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从2007年高考作文佳作中看作文写作的厚积薄发程群

发表于-2008年02月17日 早上9:34评论-3条

一、话题的提出

如果有两块面包,你当用其中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柏拉图

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陶潜“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自得。

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般的飘逸洒脱。

诗意地生活,抑或应如易安居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般的温婉简约。

然而,在生活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里,我们既不可能像陶潜一样隐居深山,也不可能如李白一样率性而为,更不可能学易字整日对红花绿叶诉愁思。难道诗意地生活只青睐古人,而将忙碌的现代人摒弃在外吗?

答案是否定的。不能隐居,谁说我们不可在心中开辟一方心灵田园?不可率性,能道在适当的时机也不可放松一下自己的情感?不要多愁善感,就不能倾吐自己心中的愁思?

清晨起来,品一杯清茗,手捧一本《归来去兮辞》,让千百年前悠然山风,伴随着自己的精神,放飞到自己静谥、温馨的心灵田园,让自己的心沉演、沉淀,在现代都市的燥动之中收获一份世外宁静。这难道不是在诗意地生活吗?

在足球比赛胜利之后,你忘情地在雨中的球场里狂奔,任由汗水、雨水,甚至还有激动的泪水混合着流过脸颊,打湿衣襟。有人对你的这种举动感到不理解,问一场小球赛的胜利何以令你高兴至此。但我说,你这正是在诗意地生活。一次小的胜利足以令我们欢欣鼓舞,一次小的成功也足够让我们尽情狂欢。不要收敛自己的情感,让它自由奔放吧!

有了不顺心的事情,可是身边没有个听众,这时候如果将这些事情锁在心中,只徒添烦恼。不如选择一种现代的方式诗意地生活吧!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上自己的烦心事,就像对花草倾吐自己的愁思一般。花草不能言语,但是这些“花草”能替你排忧解难,让你心中的不愉快更快地消逝。这难道不是一种很好地选择吗?

其实,诗意地生活,就是要照顾我们的精神世界。哲人的话说得好,在物质丰富的最低点,千万不能亏待自己的精神。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钢筋水泥的现代都市里,如古人一般诗意地生活。

这只是一篇湖南省去年高考中一考生在考场写的作文。这篇题目叫《诗意地生活》(摘自2008年《作文报·备考版》第二期第五版《2007年高考高分作文出彩的路数》一文)的高考高分作文,是考生按照考题的要求,“结合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话题”,并“注意题目中的‘地’字”,着意展开的。

在这篇满分作文里,考生以“诗意地生活”为话题,首先用三位古代作者的三句诗,摊开来古人三种诗意地生活;紧接着,笔锋一转,写到了现代,通过一次足球赛胜利后的狂喜、狂奔,来表达现代社会也有诗意地生活;继而为现代人开了个“诗意地生活”的处方:郁闷时可以到博客里倾诉衷肠,吐却郁闷,换得顺畅,以达到“诗意地生活”;最后来了个画龙点睛:“诗意地生活,就是要照顾我们的精神世界。……在物质丰富的最低点,千万不能亏待自己的精神。”

从这篇作文中不难看出,其中写了三种有代表性的古代人的“诗意地生活”生活,两种现代人的“诗意地生活”,自然还有题记中的外国人的“诗意地生活”。这可是从国内到国外,从古代到现代,都写到了。这里,有考生自己对现代生活的体验,也有对中国和外国历史人物生活知识的把握,还有写作要遵从的各种规范,以及采用的种种手法。

这篇高分作文,紧扣题意,重点突出;不旁不杂,剪裁得当;语言通顺,行文流畅,能为学子们在高考时如何写出高质量的作文,提供了一个可以遵循的路子。

二、佳作作文的启示

《诗意地生活》这篇作文,在有限的时间和篇幅里,表达的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知识融会贯通、表现手法娴熟,不亏为高考佳篇佳作。

有这么多容纳的一篇作文,只是考生在一时所发的。“多”于“少”中见,它给学子们的提示是,要想写出高质量的高考作文,一定要:知识积累厚、生活底子厚、表达形式掌握多、词汇记忆丰富、作文技巧娴熟,当然还有对生活的认识,这是提升作文质量的关键。正是这一切在一篇七百多字作文里的“薄发”,才使它成为高考作文的佳作。

