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很早以前就想为母亲写点什么,但生怕我拙劣的文字表达不出一二而迟迟不敢动笔,然而心中炽热的情感常常奔涌而出,让我不能自已!
————题记
与母亲分开生活已15年了,常常想起和母亲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搜寻中竟发现母亲是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一)
母亲出生于1951年10月12日,正值新中国建立初期。尽管外爷外婆勤劳俭省,但无奈那时的中国一穷二白,也就注定了母亲从小就倍尝艰辛。听母亲说,外婆坐了四五个月子直到生下母亲是第一个幸存的孩子,怕还是养不活,就用狗油擦身,吃牛黄。然而到八岁了,母亲依然不能讲话虽然什么都知道。
后来母亲能讲话了,能干家务了,也能上生产队挣公分了,可唯独不能上学,因为家里供不起,尤其是女孩子。所以母亲尽管比舅舅们聪颖,也只是在学校里呆了两个多月就永远告别了学校。
于是,母亲就和那个时代的好多女孩子一样:闲时在家里洗衣、做饭、打扫、缝补、整理,甚至上山劈柴。忙了去社里割麦插秧。三年自然灾害时还经常在收割过庄稼的地里一遍遍地翻寻,期待能捡些被人遗漏的东西果腹。
在艰苦生活的磨练下和外爷外婆勤劳俭朴的影响下,母亲拥有了勤劳朴实的美德和坚强乐观的性格。在当时的生产队里,没有几个女孩像母亲一样拥有和男人一样的得全分的待遇。这也是母亲日后抗击生活磨难的最有力的武器。
不久,母亲以她特有的魅力吸引了许多媒人的上门游说,是啊,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母亲也该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了。
(二)
对于婚姻,母亲有她自己的见解,当时村里的女孩子大多嫁了在外面工作的人并以此为傲。可是,母亲不想。说起这事时,母亲说,那时她想嫁人就要嫁个能同甘共苦的,一块劳动,一块分享生活的酸甜苦辣,只要身体好,心齐,有什么事能难倒自己呢。如果嫁个外面工作的,自己在家里辛苦劳作,累了连说话的人都没有,有什么好!
于是母亲回绝了许多这种情况的提亲者,选择了同乡的我的爸爸。抱着美好的期望和对新生活的无限憧憬,母亲开始了人生的另一阶段。
若干年后我问母亲:“你怎么会嫁给我爸爸的?”母亲回答说:“当时看你爸,人长得帅气,还红光满面的,精神着呢。而且勤快朴实,是个踏实过日子的啊!哪里想到有些只是表象。”
结婚时除了陪嫁,父亲为母亲准备的大多是借来应急的。结婚第二天,归还完东西,家里就只剩下极其简陋的所谓家具了。家里的穷,母亲是知道的。母亲也不怕。而接下来发现的事情差点击垮了母亲——父亲的身体不好!
母亲发现父亲常常没事就打瞌睡,人也精神不好,尽管还是红光满面。母亲问父亲怎么回事,父亲总是回答没事,一直都这样。后来母亲问我爷爷,回答也是一样的话。母亲知道父亲几个月就没了妈妈,身体肯定受了吃亏。但也没想那么深。
直到有一天,父亲的病严重了,去大医院检查才知道是先天性心脏病。在当时的经济条件和医疗条件下,根本就不敢奢望手术治愈的。唯一的办法是少操心,多休息调养,可以延长寿命。母亲得知这些后,少女时代的美梦成了泡影,生活的磨难才刚刚开始。她该怎么办呢?
母亲曾告诉我,我是早产儿,刚七个月就生下来了。就是因为那个时候她白天要干家里大半的体力活,晚上整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情绪极差:失望、痛苦、忧愁、埋怨------种种不良情绪噬咬着她的心。这比贫穷更甚的磨折着她。而这些又无处诉说,她不能让父母也为她担心啊!
做了母亲,母亲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因为要尽量减少父亲的劳累)、琐碎的家务以及照顾身体状况差的丈夫、哺育幼小孩子的辛劳让母亲无暇再去反刍自己的不幸。母亲在生活的磨难面前选择了坚强面对!
