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书香相伴,是我唯一的骄傲。
正值少年的我,放荡不羁,但一部《红楼梦》完全征服了我,每每心旷神怡的摊开那本又厚又黄的大部头时,思维立刻如魔术师手中的丝带一般在我的脑海中拖进拖出,浮躁的喧闹声渐渐远去,《红楼梦》中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如同初涨的潮水,慢慢的涌进我的视野。这时,我总会忘情然、惆怅然,进入一种神奇的境地。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我怀着一种近乎崇拜的心情去阅读《红楼梦》,一遍又一遍,茫然与欣然之中,一种神奇的力量左右了我忐忑不安的心。私下里,我和几个志同道合的书友交流读书的感受,晚上睡觉之后,痴痴迷迷的呼着宝玉和黛玉的名字,内心充满一种莫名的振奋与悲壮。
作为一名读者,我十分尊崇《红楼梦》的伟大,对它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深信不疑,而且我更推崇它对现实的批判。但我仔细阅读后发现,作者卓越的艺术才思源于生活,作者的思想旨向是“梦”和“情”。
梦贯穿全书。其实,这部书就是一个梦,全书大梦套小梦,梦梦不断,梦梦相连,据说,有人极认真地统计过这部书中的梦。但是,梦在书中只是一种象征,一种生活的无奈,一种无奈生活的感悟,我觉得它应该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人生如梦”的传统文化。传统的渗透与积淀使作者无法打碎过去的梦,也无法逃逸现实的梦,更无法去筑砌未来的梦,所以作者找不到异于过去也不像现世的“乌托邦”,他却对比了过去与现世的梦,满腔愁闷,迸向凄凉。
而作者的梦又是透过情达于世上的。“情”是贯穿全书的另一条重要线索,梦就像一方彩锦,是由情的经纬线织成,而书中的情又大抵不出爱情、亲情和人情三条线。
翻检各回标题,便可明白曹雪芹先生对“情”是多么地独钟,从“贾宝玉初试云雨情”,“恋风流情友入家塾”,“情切切良宵花解语”,直到“美优伶斩情归水月”,其中有“幽情”、“痴情”、“不了情”、“情中情”、“调情”、“滥情”、“真情”、“耻情”、“闲情”、“离情”、“前情”、“虚情”等,隐于书中但又十分显眼是亲情和人情,但其地位和作用都不抵爱情,回目中的“情”就大多与爱情有关。
宝、黛之间的爱情早已经评价如潮,我不想多说。因为不知从哪一天起,在大观园众多的女孩之中,我特别偏爱自称“槛外人”的妙玉,每读一遍《红楼梦》,我就禁不住为妙玉叹息良久。
于是,我对妙玉就有了过多的感伤,这感伤自然来自红楼,来自妙玉;这叹息长流心间,伴我左右。我为妙玉的那份痴情而感动,为妙玉对宝玉的那份痴情而深深感动。
青灯古殿,多么的凉气逼人,妙玉那颗清高孤傲的心在这里搏动,这是多么地令人同情!然而这颗心中还有一个影子在晃动,这是明明知道没有希望的爱恋啊,在环境的衬托之下岂不更具有悲剧色彩?出家多年,本该是万事皆空,但唯有一个“情”字抛舍不下,就注定滚滚红尘之事永难洗清,“言空未必空”的忧伤与尘世之人相比岂不更深一层?
在“金陵十二钗”之中,我觉得最不幸的人就是妙玉,林黛玉虽然寄人篱下,但还有贾母厚爱,她爱宝玉,宝玉对她又何尝不是深深眷恋呢?何况当初贾母也是有意撮合二人,虽然结果不如人意,但毕竟也是爱得其所,爱有所终。而妙玉呢?出家了却不在荒山野岭,本想斩断红尘却住在大观园中,自然就无人关心,缺乏疼爱,对宝玉的爱更是斩不断理还乱的心事。我相信,她对宝玉的爱决不在黛玉之下,不然,天生洁癖的她绝不会主动拿自己的茶杯招待这块“浊玉”;不然,她也不会对宝玉的一言一字都细心体会;不然,她更绝不会在宝玉生日那天送去一张帖子。
但是,可怜的妙玉啊,她除了把这份爱深埋在心底还能怎么样呢?她没有爱的权利,比不上黛玉;没有爱的勇气,比不上黛玉;她没有爱的缘分,也比不上黛玉;甚至她也没有爱的可能,更比不上黛玉。黛玉之死可以说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殉情,可怜妙玉连这个权利也没有。
在孤独无依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温暖;在情爱无傍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伤痛。
可怜的妙玉啊,你和宝玉之间不算是两情相悦,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你的一厢情愿,你不能爱他,可你深深爱她。我不知道,在青灯之下诵经之余,你是否长夜无眠?我不知道,在古殿之中蒲团之上,你是否独坐无语?难道最高的爱就是无言、无欲和无奈吗?
妙玉,我深深地为你叹息,我常常地为你伤心。
妙玉,你的爱令人心酸,你的爱令人感叹。
但是,谁又能说,你这种明明知道没有希望却又深情向往不是一种境界?不是一种令当今天下浅薄儿女万世汗颜的境界?
妙玉啊,你是大观园中最懂得感情的女子,但你只是栊翠庵主。难怪欧阳修老先生说“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红楼梦》博大精深,常读常新,人人有感,次次有悟才是它的不朽魅力。以上我从妙玉对宝玉的痴情谈《红楼梦》的感情主线,文字苍白,见解肤浅,望大家多多指正。
-全文完-
▷ 进入高僧的文集继续阅读喔!