知识积累厚、生活底子厚、表达形式掌握多、词汇记忆丰富、作文技巧娴熟等,这些表现出来的都是一个“厚”子。“厚”,就是多、丰、广、大、熟,等。这个“厚”是怎么来的呢?它不是凭空而生,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一时“薄发”出来而定格的作文,正是以这种种“厚积”作为基础和前提的。“薄发”,就是“精发”。多中求少,多者越多,少者就越“精”,正像淘金一样。其实,高考高分作文写作就是大江中钓鱼、沙海里淘金。

考场上,供考生写作文的时间非常有限。时间短,作文字数少,要想把作文写好,写成满分的佳作,这时候,关键的就要看学子们是否已经“厚积”了,因为,只有你有了“厚积”,也就不愁“薄发”(出作文)了。没有平时的“厚积”,想要“薄发”,是难以想象的。因而,“厚积”是高考作文佳作的坚强后盾。

1、知识积累厚

知识,是作文写作所必须的一个重要内容,——世界上没有无“米”之炊。知识有历史知识,有现代知识,还有分门别类的各种各样的知识。高考作文就是一个展现知识的平台,没有厚实的知识基础,要想写出高质量的作文来,不过是天方夜谭而已。江西省一中考考生写的《品闻茗香话人生》这佳作,就是这样的一篇代表作——

泡上一杯茶,茶叶在水中似花苞绽放,轻轻地呷上一口,茶是苦涩的,但我的思绪却随着这一丝苦味的芬芳在历史的天空中纷飞。

绿肥红瘦·李清照

火红的盖头里,新娘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恭迎的人潮涌动,人人都羡慕这段美满的佳缘。是的,此时的李清照是多么幸福。易安啊,苍天却没有垂爱于你,要让你承受至爱丈夫的早逝,心爱文物的丧失之痛,独自一人流亡他乡。听,你依窗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听,你捂胸叹“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听,你望雨感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苍天,我质问你,为什么要让甜蜜幸福之舟翻倒于无边的苦海中?水之冷骨寒彻,心之苦如何让这位弱女子独自承受?东篱的黄花绽出你的消瘦,院中的海棠盛开你的愁肠……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苍天是在磨练你,生活的磨练让你创造出了独树一帜的易安体,名扬千古永留香。

一江春水·李煜

“皇上,看来你与佛甚有缘。”小和尚的一言,更坚定了你——这位年轻不谙世事,只知诵经填词的南唐后主,远离政事,一心向佛。最终,南唐灭亡了,你沦为了阶下囚、亡国奴。在锁清秋的深院里,你苦吟“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你抚思“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你叹惋“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苍天啊,我质问你,为什么要让纯真童性的南唐后主经受苦难的煎熬?谢了的春红带不走的长恨,东逝的江水流淌着你的忧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苍天是在磨练你,生活的磨练让你锻造出了凄美悲壮的千古绝唱,歌罢一曲已断肠。

舌尖的一丝甜将我拉回了现实,茶叶已被完全泡开,它最终经受住了开水的磨练,也许和他们一样,人生经历了磨练,永远索绕着淡淡的馨香。

淡淡的茗香,纯纯的绿茶,再呷一口,茶是甘甜的。

(见2008年《作文报·备考版》第三期第三版赖积华编写的《2007年江西省中考作文佳作点评》)

这篇佳作的材料,是一高僧三次冲茶使香味更浓,要求以“磨练”为话题作文。

《品闻茗香话人生》和上篇《诗意地生活》作文不同。在《诗意地生活》一文里,历史知识只占有十分之一的内容;而在这篇《品闻茗香话人生》作文中,基本上是由两个人物成篇的,而这两个人物又都是历史文化人物:李清照和李煜。显而易见,《品闻茗香话人生》这篇作文,是由历史知识支撑起来的,主要运用的是历史知识:人物和他们各自体现自己的诗作名句。