记得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家里聚集了几乎所有的亲戚,个个神情凝重,出出进进奔忙着。幼小的我潜意识里只觉得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发生,问大人却都不说什么。后来才知道是父亲病危,医院断言,父亲挨不过当晚,要家属准备后事。
当时,母亲刚30岁,拖着三个幼小的孩子,在家徒四壁的窘境中,再听到医生的宣判,我不知道那是一种怎样的绝望和凄凉。但我知道,当父亲泪流满面歉意而无助的看着她时,母亲没有哭,而是笑着安慰他:“你会好起来的,没事,即使有什么事,我也一定会把孩子们拉扯大,教育他们成人的!------”
也许是上天垂怜,亦或是感动于母亲的凄楚无助,父亲竟奇迹般的度过了那晚,且慢慢恢复过来。但母亲再也不敢让父亲呆在农村干体力活了。于是不久,父亲便去了熟人介绍的厂子,当起了厨师。饮食好了,体力活少了,父亲的病从此很少再犯。
在面对重大事情时,母亲很少退却,很少犹豫,那种坚强和果断,是让我们家庭之所以没有衰落反而鼎盛起来的最主要的力量,也一直是我追逐的目标。
(三)
从此父母开始了长达10年的两地分居生活,除了过年和个别农忙季节,父亲是不回家的。家里里里外外的事就只有母亲一人扛着。
这段时间我目睹和间或体验了母亲的辛劳:农忙时节,母亲天不亮就做好饭,督促我们姐弟三儿上学走了,然后赶到田地里忙活。当然我也不会闲着,中午饭自然就是我做,还要照顾弟妹吃饭,饭后再喂猪收拾,再赶去学校。农闲时,母亲也绝不闲着,母亲在外爷的影响下,也是一把种菜的好手。庄稼分到户之后,种菜收入成了仅次于粮食作物的经济收入。母亲就靠了一双勤劳的手种各种各样的蔬菜,然后挑到市场上买。为了多得一份收入,她一般不舍得批给菜贩子而自己卖,甚至有时还挑菜到距家五公里远的厂区去买。尽管冬天冻裂了手脸,夏天晒黑了皮肤。我无法体验体重四十公斤的母亲是如何挑起五六十公斤的蔬菜走那么远的路,但我常常看到母亲挂满汗珠的消瘦的脸,听到母亲嘶哑的疲惫的声音。虽然在见到我们的时刻里母亲已然换成了喜悦的面容。
后来,只靠庄稼和蔬菜还是难以使家庭摆脱贫穷的阴影,在舅舅的带动下,母亲又开始科学养猪。当然蔬菜照样种,猪也喂得很有成绩。记得那几年,母亲既喂母猪也养小猪。母猪一年生两窝小猪,母亲每次留两只小猪继续养着,半年就成了大肥猪。这样,一年卖两窝小猪和四头大肥猪。靠喂猪母亲不但使我们摆脱了贫穷的纠缠,还还了修房子的欠债,同时极大的改善了家庭环境。到92年初,家里添了大彩电,这在城里已经很普及的电器,当时在我们村是第二台。
在父亲远离家乡的日子里,家里尤其是农田里的活,只有母亲独自承担,农忙季节里,家家户户都在抢时间收庄稼种庄稼,母亲只有比别人少睡点,少休息点,争取时间。在这时期,母亲连犁田犁地这样的事情都做过。连许多男人都不得不佩服母亲。
如果说只有体力上的劳累,母亲是不很畏惧的。但是,在农村里,男人不在家的女人,尤其是男人在外面还只是打工的,这家庭往往会受到别家的欺凌。母亲因为热心助人,宽容待人,在村子里倒是很少受到别家的欺凌。然而,只有二伯家例外,因为修房子,也因为一个女人竟然比自己这样独霸一方的男人(当时,二伯是村上的电工)有能耐,能过上和他们一样的不愁吃穿的日子。所以他们一直想尽法子欺负母亲。母亲一怕丈夫知道影响身体,二怕儿女知道影响学业,因而母亲一直忍气吞声,避免正面冲突,同时坚持督促我们的学业。
就如房子刚盖好的那一年吧,二伯家许多事情不顺,二妈就疑心是母亲做了什么手脚,刚好在夜晚发现我家的房脊上有一块闪光的东西,反射的光又正好照在他家的堂门上。就像找到了证据一样,二妈就天天夜晚坐在自家堂门上,破口大骂,什么样的话都骂出来了。开始母亲并没注意她在骂谁,后来听出来了,母亲气愤极了。可是也不知道原因。我们在熟睡中什么都不知道,母亲怕回应吵醒我们,影响我们。只好不做声。就那样持续了半个月,白天母亲还装作没事人一样,照样和二妈打招呼。晚上在二妈的骂声中煎熬。后来二妈见母亲没反应,更生气了,变本加厉改到白天也骂,而且当面骂。母亲觉得不能忍了,去找村上的调解主任,直到爬上房脊挖出二妈看到的发光物。原来是做房脊时恰好把一点沥青混进去了。二妈的骂声才告一段落。诸如这样的事情,我不知道母亲经历了多少,但我始终没看到听到当时母亲的怒容或骂声。只是在以后与母亲的闲聊中听母亲一点点的谈起的。而且是用那种与自己好像没关系似的语气说的。一边还告诫我,这些事情与我们这一代没关系,对长辈该怎样还应该怎样。
