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一下我自己的听歌历史,也算是怀旧吧。
我最初接触流行音乐应该是霍元甲、上海滩、万水千山总是情、我的中国心、阿里山的姑娘、童年、阿里巴巴等,我想那时侯年纪还小,只是跟着街头的大喇叭还有电视机唱而已。
读小学的时候经常听舅舅在唱军港之夜、小城故事、踏浪、橄榄树……我也就跟着他在后面学唱,当时感觉这就是最流行的吧。
等到读初中就开始听费翔的歌,后来就是齐秦。真正让我感到有划时代意义的应该是台湾《潮》的播出。让我一下子开阔了视野。把目光不在局限于一两个歌手了。而也就是开始全面的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台湾歌手,也开始真正迷上了音乐。和别人不同的是,我从没迷过小虎队。尽管也喜欢他的一些歌曲。
因为年龄的原因,特别喜欢的偶像是伊能静和孟庭苇,原因是喜欢她们唱歌声音的处理方法。再就是喜欢她们那脱俗的照片。
因为高中时期学习心理上的苦闷,所以特别喜欢一些冷一点的歌手歌曲,象潘美辰,高明骏。记得当时很喜欢听各种各样的歌曲,也特别喜欢听新人的东西。
后来喜欢听粤语歌,只是因为由于我喜欢上一个喜欢粤语歌的学妹,于是那一段时间我几乎是恶补粤语歌。同室的几个同学都开始被迫陪着我接受粤语歌的教育了。这时我喜欢上了达明一派。
当时我在学校里每天数饭票。算计者这顿省点,那顿不吃了,就又省下钱来可以买磁带了。记得当时省钱的法子挺妙的,买两个馒头0·15元再买5个包子0·5元,拿包子既当菜又当饭。一般一份菜要0·6元,加上半斤馒头0·35元一斤6个。
当时就这样省钱买磁带的,买回磁带来以后几乎每一首歌都能唱出来。后来能够勤工俭学,钱多了买磁带唱片也都不用太皱眉头了。听歌的时候却没有原先的激情了,想想真是感慨万分啊,只有借来得书才会认真读!
在学校里还有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1992年崔建的演唱会。原先我虽然喜欢听歌,但老实讲听歌的水平却不高。但是那一场演唱会却把我从迷潭里拉了出来。我忽然一下子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好的真正有价值的音乐。不光是摇滚,还有很多很多。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一场演唱会回给我这么多启发。
后来,由于生计,也是由于勤工俭学。我便毛遂自荐在迪吧里,去做了一名兼职业余dj。当时我正迷欧美音乐,每天接触的都是欧美乐坛的摇滚和抒情歌曲,当时正值“四大天王”横行,偶像当道的时代。我当时就想呐喊:听听欧美这些真正好的音乐!(偷着喊),记得当时我和另一个mc都特别自我。
后来,后来也开始喜欢腾格儿、蔡幸娟、陈百强、赵传他们的歌了,我感觉他们真的是用灵魂在唱歌。
随着歌坛的更新换代,我对于他们的接收依然,只是在现在的新人中多了几位喜欢的歌手,刘若英、许巍、韩红,也许只有他们了,感觉他们唱歌时很专注、很尊重歌众。
音乐艺术其实是来源于内心,也是来源于生活。这种感觉首先出自于worldmuisc再世界盛行,我想这也是我为什么从欧美乐坛走下来的原因之一吧,尽管我到现在还喜欢欧美音乐,还喜欢听港台的一些音乐,也喜欢大陆的某些好的音乐。
生活中我更热爱民间音乐,特别是当我去西藏旅行的时候,在西藏桑耶寺听到人们一边劳动(打阿噶)一边唱歌。不知道他们是为了劳动而唱歌,还是为了唱歌而劳动的时候,听到他们真挚的声音,我落泪了……
-全文完-
▷ 进入桀傲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