李清照和李煜这两个历史人物,是不同的。李清照有失夫之痛和流落之苦;李煜呢,一个一心向佛的人,历史的作弄偏让他当上了一国之君。在治国和向佛的矛盾中,李煜心里不会是那么好受的;及至国亡后,他又受尽亡国之苦,最后在屈辱中客死他乡。可是,两者却也有相似之处:文人的磨难(磨练)。正是这样,考生才把他们用一定的方式联系到了一起。虽说李煜的磨难不似李清照,更带有一种个人因素:明知自己不是当皇帝的材料,为什么不让贤呢?也正是在这种磨难(“磨练”)中,他们才有了各自不同、却又痛沏心灵的千古绝唱。

此篇作文中只提到了两个饱受磨难的古人;可是,具有磨难的古人,客观上并不是只有这两个人。历史人物是浩繁的,作为当代学子,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能选出恰当入题的少数人物来,那么,在他的脑海这个仓库里,储存的历史人物,将会是非常庞大的。知识积累庞大,才有精选更好的可能。庞大的历史知识如何储存?一个是博览群书,一个是不断使用其中的内容。经常博览群书,经常使用其中的知识,就能够把历史知识,分门别类地、牢牢地“沉积”在脑海里。脑海里储存下了众多的历史知识(人物、事件),一旦需要时,就会信手拈来,为我所用。没有对历史知识(人物、事件)的积累把握,需要历史知识时,你就无从选择,没有选择,就不可写出高质量的作文来。知识越多,作文质量也会越厚重,越精彩。

2、生活底子厚

古代人的生活,当代人是没有办法去经历的,只能从书本中去体会;而这种书本中的生活体会,却是以现实生活为前提的,采用的方法,是生命存在的相似性。从这种意义上说,没有现实的生活,也就没有过去的生活(相似生活),以及未来的生活(幻想或理想生活)。

生活,是人活着的第一要义,是人整个生命的过程。人和生活是紧密相关的,只不过是在生活的内容上,存在着多与少的不同而已。

就高考作文写作而言,所出题目,是在共性中体现出个性化来。比如:湖南省2007年高考作文题: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和记叙文。“诗意地生活”是作文标题,要结合自己的生活,还有感受。这里说的结合自己的生活,并不只是自己的生活。像本文开头引用的那篇作文,就不能说是自己的生活。其中当然会有自己生活的影子,但更有历史和社会的生活内涵。

实际上,在动手写作文之时,学子们通常都是首先从自己的生活中,选择人物和事件的。即便是写自己的生活,其中内涵,也超过了个体生活的概念。比如《母亲手中的稻草绳》这篇作文,其中的事件和情节,都是考生自己经历的现实生活——

就在昨晚我还伸手摸了摸枕下的稻草绳,胸中的热血流遍全身。

母亲啊,您坐在门前身着蓝布褂,一双敏捷而勤快的手将稻草一颠一颠地纺织草绳的画面,已成为我心中永不褪色的记忆,伴我一年又一年……

还记得您那次生病,恰巧我放假回家,父亲给了我一把零钱,让我给您买点您爱吃的菜。我低头行走在人群中,带着上次考试的悲伤,走得缓缓的,在这喧闹的市场中,我无心观察周围形形色色的人,只顾伤心地走着……偶尔,抬头望望菜摊,寻找您爱吃的菜。其实我根本没曾想过,您爱吃什么,只是记得您爱吃我爱吃的菜……又是偶尔抬头,看见老伯在用稻草绳绑着菜。好熟悉的稻草绳啊,这不是母亲一直编着的稻草绳吗?我仿佛又看见您那单薄的身体倚在门前,手一颠一颠地编着稻草绳……

还记得那个夜晚吗?天黑黑的,父亲在屋内抽着烟,烟雾烟缭绕,您依旧在门外手一颠一颠地编着草绳,我的心沉沉的,再也无力要学费……

时间好像在那一刻停止,静得可怕,就如我的深沉的心,那句“妈妈,我不上了”在口中转了几圈又咽了回去,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对学习是多么渴望,可家中……父亲猛地捏灭了烟起身去了邻居家,我的心依旧深深,您依旧一颠一颠地编着草绳……