听了前面这些关于母亲的事情,你如果认为母亲在生活的重压和磨折下一定是谨小慎微,战战兢兢,甚至凄凄苦苦的过日子,那你完全错了。从我记事起,我没看见过母亲与别人起过冲突,没看见过母亲愁苦的面容,没听到过母亲对谁的抱怨,没听到过母亲为生活的唉声叹气,更没感受到母亲对自己的生活有丝毫的悲观失望。相反,在母亲闲下来和我们在一起时,母亲经常是莺歌小唱的。尽管那都是很早以前的革命歌曲,但在母亲唱来依然别有韵味。夏季里中午时分,其他季节里的阴雨时节,母亲还和我们一起打牌,就像个大孩子一样。我们笑闹在一起,这在许多家庭是无法想象的。在母亲的影响下,我们姐弟三性格都开朗热情,乐观豁达。
母亲对我们姐弟三的管教极严,记忆里好像有许多个不许:不许随便拿人东西,不许随便吃人饭菜,不许糟蹋粮食,不许对人无礼,不许与人冲突,不许……如果违反了,必有惩罚。但母亲的要求一定是她首先做到的,所以我们很少违反。偶尔调皮时,回家首先是自己先承认,主动接受惩罚。这方面弟弟感受得最多,而我往往是陪罚者。母亲的严厉管教和言传身教回报也不薄,我们姐弟三很早就开始体贴母亲,学习上不让母亲费心,生活上有较强的自理能力。农忙时还给母亲打打下手,这些让母亲也欣慰不少。
父母异地分离的时间里,随着我年龄的增长,母亲自然而然地把我当大人对待,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母亲会与我商量,听取我的意见。学习上,母亲非常信任我,始终认为我非常刻苦,在人前人后都极力的夸赞我。有时候,我听着母亲的夸赞,心里愧疚之极,也就更加地发愤努力。而且奇怪地与别人不同:其他女孩与父母逆反时,我恰好成了母亲的好帮手!
89年,我如父母所愿考取了中专,这是当时村子里第一个考学出去的女孩。全村沸腾。弟弟妹妹的学习也不错。生活在此时开始对母亲微笑了,母亲对生活的憧憬渐渐清晰了,母亲脸上的笑容更舒展了,干劲更足了。
92年夏天,我参加工作,开始分担母亲的重担。本以为生活就按部就班的下去了。但是生活总是多变的,也因为人的不容易满足吧,尤其是做父母的都想给儿女一个更理想的环境。93年元旦这一天,父母留下我独自在家乡,带上儿子和小女儿去了新疆,一直到现在。此去,等待他们的是什么呢?在当时,他们一定是信心十足的认为前途一定阳光明媚!
(四)
随着火车越来越驶离陕西地界,绿色景物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大片的黄色,黑褐色,甚或典型的戈壁滩,母亲的心开始沉重起来,半开玩笑地问父亲,是不是骗她来到这人迹罕至的地方,父亲只是笑笑,其实心里也不踏实起来。是啊,一家四口今后会面对些什么呢?是不是能比在老家过得好呢?
下了火车,再坐汽车,到达目的地已是傍晚。站在冰雪弥漫的陌生天地间,母亲茫然了:这就是自己离弃了亲手建立起来的暖巢而千里奔赴的幸福之地吗?离开了田地,离开自己的庄稼,自己有什么特长来谋生呢?自己带的那几千块钱能维持多久呢?可是这些只在母亲的心里,她没有过多的时间去思考。
在姑姑家住了几天后,母亲和父亲毅然带着孩子们搬到了姑姑家空着的旧房子里开始了新生活。先为弟弟妹妹联系了学校,接着父亲去了姑姑帮忙联系的汉餐馆。母亲在家里操持家务。想着以后一家人的生活要靠父亲一人的工作所得来维持,母亲的心就不能轻松。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母亲再着急也暂时没有别的办法。母亲知道了新生活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光明。
父亲在汉餐馆干了一个月就没去了,一方面因为父亲只会踏实做事而不太会处理人际关系,另一方面因为汉餐馆的工作相当辛苦还领不到多少工资。怎么办呢?一家人要吃饭,孩子要上学,总不能就这样返回家乡吧。
这时候,母亲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自己开餐馆。毕竟父亲做厨师多年有一定的手艺。可是当母亲和姑姑他们商量的时候,姑姑姑父坚决反对,父亲也拿不定主意:这能行吗?这可是自己干啊!
