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晨练,刚到江畔,就感觉一种熟悉的气息。四十多个寒暑,这种感觉太熟悉不过了,何况我对这种感觉还情有独钟。举目望去,远处的植被不知什么时候从初春的嫩绿,变成墨绿了。真乃岁月如梭,“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景致还在脑海中萦绕,夏天就已经过去,秋君沉稳的脚步声已经入心了。人过了不惑之年,已经不再是翻着日历数节气,更不用耳朵来听秋的脚步声。而是能够用心来感受岁月的流逝。
今晨步行在江滨公园的甬路上,一叶绿色踪影已稀的柳叶随风漂到脸上,用手摸起来细瞧,见叶面已枯黄,虽尚有绿色踪影,但已经模糊得难以辨认了。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两句诗来,“山僧不解岁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在家休假月余,不觉秋天已经到来。少时,一同学名叫叶知秋,问她有什么含义,她说是爷爷给起的。说是能感觉到秋天的到来。当时不知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三十多年过去了,才真正体会到这种感觉的滋味。
也许是职业的习惯,眼前的情景让我慨叹,难道人类就只有用时间来感知一切吗?从教以来,我力求教会学生用智慧感知世界。可是由于常年担任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班主任,此实验终没有结果。虽然有教无类,身份可以不去选择,可受教者的差异还是存在的。性相近,习相远,不仅是指学与不学之间的差别,也说明学习的人也会因为个体差异与用心程度会产生差别的。不然孔子三千弟子,为什么只有七十二贤人?而我们的国人却从来不愿意承认自己子女的个性差异。一律当作好钢用重锤来锻造,结果使一些素质较低的孩子,被教育成精神残疾。这就是教育害人之处。这种弊端根源在于教育体制,因为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平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可是家长们的愚昧与自欺也是推波助澜的罪魁之一。
虽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可难道人的成长也与草木的成长无二?那岂不是有辱地球高级生灵的身份。“草木知春”,可是草木不能自知。人则不同,人能够凭借经验预测未来。经过启蒙教育,孩子的个性差异已经很明显了,可是家长们还都是一门心思地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最优秀的人才。结果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不但没有达到目的,还使孩子彻底废弃了学业。当然这里有中国的优秀教育资源严重不均衡问题,并且差异甚大。对于一些大器晚成的孩子来讲,是一种不公平。可是大器晚成的孩子几率太低了,正是这一点点希望,让家长们都期待着奇迹出现,而不愿意承认自家孩子的差距。从人性化的角度这种行为似乎也无可厚非。但是此举中透现着国人极为不理性的一面。有很多家长明明已经看到孩子的差距,却仍掩耳盗铃地花大钱把这样的孩子送到优秀的孩子堆里。结果孩子在心理压力与生理差距的双重桎梏下,不但自己不能正常学习,还成了影响其他孩子正常学习的巨大障碍。学习就好比长跑,九十分的为一拨,八十分的为一拨,六七十分的为一拨,五六十分的为一拨,四五十分的为一拨。再低就基本不可能跑到终点了。可是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具有九十分那一拨的成绩。把六七十分的,甚至五六十分与四五十分的,都放到九十分的堆里来教育,结果可想而知。把八十分的,放到九十分这一拨中,尚有可能跟上。可是如果把六七十分与五六十分、四五十分的都放到九十分这一拨里就适得其反了。八十分的跟着九十分的跑,虽然落后尚能看见前面的同伴,可是六七十分与五六十分、四五十分的也跟着九十分那一拨跑,前面九十分的都跑没有影了,后面哪里还有目标与勇气去追赶呀!
