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张平当上了山西省副省长,引来一阵惊呼,赞者有之,担忧者有之。
人们关心的是反腐作家会不会也堕落成腐败分子。官场上盛行的逆淘汰让人替他捏一把汗,劣币驱逐良币的潜规则似乎寓示张平的出路只有三条:要么当一个花瓶,要么灰头土脸下台,要么同流合污,参与制度性的腐败。
网络上话语很多,但心平气和的发言很少。
初听这个消息我有些意外,因为张平的五官清癯,并没有官样。我不想当什么预测大师,也无意占卜其仕途,只想将我与张平的一点交往写下来,至于未来走向,且不作评论。
大约是两年前的一个周末,我接到武汉市新华书店营销总监黄丽的电话,邀我参加一个签名售书活动。到了才知道,是张平,《抉择》的作者,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生死抉择》前几年热映过,连中小学生都要看的。
电影我看过,但小说没看。看过之后有个判断,基本上还是主旋律,蒙一蒙无知的青少年还可以,但有头脑的看了,只会感到深深的绝望。因为影片的结尾出现了一个清官式的省委书记,最后人治占了上风,根本没有触及体制。
我研究过公案文学,说白点,清官不过是无奈且无助的百姓的白日梦,我们需要好制度而不是好人。一个正常社会断然不会有如此情结。所以我对张平的小说评价并不高,无论是启蒙还是批判,做得都不怎么好。
对于当今社会,思想界总在寻找良方,如何让我们成为一个真正的现代民族,如何才能建立真正民主与法治(而非法制)?张平没有开出药方,他让人们看到了封建思想的深入骨髓。王跃文也没有,他对官场文化的揭露多于制度性的建设。
在黄丽的办公室,我与张平谈了十来分钟。张平毕业于山西师大,我问起戏曲学者黄竹三,张说是他老师,并对我有了点敬意,可能一般的记者他见多了。想不到有人还知道临汾那个小地方的老师。
香港学者曾就不受制约的权力设喻:如果有一着装很节约的艳女躺在床上,有多少人不会下意识观看?言下之意,道德约束根本没用,既空洞又不能评估。我赞成这话,道德完善是我们民族最美丽的谎言。只有以性本恶为立论基础的法律方可救世。我将这些观点抛出,又谈了我对《抉择》的看法。张平倒是很坦然,要我理解他的苦衷,他不是没思考过。
后来又聊了不少。张谈起他创作的艰辛,提起他曾遭到官员与不法商人的威胁,还被限制过人身自由……
我对他的印象有所改观。他话不多但人挺真诚,可能没有社科学者的思辨力但愿意记录我们的时代,因为作家用形象说话,而不是哲理。
低调,不张扬,冷静,不情绪化,不是小人得志般的固执与狂妄。我对他的感觉不错。
《十面埋伏》的签售不温不火。可能大家对腐败已见惯不怪了吧,也可能现在人们更关心荷包是否更暖和吧。十二点的时侯,张平要飞北京,本想和他再交流一会,可时间不允许,他要我有事打他电话,但我一直没有。
写完这些,我想说,尽管我认为张平作为一个时代的书写者更符合他的角色,但他选择了这条路,也可以理解,哪怕只是个花瓶,至少在酒色财气、脑满肠肥的官场,出现了些许清流。
这就够了。还是胡适的观念,改良也许是最好的路径。
-全文完-
▷ 进入陈雨轩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