没办法,母亲只好自己拿主意,管它成败,不试试怎么知道呢?说干就干,选店址,起店名,购置必备品,很快母亲的餐馆开起来了。母亲由一个农妇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老板娘,这也是她生命历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
饮食生意开头难,更何况在那样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着。母亲不慎遇到了:一天深夜,几个酒醉的维族青年到店里吃饭,因为语言的交流不畅,其中一个青年以为父亲在骂他,冲向操作间拿起菜刀就砍,父亲的胳膊被砍中,血流如注。几个青年见状酒醒了,飞奔而逃。看到父亲的惨状,母亲惊呆了: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到的镜头怎么会发生在自己家呢?接着母亲醒了,压住父亲流血的伤口,去叫了住在附近的表姐夫一起把父亲送往医院。好在送得及时,胳膊上的筋接住了,但伤口恢复需要时间。
但接下来怎么办呢?店还开不开?怎么开?父亲本就胆小,经历了这样的事件后,父亲胆子更小了,尤其见到民族人连话都不敢说了。而姑姑姑父们一辈子在单位里谨小慎微惯了,更没经历过这样的事,都极力劝说母亲关门回老家去。
母亲也害怕,尤其目睹了父亲受伤的过程。但是回老家又怎么办呢?一方面耽误孩子的学业,另一方面,离开老家时已经变卖了所有能变卖的东西,只留下空房子一座。还有一事无成的回去怎么面对乡里人的询问。再说了,自己并没做错事啊,是那些维族青年错了,我走了,不是让那些故意找茬的人得逞了吗?不,不能回去。做什么事都得有个始终!
于是,在母亲的坚持下,一周后,母亲和打着绷带的父亲一起又站在了开着的店门前。只是以后但凡有民族人来吃饭,父亲要么呆在操作间,要么被母亲支去买东西。而母亲心里虽然惧怕但照样笑脸招呼客人。
后来,随着开店时间的增长,对各种人脾性和习惯的熟悉,再加上母亲待客的热诚,店里的生意慢慢好起来了。但母亲的辛劳也增加了。
我曾经计算过母亲工作的时间,在我是不可想象的!早晨6点开店,晚上1、2点钟关门。除了买菜肉等必需品之外,母亲父亲都呆在店里,即使晚上也是打个简易床将就着睡在店里。一年中也只有大年30休息一天。后几年生意好了,又租了房子才算有了好一点的休息地方。但在整个开店时间里,他们永远是缺乏睡眠的。
母亲在店里辛劳的时候,还得挂念儿子女儿,尤其是我把妹妹带回老家上学之后。留在老家的我,工作如何?婚姻问题怎么办?小女儿学业怎样?我有没有受累?那时候没有手机,只有书信联系。每次读爸爸的信,我都能感觉到母亲的那种思念和牵挂。
99年下半年,因为太过劳累,父母都已不适合再开店了,还因为母亲实在挂念我,他们连大女婿和外孙的面还没见过呢,再加上弟弟也顺利参加工作,妹妹也已开始读大学。于是父亲母亲关了店,回老家看我。
开餐馆的5年,是母亲最辛劳的时候,不但经常担惊受怕,而且健康严重受损,母亲在这时期先后患了高血脂、胆囊炎、胃炎、肩周炎等疾病。虽然从外表上看,母亲比在农村时白了胖了气色好了。听父亲讲,因为长期缺乏休息和饮食的极不规律,母亲在开餐馆的最后一年里,经常在起床的瞬间昏晕过去,醒来依然还得到店里支撑。母亲牺牲了自己的健康换取了弟弟妹妹读大学以更好的立足社会的基础。母亲毫无怨言,她跟我说起这段经历时,常常说:多亏了走出农村,我才见识了外面更广阔的世界,我才知道了人可以有多种活法,我才明白了自己竟然有这么大的潜能!
以后每当我对生活有所抱怨、沮丧灰心的时候,我都会想起母亲的这段经历,我就会惭愧不已,与母亲所面对的相比,我有什么能称得上是困难或艰难的呢?