家长朋友们,难道我们孩子的教育非得等到最后象草木到秋天定局时才能知道教育方式错了,才肯承认自家孩子与别人孩子的差距吗?笔者从事中学教育,感受到太多这样的现象,而孩子上中学的父母大多已经步入不惑之年,你们能不能凭着你们丰富的生活阅历,用心去感知一下孩子们的秋天。有的放矢地对孩子进行教育。纵然没有让孩子成为有大作为的人,自食其力还是完全可能做到的。每当我看到大批的孩子毕业后在社会上游荡,我的心就仿佛受煎熬一般。小学六年中学六年,纵然上不了大学,也不应该是文盲的水平。可事实上我们的大批高中毕业生与文盲相差无几,可谓新时代的文盲。那种认几个字就不是文盲的标准早已经不适合当今高速发展的时代了。看我们的高中教育,甚至包括笔者所在的普通高中,青一色一律都是奔高考去的。虚荣让绝大部分家长与孩子宁可等到高考发成绩,被迫接受那个早已经预料得到的残酷事实,也不愿意,让孩子在宝贵的时间里学点赖以生存的文化基础。面子能维持一天就维持一天,面子比孩子未来生活质量还重要。
我们的家长们,常常拿某些大学毕业生在家没有工作的个案聊以自慰。甚至拿此教育孩子。十足的阿q精神,国粹的发扬。殊不知,家长这一消极观念,看似象在安慰孩子,可是家长们你们忽视了一点,在当今如此竞争激烈的社会,当孩子们学业失败时,须要的恰恰是不服输的进取精神。而你们这种安慰孩子的阿q精神,就把孩子永远定位在残酷的现实生活的最底层里。
二十年的杏坛生涯,我教了成百上千的这个社会的所谓差生,可是除一个精神有问题的外,这些孩子至今没有一个在家吃父母,均能自食其力。而且很多孩子都有了自己的买卖,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富有阶层。前不久我写过一篇文章,文中劝慰学生说当他们开着自己的宝马车来看我时,就是对我的最大安慰。此文一出立即遭到一些朋友痛斥,说什么金钱不能代表一切,开上宝马车的不一定是成功者,是的我不否认开着宝马车的人中有不是成功者。可是这如同家长们劝慰孩子的话:“学习有什么用!大学毕业生还有没有工作的呢!”一样荒唐。是大学毕业生中没有工作的多,还是非大学生没有工作的多呀?难道开着宝马车的大多数都是不成功者吗?金钱是不能代表一切,可是金钱在这个社会上是量才能与奋斗程度的尺子。我的那些所谓差生学生们,他们在这个社会上是被遗弃的弃儿,绝大部分学校都是任他们自生自灭,毕业后赏赐个义务教育毕业证罢了。可是我在这些孩子有限的时间内,强迫也好,诱导也罢,总之我没有让他们荒废时间,虽然他们学的东西要比那些优秀的孩子少是多,可是绝不等于零。这些基本的知识成为他们在这个社会上赖以生存的基础。
我不是外语老师,我这个年龄的人外语都很平常,看到我的那些差生孩子们学外语都如同学天书,我就边学边教他们学习国际音标,教他们背单词,学简单对话。我的一个学生如今就凭着手中英语词典当上了对外贸易港口的搬运队长。如果他连这点也不会,他永远不会知道那些写着英文的货物是什么东西。也自然不会按照要求把货物装上船。也就挣不到比普通搬运工高得多得多的工资。我一个同学,当年他没有考上大学,可是他的数理化学得好,他入一家国有大型企业学车工,凭借着他的文化功底,他如今已是能够自编程序并操控程控车床的全能车工。年薪四十万。他一年的工资,是我站一辈子讲台都站不出来的。可是如果他没有当年的数理化功底,都象他后来学外语那样重头学起,他是绝对不会有如此成就的。在这个社会上须要相应的文化基础。虽然这些基础暂时看不到他们的作用,可是生活中不可或缺。
除了知识以外,能够让我的那些当年差生孩子们小有成就的还有我灌输孩子们的顽强生活意志。因为我感觉到他们的未来,他们的“秋天里”将遇到比平常人难度大得多的竞争。他们将遭遇比平常孩子多得多的失败与挫折。顽强的意志与健康的心理,是他们战胜自我成就事业的必要保障。一些即将成为社会负担的孩子,最后能够凭个人的力量自食其力,能够为这个社会做出他们应有的贡献,这难道不是成功吗?成功分对什么样的个体而言,一个优秀的科学家,他们一生只有一个普通专利,就不是成功。而对于我这些当年被社会遗弃的孩子,即使有一个很平常的专利,也是巨大的成功。
教育育界的同仁们,家长们,希望你们能够用你们的智慧早些感知孩子们的秋天,有的放矢地去教育孩子,教会孩子们用心去感知秋天的结果,使孩子的生活具备清晰的目标,孩子们学习才会有动力。中国也就会少很多悲剧少年,国家也就会多一份希望。
-全文完-
▷ 进入褦襶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