我回过神来,匆匆地买了您应该爱吃的菜,不忘要了根草绳……

母亲啊,我就是您手中的稻草绳,从小编到大……您那门口编草绳的背影,那双一颠一颠的双手,要我的记忆里永不褪色。

后来求学的路上,我总不忘将一根草绳放在枕下,看到它,我就看到了您的背影,您那双永不停息一颠一颠的手一年又一年,您用那双手告诉了我什么是自强不息……

我在您的双手下成长,同稻草一样由草变成绳……您的那双手陪着我走过了一夜又一夜,时间永远不会风化您手中的稻草绳……(摘自2008年《作文报·备考版》第二期第二版汪启明《用高品质的思维去拓宽写作空间》)

这是一篇山东一考生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话题的作文。这篇作文,结构上非常严谨,对生活的选择,也能体现出一个“厚”字来。家庭经济极度困顿,是“身着蓝布褂”的母亲,“单薄的身体倚在门前,手一颠一颠地编着稻草绳”,用卖稻草绳的微薄收入,维系着一家人的生存。面对继续求学的渴望和家庭经济拮据、母亲任劳任怨的艰难,“我”都不忍心再要学费上学了。尽管家庭生活是这个样子,而母亲还是坚持编着稻草绳,供“我”上大学。

“我”的能上大学,与母亲编稻草绳有着明显的因果关系。编稻草绳的事在很多人来看,可能是不值得一提的小事;而特殊环境中的任何有益的小事,对处在特殊环境中的人来说,都不是“小事”,并且他们还会对这种“小事”产生终生难忘的景象,恰如鲁迅先生那篇《一件小事》一样。正因为这样,“我”才把母亲编的一段草绳,放在枕头底下,作为激励,也是永生难忘,使之成为“永不褪色的记忆”。

作文中写的现代生活的情节并不多,可以说就是一件,主要是母亲“一颠一颠地编着稻草绳”这个细节。用一个细节就能写出这样一篇作文来,如果没有对现代生活的总体把握,也是难以想象的。

作文中对现代生活的把握是通过三个人来进行的:我、母亲,再一个是父亲。“我”,作为这个贫困家庭的大学生,面对的是辍学还是继续学业的艰难选择。表现这种选择的是“我”把母亲编的稻草绳压在枕头下,经常伸手抚“摸”它这个开篇的典型细节。这个细节是用来烘托母亲的。在对母亲的烘托上,父亲的表现是“给了我一把零钱,让我给您(母亲——引者)买点您爱吃的菜。”表现的,是父亲对母亲劳苦的不忍心,因而诱发出来的没有办法的关心。这就看出来,不管是“我”的“压”、“摸”也好,还是父亲的“给”、“让”也罢,其中所指都是对准了母亲这个现代农村女人。母亲是怎样一个母亲呢?作文中是这么写的:“坐在门前身着蓝布褂,一双敏捷而勤快的手将稻草一颠一颠地纺织草绳”,仅此而已。用这么一个主导情节,写成一篇作文,真的不可想象。不过,考生积攒下了众多的知识和技巧,并采用插叙、烘托、直叙和重复等手法,使其更突出,更生动,更感人。这显然是有了相当的生活底韵后才能做到的。

3、表达形式把握多

作文成文,表现手法,并不止一种,就文体上来说,有记述文,议论文,(还有诗歌);就其一篇作文写法上说,有顺序,有倒序,有插叙等;人称上有第一人称,第三人称,也有第二人称。在内容的表现上,有写实,有塑造,有想象。而这一些,考生们都是要事先掌握的。把“用兵一时,养兵千日”改成“写在一时,练在千日”,也是不为过的。

一篇作文,看到题目后,怎样写?采取哪种手法?如果你对上述的表现,熟悉得越多,你就可以按照题目的要求,选择出得心应手的一种。

江苏省去年高考的作文题目叫“怀想天空”,有一篇满分作文,名字叫《怀想天空——一头猪的思考》,其写法就别具一格——

我是一头猪。

这时你脑子里肯定会出现一幅图画:臭气熏天的猪圈里,一群肮脏的猪正在抢食。

错!这只是猪的一般形象,我承认,我们大多数猪兄弟的形象不太好,但也有例外,那个例外就是我,一头会思考的猪。所以,下次再骂猪脑子的时候,请先注意一下,因为猪中也有聪明的,比如说我。