(五)
回老家呆了一年半,在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母亲也没闲着,和父亲先后开过两个店,也极辛苦。后来弟弟要结婚了。妹妹大学也快毕业了。母亲牵挂他们,而且看到我一切都好,放心地再次返疆。从此母亲再没回来过,所有的思念和牵挂都浓缩在电话里。
再度回到新疆,母亲和父亲去了弟弟工作的地方定居。父母的辛劳和身体状况弟弟是再清楚不过的,弟弟跟父母说,现在该他们享清福了,生活的重担该儿子接过来了。可是,辛劳了一辈子的母亲父亲怎么闲得下来呢,何况他们更不愿意自己成为别人的负担,包括儿女。
在家闲了一个月,母亲和父亲着急的不得了。忙完弟弟的婚事,母亲就对弟弟说,你不让我们再开店可以,但你得给我找点事做,不管什么都行。此后,在母亲的逼迫下,弟弟先后给母亲找过几个差事,诸如单位的锅炉工,清洁工,园丁等。直到孙女出生母亲才再没出去做事。
01年,有老乡从新疆返回,母亲给我捎回一大包东西。打开一看,竟然有许多鞋垫,大大小小,大人的,孩子的,孩子的鞋垫从几岁可以穿到十几岁。那都是一针一针缝出来的啊。望着那些鞋垫我不由潸然泪下。后来弟弟告诉我,那些是母亲在家闲着的那段时间和父亲一块做的。
02年我们一家去新疆与父母团聚。在那里,母亲什么都不让我们做,她说:“好不容易聚在一起,让当妈的为你做点事,要不我总觉得亏欠你。你从小生活学习都很少让妈操心,参加工作后,妈又把你一人留在老家,后来的成家生孩子妈也没在你身边,你吃苦受累时妈也没帮上一点啊……”听着母亲的话,我又忍不住掉泪了。这是怎样的母亲,她可以把自己的辛劳轻描淡写,她可以把自己的痛苦深深掩藏,而对于儿女,她什么都不忍心了!
04年,远在北京的妹妹要生孩子了,妹妹打电话给母亲抱怨婆婆不能去照顾她,母亲批评了妹妹,只身去了北京。那时候,母亲的胃病已相当严重,肩周炎也时常折磨着她。可是她丝毫没有犹豫,她想:大女儿生孩子时自己没在身边,受了不少的罪,自己心里老觉得难受,现在小女儿生孩子了,自己怎么也得在身边照应着,千万别再受了吃亏!就这样,母亲一直照顾妹妹生完孩子,还把孩子在年底带回孩子婆婆家,才回疆继续治疗胃病和肩周炎。
06年暑假,我再次去疆,见到母亲。因为受胃病的折磨,母亲已非常消瘦。我也才知道,5月份,母亲刚做了胃部手术。而这事她不让弟弟告诉我们,怕我们担心。看着母亲每顿饭前必须先吃面糊糊,才能进食其他无刺激的食物。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母亲反而笑着安慰我:“我已经习惯吃这个了,不吃还想呢。你可别为我担心,这是保护胃粘膜的。”
当我想为母亲做点什么的时候,母亲总是抢先去做,后来还偷偷的趁我午休的时候把一切做好。于是我只能抢得每顿饭后洗洗锅碗。与母亲闲聊的时候,母亲常幽幽的说:“要是你们几个孩子都在一起多好,星期天你们都回来,我们聚在一起,吃个饭,聊聊天,一家人多热闹啊!”有时还半开玩笑的说:“我那时真是糊涂啊,干嘛老催你结婚啊,怎么没想到在新疆给你找个女婿,这样不是我们就能常聚在一起了吗?真糊涂了啊!呵呵……”
接回了侄女后,母亲更挂念我们了,尤其是两个孩子。母亲常常在电话里对我说,辛苦我了,本来就够忙的,还要再带个孩子。可千万别为了孩子而生气伤身体啊。
近两年来,母亲一直想回来看看,但总因为一些事情耽搁而不能成行。所以只有将牵挂与思念压在心底。每次接通电话的时候,母亲总是说:我们一切都好,你们不要操心,你们要注意身体,孩子们要靠你们教导,要开开心心哦!
寒假前,妹妹一家回了新疆。我对母亲说,等我们放假,我们也去新疆,这样一家人就可以聚齐了。母亲一听,那种惊喜,我在电话这端都能感受到。是啊,我们一家有15年没聚齐过了。可是后来我们没去成,我知道母亲一定很失望!是我给了母亲希望又让她失望的!
昨晚,我与母亲通话,我说起此事,感到内疚,母亲笑着说:“没关系啊,我已经看了你发过来的照片和摄像,就如同和你们在一起一样啊。再说了,暑假你们还可以过来的嘛,那时我们聚的时间还更长呢。还有我想回去了还不容易吗?你可再别瞎想,一切都要好好的啊!……”
母亲啊,我还能再说什么呢,我只有为你祈祷:让上苍继续体恤您!让您的磨难从此不再有!让您的所愿都得偿!让您的思想永远照耀我!让女儿我永远能跟随您!敬爱您!学习您!
-全文完-
▷ 进入晨飞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