,在寺庙门前就有很多高大的木棉树,与古刹相互呼应!如果您这个时候来厦门,到南普陀走一走,就可以看到这满树盛开着的木棉花!
我喜欢木棉花开的样子,凄艳的花儿抛弃了绿叶的陪衬,孤独的绽放……苍白、消瘦的枯枝。坠满了一朵朵红的似火一般的木棉花,内心深处不由的涌起一股股暖意……
木棉花--每次我看到它心里总会涌动一股无法表达的情愫,我想,它是孤独和悲壮的象征!哪怕是无人欣赏,无人怜惜,也要将最美丽、最娇艳的一面展现出来。哪怕是时间非常短暂,也要挂满枝头…
宋代诗人杨万里在《三月一十雨寒》诗中写道:“姚黄魏紫向谁赊,郁李樱桃也没些,却是南中春色别,满城都是木棉花。”生动描绘了南国红棉闹春的绚丽景色。我无法象古代诗人用这种绝佳的诗句来描述木棉的美;也无法象现代文人墨客用美丽的文字来形容她的婀娜多姿,更无法象摄影家们用快门来定格木棉那曾经绚丽的瞬间……惟有喜爱木棉的心情从小保留至今!
临近三月的海滨城市--厦门,已经是暖洋洋的了。清晨,我拉开窗帘,翘眼看去,槟榔入口的两旁苍苍翠翠的树木,郁郁葱葱……树底下铺满着青油油的绿草其间还夹杂着一些不知名的花儿……红的、蓝的、白的、黄的、紫的、一朵朵争相开放、姹紫嫣红。
清代陈恭尹在诗《木棉花歌》中云:“覆之如铃仰如爵,赤瓣熊熊星有角。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
木棉春天来时未长叶先开花,花朵硕大富质感,花开时如无数朱丹花朵汇成连天的彩霞,映红了天空。又云:“十珊瑚是木棉,花开红比朝霞鲜。天南树树皆烽火,不及攀枝花可怜。”
所以木棉又被名“英雄树”。生长在南方城市--厦门的我,经常在二月的街边,常看到地上掉落一些火红的木棉花,比石榴花更艳的那种红,五瓣,花型较大。走过它们身边的时候,我想,那么美丽的花,似乎应该用“壮美”来形容木棉花的灿烂开放……
“穿林昂首薄云天,俯抚群黎问暖寒。烽火高燃迎春色,却留飞絮入清眠。”我终于明白木棉花为何又叫“英雄花”。也许它才是英雄的象征。
又是木棉花开的季节了,一朵朵,怒放着的艳红,汇成一片火的海洋。呵,木棉花开花谢也不知道多少次了。果然是岁月如梭呀。一路走来,风也过,雨也走,曾哭过,曾笑过,许多往事都已随风而逝了,可那火一般的红呀,却是怎么抹也抹不去的记忆……儿时的时候总喜欢,独自坐在街角的木棉树下,手拿一本书,似在看书有似看路边匆匆奔忙的路人。
红花还得绿叶托,而木棉确是个例外。它的美不需要绿叶来扶持。只要闻到一点点春天的气息,它便会在你不经意间盛开满树红花。它的美是那种毫不掩饰的美,光秃秃的树枝点缀着朵朵殷红的花蕾,一树火红……那股红足够让人震撼!
当你漫步在鼓浪屿各个小巷里,两边的矮墙及屋后到处都是开满鲜花的木棉,清晨醒来,漫步于巷子里,也许清洁工没来得及打扫吧,此时发现地下散落了许多木棉花。弯腰捡起一朵,你看那花儿:花芯还在、花瓣还全、颜色未变、水分还有,它怎么就掉了呢?别的花大多数不轻易离开生命必须依赖的枝头,即使要凋谢,也是拖泥带水,先是花瓣枯萎、然后一瓣瓣的随风徐徐而落。而木棉花连凋落的姿势都与众不同,落的干脆利落、落的掷地有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悲壮的投入大地的怀抱……
终于见到久违的木棉花,在这南国的清晨,目瞩眼前这绚丽的景色,思绪慢慢的伴随这片红,回到年少时期的点点滴滴……
忆起儿时读过的校园,记忆深处亦是那一串串笑得艳人的木棉花。那时候,操场周围种满了十几颗高大的木棉树。木棉树底下围着有一群吮着指头翘天仰望的孩童。他们乖乖地守在树下,高高地仰起小头,眼睛紧紧地盯着树梢,全神贯注地凝视着这一朵朵的木棉花。
阵阵海风吹起,吹动了木棉、吹起了孩童的心。“啪”一声,一朵木棉从天而降,笑呵呵地落到了大地的怀抱里。孩子们闻声出动,潮水般地涌了过去。争先恐后地围堵着木棉,纷纷伸出小手往里抓。当然,大伙儿脸上挂着一串串笑容,传来一阵阵银铃般的笑声。
坚持到底的那位幸运儿,抹一抹沾满灰的小脸,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木棉花,脸上露出胜利的微笑。其它人只好叹了一口气,无奈地散去,继续捧着小脸,望着头顶的木棉。
儿时曾记得,家家户户的窗前,都爱挂着朵朵笑开脸的红棉。如今,各种鲜花盆景铺天盖地,这寂寞的木棉花再无人顾及,也许只能让大家看到木棉花开的刹那,让你撩起一段回忆而已……
-全文完-
▷ 进入梦小北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