最近我对人的生活产生了兴趣,于是就想尽一切办法去老王(看我们的)那儿看电视。本来老王很不情愿,说你一头猪懂什么,但后来见我看得兴致勃勃,也不再干涉了。

最近看到农民工的生活,我的天,脏、乱、臭,简直不是人住的,让我去我都不住!再看看那些有钱人家的房子,我的妈,那也不是人住的,那是神仙住的,金碧辉煌应有尽有!这不是一个天上,一个在地下,而是一个天堂,一个地狱。真的,骗你我不是猪!想到这几天我们吃的饭,有酒店的,有民工的。酒店的饭,让我想到了“猪生得意须尽欢”;而民工们剩余的饭菜,则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因为,民工们的饭里有小石子,硌碎了我两颗猪牙,让我痛惜不已。

仰望天空,我的心飞了起来,不禁触动了心中那个天大的、原始的问题: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有的人因为家太小没有地方睡而烦恼,有的人则是家太大不知睡哪个房间而发愁;有的人因为收入太少要花钱的地方太多而发愁,有的人则是余钱太多不知放哪儿安全而烦恼;有人吃腻了大鱼大肉,尝遍了山珍海味,想来点绿色食品,有人则是一天到晚绿色食品,想来点红色食品(肉);有人开烦了私家车想骑一下自行车体验体验生活,有人骑够了自行车想买辆私家车享受享受生活但苦于囊中羞涩……想到这些,我的猪脑子开始乱了,我不禁仰天长嚎:苍天啊,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吗?天上马上打了一个响雷,我吓得立马闭上了猪嘴。看来,老天爷也正为这个烦恼。

想想我们猪,有饭同吃,有屋同睡,无处不均匀,无猪不饱暖,所有的猪都一样。不过,大家都一样太单调了,还是人好,不公平才有竞争,有竞争才会有乐趣。嗯,下辈子还是投胎做人好!

多少天来积累的问题解决了,顿感轻松不少。我一路高歌走到猪圈,就此躺下,睡了。(引自2008年《作文报·备考版》第四期第五版《怀想天空(同题高考满分作文两篇)》一文)

作文以猪这个比拟作为第一人称,自然要写猪的生活、猪的天空了,首先就要有一个对猪的生活的认知。作文中从猪的生活天空,写到了人的生活天空。在人的生活天空里,色彩是丰富的。看,此文的考生,既有穷苦人的生活积累,也有富人们的生活积累,并且画龙点睛,对两种生活写得栩栩如生。如:“臭气熏天的猪圈里,一群肮脏的猪正在抢食”。写猪是为了写人,把现代人反差很大的生活,通过猪嘴里表现出来:“酒店的饭,让我想到了‘猪生得意须尽欢’;而民工们剩余的饭菜,则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因为,民工们的饭里有小石子,硌碎了我两颗猪牙,让我痛惜不已。”

总之,这位考生显然是丰富了人类和人类以外的生活,因而,也就在看到考题之后,很快就把这两种生活有机地融合到了一起,真的是想象独特,语言泼辣,颇有点儿“戏笑怒骂皆成文章”了。

“怀想天空”题目,完全可以不这样写;但这位考生无疑是为了出新,而这种出新又是在表达形式把握的多样性前提下,大胆选择的;因而,也就有了这样的别开生面,并把对生活感受的深刻性,溶于风趣性、幽默性之中。可以想象,这位考生平时如果只是熟悉一种表达方式,他就不可能写出这样的作文来。

总之,只有有了对作文的多种形式的把握,在考场上的短时间内,才会选择一种最好的形式进行挥发,写出一篇满分佳作来。

4、词汇记忆丰富、作文技巧娴熟

作文,使用的是汉字方块语言。在中国这个舞台上,任何人的意念挥发,都是通过这些方块语言表达出来的。作为语言,它的组成是字和词,是词汇。没有词汇就没有语言。因此,作文的优劣,在文字的使用上,则取决于对词汇积累的多与少、丰富与枯竭上。如果词汇积累少,甚至枯竭,作文中出现的将是语言的苦涩,前后连接不畅,让人读起来,味同嚼蜡;反之,字字珠机,句句碧玉,相连如水,妙趣横生。

