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虽说是多年爱好文学,其实我对文学并不了解。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张爱玲的《流言》真让我百感交集。
我读第一篇《迟暮》:一滴冷的泪珠流到冷的嘴唇上,封住了想说话又说不出的颤动着的口。我并不相信出自一位十三岁的少女之手。这一滴泪珠真的流进了我的心里。让我感觉不是冰凉而是滚烫。
从第一篇写于一九三三年,到最后一篇写于一九九0年。一本散文集长跨半个多世纪。最让我感动的是第七篇《天才梦》。我读别人的作品不闻其香,而寻其根。那一年她十九岁。我终于读懂了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大作家。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视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然而,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世人原谅瓦格涅的疏狂,可是他们不会原谅我。
世人的目光原来竟是这样,如此地害怕天才。好在我们的天才作家有了自己的发现,有了自我保护的意识。我认真地观看了作家的三幅照片。第一张头像照片那是作家最成熟的时期。是作家的人生成熟,一切成熟。我用一个字形容:清。清亮得透明。第二幅是她的青春期。满脸都是天才气。如果还是让我用一个字形容:盛。盛气凌人。少不了骄,说明了就是一身傲慢。第三幅是她的中年期。也就是她的发展期。如果还是让我用一个字形容:疯。作家的成长期包括一切痛苦的过程。不只是阵痛。甚至就是悲痛欲绝。
这位天才的女作家那几句话:别人是如何写不出来的。最伟大的作家属于自己的语言并不很多。什么叫做童年的狂想?她三岁时能背诵唐诗。真正被誉为神童。七岁时写了第一部小说。写了一个家庭的悲剧。第二部小说写关于一个失恋自杀的女郎。八岁那年,尝试过一篇类似乌托邦的小说,题名《快乐村》。她终于让我信服一个十三岁的少女写出了《迟暮》。同时她也告诉了我们的秘密:文学必须是继承和发展。她的灵感来自名著《西游记》、《聊斋志异》。
虽说《流言》长跨半个多世纪,其实大量的篇幅也只是两三年间完成。大部分是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五年期间完成。也就是说是作者在二十五岁之内的青春期的作品。作者的心灵之河涓涓细流长达半个多世纪,篇篇都摄人心肺。这是我喜欢的一本散文集。她给了我明明白白的答案。作家需要天赋。具有天才的人并不多见。神童又有多少呢?!创作不是随心所欲的事情。难怪我们总是不断地失望失望。不是别人不喜欢我们的作品,而是我们写不出别人喜欢的作品。
我比较了一下:像张爱玲那样的大作家,她的所思所感,几乎就是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用她自己的话说是狂想。十九岁的她就感到褪色。可以看出这位文学家的一生从未有过止步。她总是生活在自我的空间里,别人看来是孤独和寂寞,她确把她当作自由的天地。快活的家园。无尽的欢乐无尽的喜悦。她的笔下无所不能。谁会相信我们这位天才的作家竟这样说自己:在现实的社会里,我等于一个废物。
不喜欢读文学书籍的人何止是我一个?!究其原因是因为千人一面。文学成为了模式。当我们写作的时候总想把她写得很美很受别人欢迎。我并不这样想。艺术之所以是艺术,那应该是自然而然的事。我们是非说不可,说自己的心灵里最真诚的话语,我想写出来是为了记忆。最伟大的作家只不过是一株花树。只不过花树的名称不同。从她们身上散发出奇异的香味。牡丹也好,玖瑰也好,各种名贵的花香多得数不清。我们只不过是百花里的一棵小草。开不开花自己不知道,更不知道有无香味。老一代作家的作品对我们来说真是宝藏。我想我的写作不是我的目的。我有这样的兴趣:我想难得读一读大师们的作品,也不枉此一生。无论是读哪一位作家的作品,哪一部作品,无论是认识哪一位作家,不能说不是机缘。因为作家太多了,优秀的作品也太多了,大家的作品也太多了。好在我们这个时代什么样的书没有呀?!如此大的书海,如此多的写手,我们的写作就难上加难了。当我们读一位伟大作家的作品时我们就想:这才是我要读的文学作品,为什么我不早早地读她。并不是所有的作家我们都喜欢,并不是她的所有作品我们都喜欢。我们各自都喜欢各自的作家,各自都喜欢作家的不同作品。
张爱玲离开我们十多年了。她的生前我并没有读到她的作品,我想她的写作并非就是为了赢得她的读者,就是为了赢得读者的赞美。一位真正的作家,当她离开人世以后,她的作品还源源不断问世,这是何等的伟大啊?!
-全文完-
▷ 进入曲子和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