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口语入诗之我见半凋零

发表于-2008年02月20日 中午1:37评论-3条

前段时间收到网友碧宵丝雨的一条评论,内容如是:“诗常常就藏在平凡的小事中,关键看我们是否有眼力,昨天我读了杜甫的一本绝句,发现都是因事而作,非常有味、美。我总觉得情、感都由于事才产生,不会无缘无故产生的。所有诗里多少都有些叙事的东西。前几天翻看《诗刊》有一诗人叫大解的讲:口语入诗是中国现代诗的第二次革命。口语更贴近心灵,更贴近普通人,诗终应属于民间,而不能被少数人垄断,它应成普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浅见!”

我看后颇有感触,想写点儿东西。只因学习繁忙和个人对诗歌的浅薄,迟迟未能动笔。今日写些对“口语入诗”的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好和大家交流学习。



我在诸子做诗歌编辑这几个月来,审核碧宵丝雨的诗歌比较多。当然,这和他本人的勤奋是分不开的。来稿中多数诗歌都是以情爱为主题展开的,而且多是表达一种失落、迷茫、无助、孤寂等情怀,总给人一种在自己的感情小世界里纠缠不清的感觉和矫情的嫌疑。而丝雨的诗却在审稿中给我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他多用口语写诗,其诗不造作,不晦涩,不玄乎,在语言上没有阅读的障碍。其取材多是现实生活中细微的事情,却于平易中见新奇,让人反思生活,令人叫绝。如他的诗歌:

《姨娘的那只鞋子》



我的姨娘特别多

一抬头就能碰到好几个

那时还是生产队

农闲她们便坐在一块儿

纳鞋底扯些家长里短



那天我正从她们身旁经过

一位姨娘叫住我

板着面孔对我说

这里也不是你的家

以后不许来

赶快滚回你的老家去

她还讲我如何如何不听话

是个混帐龙

我脸涨得通红

又找不到话应答

见她身旁有只鞋未穿上脚

立刻捡起就跑

嘴里还大声嚷了句

叫你再说我

那姨娘赶忙起身跟着追

就在她快要追上时

我将鞋朝四月的麦地一扔

如一块小石头

落入滚滚碧波之中

那姨娘调头就往麦地跑

一个下午都

没把那只鞋找着



到了晚上

外祖父一家都在吃饭

我却仍在哭

二舅似乎看出啥秘密

就笑着问我

人家也没有要你赔

你究竟哭什么



当然,我觉得丝雨的诗歌也有其不足之处。如一些诗歌语句不够凝练,有些诗歌铺陈过多,内容和形式都显得累赘。有时觉得是在努力接开一个又一个面纱,最后才发现真实,而当发现真实之后,又怀疑在努力揭示现实所付出的种种是不是值得。我这样说并没有否定其诗歌的意思,更不影响我努力推荐丝雨优秀的诗歌,谁都不可能完美,别人都不愿意说你的诗歌时,那才是真正的绝望。



如果说口语使诗歌得以回归大众回归平民,使诗歌更显平易亲切。那么,在其回归的同时,该如何对它进行规范,如何防止“泛滥”和造作。我觉得这都是我们该注意的问题。



说起口语入诗,想必关心诗歌的朋友都会想到“赵丽华事件”。网友对她的诗歌恶搞,我想也绝不只是一个偶然。且不说网友这样做是因为一些网民缺少相应的自制力、道德力、责任力和专业力;亦或是草根民众争取与上层精英平起平坐的话语权力。我们先看赵的口语诗如《一个人来到田纳西》: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傻瓜灯——我坚决不能容忍》:我坚决不能容忍/那些/在公共场所/的卫生间/大便后/不冲刷/便池/的人。

从网络的诗歌编辑劝我不要写诗,到我自己成为一位三流的诗歌编辑;从开始的一篇篇退稿,到后来的精华。我对诗歌反而是越来越迷惑了,看了上面提到的赵的两首诗,更使我对诗歌感到困惑——这也叫诗。这种把白话句子断裂分行成诗的形式,确实使诗歌大众化了,回归了,但又何尝不是在糟蹋诗歌。正如有人说的,“以诗歌的名义强j*诗歌,以文学的名义轮奸诗歌”。难怪网友仿其诗如《哦》:哦/我/看了/笑翻了/看完了/才发现/我也可以是诗人的/因为——/我会用回车键;《我终于会作诗了》:我/终于/会/作诗了。



对于口语入诗,我个人的态度是坚持的,又是挑剔的。我写过一篇口语的类似诗歌的东西:



【黄鹤楼】



黄鹤楼的个头

并不比周围的建筑高

——现实不可辩解

和同学每次经过它时

都朝圣般抬头看看



听说门票很贵

纪念品很贵

而且没什么好玩的

所以我们从不进去

只是每次在外面

看看它,看看

笑着走进去的人们

再笑着走出来

说,今天天气真好



我想表达的是黄鹤楼本身在周围群起的大厦的陪衬下的尴尬,和学生因经济实力有限而不能靠近它的尴尬(和有能力,但不愿意接近它的学生),以及有钱人把参观黄鹤楼当成一种时尚一种层次消费,张显一种人文上的无知,同时与学生做对比。我找不出更好的文体和更适合的语言来表达我的意思,想来想去,就写了这么一个东西。



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给了诗歌更大的展示发展空间。诗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同时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与尴尬。对于口语入诗,我想有几点还是要坚持的:一是注意语言的简练,尽量减少铺陈与赘余的东西,古人尚且有炼字之说,况今人乎;二是挖掘新意,提高诗歌思想的高度,因为口语诗歌自身的特点,这点就显得较为重要且难把握;三是根据口语诗歌的特点,提高诗歌一些技巧的训练,给读者更大的想象和再创造空间。

作为一个诗歌爱好者,我也只能说这些了,还希望能得到各位好友同仁的帮助与指点。



不知伊沙这首诗歌算不算口语入诗,总之我很喜欢——直达心灵,撞击灵魂,使人久久难以平静。就以此诗结尾吧:

《触目惊心的一瞥》



我看到

一个乞丐

用肮脏的手

摸着镍币

摸着镍币上

冰凉的国徽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半凋零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喆儿 | 荐/喆儿推荐:
☆ 编辑点评 ☆
喆儿点评:

口语诗歌泛滥的今天,我们该知道的是该如何、怎样更快的从湿湿的口水中,找到与艺术的最佳契合点,并凝聚它的生命与艺术力!问好作者!

文章评论共[3]个
香涧-评论


我看到
一个乞丐
用肮脏的手
摸着镍币
摸着镍币上
冰凉的国徽
欣赏!
at:2008年02月20日 下午6:20

=>>靥-评论

祝福!at:2008年02月20日 下午6:49

伤寒天空-评论

支持        师傅at:2008年02月20日 晚上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