《怀想天空——一头猪的思考》,就具有这方面的特征。例如:“真的,骗你我不是猪!想到这几天我们吃的饭,有酒店的,有民工的。酒店的饭,让我想到了‘猪生得意须尽欢’;而民工们剩余的饭菜,则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因为,民工们的饭里有小石子,硌碎了我两颗猪牙,让我痛惜不已。”再有,用“有的人”、“有的人”形成排比开拓内涵而造势,从而深化了作文反映现实生活的力度。相反,《母亲手中的稻草绳》就有些美中不足,这可能是因为时间不及吧。如:“‘妈妈,我不上了’在口中转了几圈又咽了回去”。这“咽了回去”的是什么?没有主语。主语应当是“话”,而不是说“妈妈,我不上了”。要是在“妈妈,我不上了”后面加上“的话”,就通顺了。再者,“口”和嘴是一回事,但却不易混用。人们习惯的说法是:“话到了嘴边”,不说“话到了口边”,——也许个别地方的人这样说。再如:“后来求学的路上”语。这是个“在……上”的表达格式。在这样的格式里,有“在”就得有“上”相配;反过来,有“上”那就得有“在”相合。在汉语环境里,这种格式不是二者必居其一,而是二者必须同时存在。这也说明了“词汇记忆丰富”(包括语言规范等)在作文中的重要。

木匠打家具,大夫给人看病,都需要技巧,(或是叫技术),作文也不例外。作文最大的技巧是无技巧;不过,要到达无技巧的境地,首先还得有技巧。作文的技巧就是满足写作需要的诸种方法(手段),包括遣词造句,语言规范,逻辑思维,以及对生活的认识等。

作文的技巧是有“米”之炊的“炊”字。“炊”者就是材料的选择、文章框架的构筑、诸种表现的手法、行文的方式、语言的使用等,最后才是一篇好作文的产生。好的作文产生之前,是以失败作文做铺垫的,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逐渐走向成熟。在这个渐进过程中,不断地修改,不断地提高,是走向作文成功的必然程序。

平时写作文,可以从容去做,但是,考场上就从容不得,——没有从容的时间。考场做作文也可以打草稿,但一般情况下,这个草稿只不过是个满意的开头,或者是一半,然后就直接写了。直接写,那就要提笔成章。要做到提笔成章,就需要平时的“千锤百炼”——不断地写,不断地运用知识,不断地推敲修改,包括了认识的不断提升,从而达到熟能生巧、进入无技巧的境界。

一篇目文字应当归纳出一些对人群有益的认识。很多作文正是这些认识才使之闪光的。这种认识,不少是放在作文的最后。《诗意地生活》、《母亲手中的稻草绳》文,就是把认识放在篇尾,成了升华、结尾之笔,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时间永远不会风化您手中的稻草绳……”主要是紧扣“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这个题,并有对此强调定格的作用。

“诗意地生活,就是要照顾我们的精神世界。……在物质丰富的最低点,千万不能亏待自己的精神。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钢筋水泥的现代都市里,如古人一般诗意地生活。”突出了精神的力量。这是给生活不如意中的人群开的一剂妙方。很多决定他们命运的东西他们说了不算,但是,他们的精神却是可以自己说了算的。这就使作文所反映的生活,不仅有认识作用,更有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意义。

三、也算是结尾

前面列举的高考满分作文,都是记叙文,没有提到议论文。近年来,高考作文题目中,议论文,常有它的立足之地。那么,议论文是不是也需要“厚积薄发”呢?看一看下面这篇《母语如何》作文,就会得出结论——

唐诗过后是宋词,那么国内的“英语热”过后呢?我们是否该拾回对母语的尊重和热爱?

