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眉山苏轼琴啸

发表于-2008年02月24日 中午1:12评论-2条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我本江湖一钓舟,扁舟一棹归何处?待浮花浪蕊都尽,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

——这是苏轼,因慕香山居士,故自号东坡居士。

——公元1037年,他出生在四川眉山。

时光荏苒,现在是公元2008年。来到四川眉山,你不得不惊叹苏东坡的伟大。

眉山是苏东坡的故乡,是他青少年时期读书学习的地方。后来苏东坡跟着父亲走出了眉山,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天才全能作家,他在诗、词、散文、绘画、水利、医学、养生、音乐等领域都有不俗的成就。他一生走南闯北,卷帙浩繁,他让小小的眉山从宋代起就名扬天下。

由于是新春佳节,每一棵行道树上都挂上了红灯笼,而每一个红灯笼上都写着大大的三个字“苏东坡“。眉山有东坡区,有东坡酒业,有东坡文化节,总之眉山似乎与苏东坡已经是合为一体了。

可是我进入“三苏祠”后,才感觉外面的闹热只是假象,因为里面没有几个游客,竟是同天气一样的清冷。“三苏祠”原本只是苏家的故居,只是一个很小的庭院,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改建扩建,现在已经是100亩的古典园林。名为“三苏祠”,可是很明显人们最爱的是苏东坡。这里有“东坡洗砚池”,有“东坡并蒂丹荔”,有后人表示欲紧紧相随他的“百坡亭”,有魏了翁为纪念他而特别建造的“披风榭”,还有现代雕塑家为他雕的一尊坐像。还有根据他的文句“抱明月而长终”而建的抱月亭,还有专门陈列他的书法作品的碑亭,更有新建的位于“三苏祠”对面的“三苏纪念馆”里:一楼是苏轼的,二楼是苏洵和苏辙的。一楼布置精美,还放着朗诵他诗词的录音,人来人往的;二楼却是简单而冷清的了。倘若父子三人地下有知,不知是否会生嫌隙?即使父亲不嫉妒儿子,那么苏辙会怎样想呢?其实仔细读其文章,又有什么不如其兄?只是有这样一位天才兄长,这样一位千年才有的大文豪在此,谁与争峰?所有的人都只好望而却步,拱手相让了。

我一一走过前厅,走过正殿,走过启贤堂和木假山堂,最后来到来风轩。这是苏氏兄弟当年的寝室和书房。室内陈设颇多,有一位书法家就坐于此。他是苏轼36代嫡孙,名苏喜亮,一生都临苏轼体。墙上是他临苏轼的《洞庭春色赋》和《中山松醪赋》作品,很是逼真。我大胆向他请教了几个书法问题,他都很认真地进行了解答。说起他的祖先,他自然是十分骄傲,并表示愿意在有生之年尽可能为发展眉山文化多做出一些贡献。

苏轼一生官运不顺,屡出屡进,历尽宦海沉浮。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到过许多地方。而今,凡是他任职的地方都留下了纪念他的遗迹,比如湖州、颖州、杭州、惠州、琼州等,这样的待遇几乎是不亚于孔子了。不过其他地方的纪念堂无论搞得多么隆重,都不如眉山来得正宗。眉山才是苏轼的根。

正如绍兴是鲁迅的根一样,现在的绍兴已经为纪念鲁迅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一到绍兴,很快就会进入鲁迅作品的世界。与之相比,眉山在中心方面做得似乎还不够——我特指文化的氛围,而不是层面上的如同广告之类的东西。苏东坡不需要广告,自家的产品也不要硬行打上苏东坡的旗号。我们需要的是理解他的作品,他的思想和他的精神境界。

当一个民族的大多数人都舍得花时间去品尝祖先留下的精神食粮时,这个民族应该是积极向上的,是很高尚的。也许到那时候,“三苏祠”就不会冷清了。我们所景仰的苏东坡也会为他的故乡感到欣慰的。

眉山尽是,老子经行处。连鳌山下,也无风雨也无晴。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琴啸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林秋菊点评:

虚实相间,情景交融。一明一暗两条主线直穿篇文。苏东坡的伟大,可是在人们的眼中了解他的到底有多少。两个场面的对比,作者为我们得出了答案。通篇文笔流畅,感悟至深!更为难得还是在最后呼吁声中展现了高潮。是一篇非常不错的散文。

文章评论共[2]个
林秋菊-评论

期待作者的下一篇文字!问好!at:2008年02月24日 中午1:14

落烟轻舞-评论

三苏祠不应对外来人收费的,这是不合理的。at:2012年03月26日 上午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