——题记

依稀梦中,远古先人吟唱着古老的歌在田间河边勤劳地耕种。从《诗经》中一路走来,我听到无数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吟诵着不朽的诗篇,抑扬顿挫、断金切玉,每个字都那么妥贴,那语言仿佛活了过来,轻轻吟唱着中华民族的风骨和气度。

是的,从来未曾将汉字看成没有思想没有感情的死物;从来未曾将汉语看成简单的交流工具。从来,我都是将它放在高高的神坛上,当做祖先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民族图腾般顶礼膜拜,神圣而虔诚。在我眼中,母语如河,流淌着先祖的谆谆教诲和万般叮咛。

“有匪君如磋,如琢如磨……”从《诗经》中,我知道中国人众口承传的君子形象是温润如玉、坚硬如玉的,那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和雍容的气度。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从李清照的深情歌颂中我明白中国人欣赏的是怎样豪爽大气的英雄。

雄浑壮阔、气度雍容,简简单单的汉语告诉我们的竟是如此宽广的胸襟,传达给我们的竟是如此深刻的哲理!教我们如何不深深地热爱自己的母语?

然而,令人惊诧悲愤的是,我们常面对这样的现实:在只有在华人物理学家参加的大会上,主办方要求所有专家学者一律用英语发言;大学生必修科目是英语,汉语却被漠视;众多公共场所,标识牌上使用的竟是英语!

触目惊心,汉语,我们的母语,竟被漠视弃置到了如此田地!

日本人曾在我国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进行日语教学,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汉语最终未被抹煞!然而如今,我们竟为何不能保护和珍惜我们的国语?

依旧,喜欢端端正正的方块字;

依旧,喜欢音韵和谐的汉语。

因为那是我的母语,是深深植根于民族土壤中的我的母语。

母语如何,请仔细聆听波涛的絮语,因为,那是灵魂的诉说。(引自2008年《作文报·备考版》第二期第五版,尤志心编写的《2007年高考高分作文出彩的路数》一文)

这篇议论文,针对“母语如何”的论题,以“英语热”替代母语的现实为开篇,采用一种证明法,来说明,中国的母语在中华民族中,是不可、也不能被替代的。其中的抨击,发人沉思。在论证过程中,从古到今,五千年历史,知识渊博,语言丰富,有开有合,有情有理,情理并茂,用情准确,说理充分,高山流水,论证流畅。在考场有限的时间内,能写出这样高质量的议论文来,当然也是和写作记叙文一样,是“厚积薄发”的。

作文,在高考中,历来都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学生更是首当其冲。作文之所以会受到社会的如此重视,一个最基本的原因,是它的语言表达的国家性,重要的更在于它本身体现的生活中诸种表达的综合能力;当然,它的分数含量,也是不能忽视的;因为,近年来的作文,它与学子们寻找工作、能有一个好的前程不无关系。显而易见,重视作文写作,家长和学子们是不会掉以轻心的。

2007年高考高分作文的“厚积薄发”,重要的是“厚积”。“厚积”是说,作文写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也不能做到一蹴而就,写出好作文更是如此。作为“厚积薄发”的高考满分作文,当先的在于事先得有“厚积”。知识积累厚、生活底子厚、表达形式掌握多、词汇记忆丰富、作文技巧、语法娴熟,对生活有自己的真知灼见等,只要做到了,在作文考试中,一定能交出一份高分考卷来!

2007年高考高分作文实践的路子,有一种承前启后的意义,对将要参加高考和在校学子们提高作文写作质量,不啻有着积极的启迪作用。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程群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 | 荐/文清推荐: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细腻的文字,厚重的文笔,
记录了作文中应该具备的一些条件。
期待朋友的首发文章。

文章评论共[3]个
文清-评论

期待您的首发文章,感谢您对杂文版面的支持!
  【程群 回复】:谢谢! [2008-2-19 9:42:01]at:2008年02月17日 晚上8:58

梧桐淋雨-评论

     文章有一定的深度,欣赏了,祝安康!
  【程群 回复】:谢谢! [2008-2-19 9:41:33]at:2008年02月18日 晚上7:10

张贤春-评论

1、知识积累厚 2、生活底子厚3、表达形式把握多4、词汇记忆丰富、作文技巧娴熟
成人文章亦应如此!



  【程群 回复】:谢谢贤春! [2008-7-25 9:32:05]at:2008年07月25日 凌晨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